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垃圾分类树风尚 美丽新昌绘新图

  垃圾分类向前一步,生活环境改善大步,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近年来,新昌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源头减量科学化、资源利用多元化、无害处理全程化,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全力答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代化“新昌答案”。截至去年底,全县城镇和农村垃圾分类覆盖面分别达99.02%和100%,生活垃圾实现“负增长”,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累计创建省级、市级示范片区、高标准示范村、高标准示范小区共67个。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吹响号角,新昌进一步推进“垃圾革命”,形成垃圾分类工作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擦亮底色。

减量化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走进新昌县七星街道杨梅山村,村内环境优美,道路整洁,花草随见,家家户户门前有序摆放的分类垃圾桶格外令人醒目。

  “村里家家户户每天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做好减量!”杨梅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妃介绍,村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引导每家每户做好垃圾分类。同时,村里还建造了易腐垃圾处置站,直接将易腐垃圾加工转化成酵素、肥料等,实现变废为宝、绿色无害,真正做到生活垃圾不出村。如今,不仅村庄环境更干净整洁,还成功创建了“无废乡村”。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看似“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在新昌城区,进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也成了小区居民的习惯,该县配备15辆“定时定点”清运车辆,设置“早、中、晚”3个收运时段,保障投放时间和收运时间无缝对接,并在居民小区实行“桶换桶”分类清运模式,对“定时定点”点位投放桶进行统一收运,实现垃圾“不见面、不落地”。

  垃圾分类“减法”做得好,在于“加法”给力。新昌县强化“门前三包”责任意识、明确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区”,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层级管理,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企业群众联动,将城区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片区配备3名网格员,每天至少开展巡查1次,不断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参与、全民参与”。

  此外,新昌县分类办对全县机关、学校、医院等十大类行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红黑榜”通报。该县还依托科技支撑引领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走向“智治”,持续完善“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把好“数字赋能关”,破解监督管理难。

  “我们积极倡导群众在进行源头分类和分类投放的过程中,要践行垃圾分类标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而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新昌县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资源化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新昌对待垃圾的态度与理念。

  “只要在虎哥APP上下单,我们就会上门收集。”在新昌县七星街道四季花园小区虎哥服务站,“虎哥”石东林正上门接单。去年11月,新昌县引进虎哥(新昌)环境有限公司,打造“前端手机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可回收物处理链,提供呼叫“虎哥”、垃圾回收、领取环保金、线上消费的“一条龙”服务。

  走进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的虎哥再生资源智能化分拣中心,分拣工人正利索地将传送带上的可回收物如快递包装盒、旧衣服、塑料瓶、玻璃瓶等挑拣出来,分类放入身后的分拣筐中,这些回收来的垃圾将被分为9大类40余小类。

  “‘新昌虎哥’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收集、运输、分拣、利用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分拣中心,所有可回收物通过精细化分类后,作为再生原料交付下游企业进行资源利用,并将剩余残渣、有害垃圾等分别进行焚烧发电和无害化处理,有效实现了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个网络的高效衔接,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率均达100%。”虎哥(新昌)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亮说。目前,该县已建设虎哥服务站41个,累计覆盖18个社区,辐射居民、商铺、企事业单位9万余户,今年3月1日启用以来,已上门收集可回收物247420.8公斤,累计发放环保积分228927个,实现环保金兑换和提现86505.38元。

  垃圾变废为宝,这样的生动实践在新昌比比皆是,不仅在生活垃圾领域,建筑垃圾领域亦是。在新昌城区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建筑垃圾放入一台大型机器的一头,从另一头出来就成了小颗粒状的建筑混合材料。这台处理建筑垃圾的机器叫“移动破”,就是移动式破碎设备,这也是新昌在绍兴市率先引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新技术,让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再生、资源化利用。

无害化

守护美好生活环境

  垃圾被“吃掉”后吐出“电能”,在新昌,垃圾经过“浴火重生”不仅实现无害化换来人居好环境,还实现了能源转化助力减排降碳。

  在新昌县眉岱生活垃圾发电厂,一辆满载生活垃圾的清运车缓缓驶入专用通道,行至卸料平台,将垃圾倒入垃圾仓。走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通过墙上的大型LED显示屏,垃圾仓、投料口、出渣口等各环节实时状况一览无遗。生活垃圾在这里经过一周的发酵后入炉焚烧、发电。至此,原本污染环境的垃圾,就完成了一次无害化处理。

  “以前,生活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大量土地资源。”新昌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这里,生活垃圾入炉焚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可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排放达到欧盟标准。

  眉岱生活垃圾发电厂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投运以来,发电厂处理能力达500吨/天,发电量约20万千瓦时/天,每年可节约8197.2吨标准煤,完全可以满足全县生活垃圾的处理需求。新昌县大力推动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转为焚烧发电,不仅切实提高了新昌县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的要求,有效应对城市垃圾量随经济发展而增长的趋势,还提高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成功让昔日垃圾转型成为新昌经济发展的“钱袋子”。

  如今,该发电厂已接入国家电网并稳定运行,持续为新昌市民提供电能。这也为新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增添了“绿色通道”。

产业化

焕然新生再创价值

  将垃圾处置做成产业,获取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这在新昌不是一件新鲜事。

  吃的是餐厨垃圾,排泄出来的是有机肥料,养肥后还能做优质饲料原料——一种叫做黑水虻的虫子,眼下正被新昌请来“对付”餐厨垃圾,还做成了产业。

  新昌县城区有大中型餐饮企业200余家,每天产生约40吨餐厨垃圾。2019年,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投用,在全省率先设置腐生性昆虫——黑水虻规模化养殖车间的垃圾处理项目。项目利用黑水虻幼虫生长期内24小时不间断进食的特点,日均可处理餐厨垃圾50吨。

  “中心通过油水分离每日可得到2吨工业用油,每吨收益为4000元。通过餐厨垃圾喂养每日产出约3吨黑水虻鲜虫,其中,鲜虫用于石蛙、甲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养殖,可售3500元/吨;干虫制成蛋白粉作为养殖业饲料蛋白添加剂,售价达12000元/吨。”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负责人邵光辉说。

  去年以来,该县全面推进餐厨垃圾易腐垃圾2.0版本升级改造,配备全密闭罐装清运车、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推动易腐垃圾收运“全程可追溯”,通过提升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扩建厨余垃圾预处理中心、新建瓴坤昆虫科技产业园,持续深化“易腐垃圾+昆虫虻养殖”生态处理模式运用,不断拓展延伸易腐垃圾末端处理产业链。该生态处理模式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投用以来产生经济效益约700万元/年。

  “依托科技创新,我们正在打造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昆虫生态智能养殖、设备研发与智能制造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产业观光体验、有机肥农业试验园为一体的‘生物科技园’,将垃圾处置做成产业化。”新昌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垃圾分类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居住环境,垃圾分类工作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城市未来的关键小事。“我们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实践生动阐释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昌样本。”新昌县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昌县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变废为益”精神的引领下,坚持覆盖全县、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共建共享”模式,为城市添绿意,为共富绘底色。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垃圾分类树风尚 美丽新昌绘新图 2022-04-13 浙江日报2022-04-1300007;浙江日报2022-04-1300010;浙江日报2022-04-1300019;浙江日报2022-04-1300014;浙江日报2022-04-1300012 2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