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从严从实打好疫情防控战

3小时腾挪3个病区,拯救突发急病的密接人员

海宁,深夜紧急大转移

  本报海宁4月10日电 (记者 沈烨婷 共享联盟海宁站 袁婕莹 通讯员 钱影桦) “一位网友在微博发布推文,她的父亲病情突然恶化,海宁想尽办法为她解决了难题,提供了周到服务,她的父亲最终转危为安。”4月10日,在嘉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次新闻发布会上,海宁市副市长沈勤丽分享了一个疫情之下的暖心就医故事。

  金女士就是发微博的网友,她是独生子女,在杭州工作,而父母正在海宁居家隔离。4月6日晚,金女士的父亲金大伯持续便血,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联动下紧急送医,不料遭遇隔离病房满员情况。

  为了和生命抢时间,海宁市人民医院3小时内腾挪了3个病区的58位患者,出动近100人的医护、后勤团队,为生命开通了最温暖的绿色通道。4月10日,记者来到海宁市人民医院,还原这场深夜紧急大转移背后的故事。

  “初步检查,判断患者为放射性肠炎出血,已经出现贫血症状。”4月6日20时39分,在海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普外一科医生杨晶君和急诊科护士虞丹鸯接诊了72岁的金大伯。

  需要紧急救治!但同时一个严峻的情况摆在面前:金大伯是一名密接人员,居住地已被划为封控区,需闭环至传染科隔离病房接受治疗,却又遭遇隔离病房满员。

  “腾空病区,转移病人!”4月6日21时,医院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方案。“一来可以即刻收治这名患者;二来今后隔离点来的病人也能继续入住。”13分钟后,海宁市人民医院院长沈鹏发布通知,近100名医护和后勤人员随即到岗,一场耗时3小时的紧急转移开始了。

  传染科隔离病房有特殊的院感防护要求,医院决定,将传染科病区22位病人转移到住院部最偏远的肿瘤科,肿瘤科病人迁移至眼口心内一科,眼口心内一科病人则移至心内科二病区。

  其中转移难度最大的就是肿瘤科。那里共收治了27名患者,有的在吸氧,有的进行着心电监护。在保证患者治疗不中断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医疗设备的蓄电设施,将他们全部妥善转移。

  另一边,医院总务科又迅速在原肿瘤科病区安装了临时隔板,满足隔离病房的特殊院感要求。推着轮椅,拎着行李,护士们一对一护送,将22名感染科患者转送至原肿瘤科病区。让大家感动的是,得知此次转移是为了救一名危重病人,其间没有一位患者抱怨,非常配合院方工作,“你们医护更辛苦,何况救人更要紧。”

  4月6日23时24分,金大伯顺利入住隔离病房,医生立即为其进行输血、输液等紧急治疗。

  4月7日零时已过,夜已深,医护人员还在忙碌着。盐水、药品等物资要同步转移,患者的信息得重新录入,他们要赶在次日各病区的诊疗开始前,将一切重新安排妥当。

  目前,金大伯的精神状态、体力都明显好转。“那天晚上听到我父亲病情突然恶化,疫情下就医可能很困难,我急死了。”金女士说,是海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守护了她的父亲。

  “做医生的,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嘛!”沈鹏说,这名患者是本轮疫情以来医院遇到过的最紧急而特殊的一例。目前,面对疫情下有诊疗需求的特殊人群,医院也开辟了闭环的就医绿色通道。

  在金女士的微博下,网友们纷纷点赞:“非常时刻,非常温度”“我能深深体会到自己不在老人身边那份焦虑心情,看得我直流泪”“冰冷疫情中的温暖,这么好的人民,相信一定会取得胜利”……


浙江日报 从严从实打好疫情防控战 00003 海宁,深夜紧急大转移 2022-04-11 24063978 2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