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以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撬动共同富裕建设

余杭径山:事情商量办 携手向共富

  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省委明确的各条赛道上,浙江各地纷纷亮出结合自身实际的“关键一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典型示范的赛道中,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打出的“关键一招”,便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这一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在十余年前由该镇小古城村率先探索。十余年间,小古城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便是村民眼中的秘诀。

  多年来,径山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通过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等问题,在全镇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径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看来,这一基层民主协商模式最重要的效果,是在党建引领下,增强了包括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等在内的新老村民的村民主人翁意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大家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径山人坚信,“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基层民主协商模式,是他们昂首阔步奔向共同富裕的“法宝”。

  有此“法宝”,一个又一个基层民主协商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故事,正在径山大地上不断书写。

从“樟树下议事”到“共享法庭” 基层民主协商持续迭代升级

  来过小古城村的人,都说小村很美,四季皆有景。特别是钱三组,从村口的一湾池塘边望去,视野没有遮挡,村子的景色一目了然。“在2018年以前,景色可没这么美,家家户户的高围墙把视野挡住了。”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村民们主动把围墙降了下来,才有这样的景色。

  在乡村,让村民拆除或降低自家围墙,从来都是一件难事,更别说村民主动了。是什么让村民自愿降低围墙、敞开心墙?“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啊。”林国荣笑着说。

  当村委明确“降围墙”后,首先召开党员会议,统一了党员思想;然后邀请相关的27户村民协商议事,摆事实讲道理。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村民思想也统一了。而村民们议事的地点,就在池塘的一颗樟树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樟树下议事”。

  有了民主协商这一“法宝”,降围墙从动议到完成只用了21天时间。村民们看到村子环境焕然一新,纷纷给这项行动竖了大拇指。

  小古城村的“樟树下议事”,在径山镇各村社因地制宜、遍地开花:径山村“555”议事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漕桥村村企联动齐步走,共谋合作促发展;前溪村“百步答疑”拓宽民主协商渠道;绿景村“开放性议事会”听民声、达民愿;平山村“乡贤论坛”助力乡村治理新模式……

  通过基层民主协商,径山镇畅通党员群众民主参与镇村各项事务渠道,2021年围绕村规民约修订、项目推进、小区治理、矛盾调解等活动全镇开展协商100余次。

  从外在看,径山镇的民主协商渠道不断被丰富;而打开“面子”看“里子”,便会发现民主协商的质效也在同步提升。

  2021年12月1日,余杭区首个“共享法庭”在径山镇小古城村揭牌成立。作为“信访打头、协调为主、诉讼断后”的最小支点,“共享法庭”配备了1名联系法官、1名庭务主任、3名调解员、1名代办员。如此一来,径山镇的民主协商机制中,又加入了专业的司法力量,补齐了在调解纠纷、智能司法服务、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切实解决群众愁难急盼问题。

  基层法治建设护航下的基层民主协商,将进一步推动径山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小古城共同体到“乡村新社区” 基层民主协商推动产业兴旺

  随着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迭代升级,百姓间关心议论的话题也从个体向集体聚焦。“起初,大家关心的更多是自己小家的利益,但现在,大家讨论的是‘村里的产业怎样才能突破’‘垃圾分类准确率应该怎么提高’‘乡村的水环境治理如何可持续’‘村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哪发力’这样村里的事。”林国荣说。

  议题的转变是民心的凝聚,也让小古城村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美育村……荣誉接踵而至,小古城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参观团队,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游客多了,村民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做亮农家乐、民宿产业?”围绕这个议题,小古城村的各网格议事小组又开展各种类型的“樟树下议事”。在原先网格议事小组、议事平台的基础上,围绕农文旅产业发展主题,成立了小古城慢谷共同体。

  一下子,村内从事农文旅产业的30余家经营户、拥有闲置空房和停车场地的80余家农户、有志从业的村民或创客、投资者纷纷加入该共同体,以协商实现了共建、共商、共享、共管、共赢。

  一个村达成的“协商同盟”,启发的是区域的“共富”新模式。2021年起,径山镇开启了以“乡村新社区”探索“抱团连片发展”的尝试。

  以优促优,是径山镇的思路,即“核心区+辐射带动区”。该镇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将全镇13个村和2个社区重新架构,成立了分别以小古城村、径山村、前溪村为核心村的3个“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以此为基本单元,径山镇以成立共富联合党支部、乡村共富研究院和乡村共富学院、村企共富联盟等形式,探索构建“村·村抱团”“村·企携手”“村·民协同”三大共富机制,着力推动优质资源整合,不断扩大“朋友圈”,努力构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服务共推”的乡村共富新格局。

  “朋友圈”的合力凝聚成产业发展的动力。以径山村“乡村新社区”为例,去年以来,该区域通过绘制“旅游”“产业”“招商”3张地图,全面梳理串联5个成员村20余个精品点位,实现“吃、住、行、游、购”等多重功能叠加。2021年,径山村乡村新社区民宿、农家乐经营收入2000余万元,增长35%;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56万元,增长81.7%。

从邻里互助到新时代文明实践 基层民主协商激发精神共富

  潜移默化中,“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也在径山镇的百姓心间,播下了一粒粒文明种子。随着基层民主协商的不断蝶变,邻里互助成为常态,精神文明之花悄然开放。

  在乡村,红白喜事是家家户户重点操办的大事。但在小古城村,邻里间的事也是自家的事。一得知谁家要办酒席,村干部和邻居们都会主动上门:一边劝导节俭办,一边“讨活干”。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拉家常式协商中,邻里齐心,以简单操办代替铺张浪费的行为,成为了村民间不用言语的默契。

  基层民主协商不仅助力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让径山人的精神更富足。建立在基层民主协商上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在径山镇不断涌现。

  前不久,径山村的40余位乡贤相约从全国各地赶了回来。大家齐聚一堂,不只是为了聊家常,而是谋划起成立径山村“乡贤共富慈善基金”。

  楼淼龙是径山村乡贤联谊会会长。他说:“我们应该为再塑文明乡风,助力径山村发展,助力老百姓共同富裕做出自己该有的贡献。”在他的领头发言后,大家在一言一语间,激发出回报家乡的浓浓情怀。

  3月6日,径山村“乡贤共富慈善基金”正式启动,乡贤们共为基金募捐555万元。这笔基金将主要用于村风家风塑造、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公益慈善、生态保护等事项,具体由村委会或乡贤会会员代表提出使用方案,报经审核小组和乡贤大会同意,由会长签字、盖章后再报慈善总会拨款,最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并做好反馈。

  不仅如此,通过民主协商,越来越多村民的疫情防护意识不断提高,构筑全民健康家园;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村民越来越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围墙革命、庭院革命等活动,护航美丽亚运……

  “我们将充分挖掘‘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的精神内涵,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为浙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先行示范的赛道中,提供基层经验。”径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余杭区径山镇基层民主协商

  “一村一品”

  ※ 径山村:

  出清单、搭平台、定模式,“555”议事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四岭村:

  “兰坪说事”,议民事、民作主

  ※ 双溪村:

  “5+5+X”工作法,串成珠,连成线,以点带面谋发展

  ※ 小古城村: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治理由民做主

  ※ 潘板桥村:

  同绘党群同心圆,共结党群心连心

  ※ 求是村:

  “家校(网格)村”联动,合力协商得多赢

  ※ 漕桥村:

  村企联动齐步走,共谋合作促发展

  ※ 前溪村:

  走百步、入百户,“百步答疑”拓宽民主协商渠道

  ※ 麻车头村:

  线上融线下,车头带车尾,农户企业同命运、共发展

  ※ 长乐村:

  “阳光议事”三步走

  ※ 西山村:

  “八仙荟”不拘形式议村务

  ※ 绿景村:

  “开放性议事会”听民声、达民愿

  ※ 平山村:

  “乡贤论坛”助力乡村治理新模式

  ※ 桥头社区:

  “民生惠议厅”探索社区民主协商新思路

  ※ 径乐社区:

  “物居业”三方联动共建和谐小区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径山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余杭径山:事情商量办 携手向共富 2022-04-06 浙江日报2022-04-0600005;浙江日报2022-04-0600009;浙江日报2022-04-0600016;浙江日报2022-04-0600019;浙江日报2022-04-0600013;浙江日报2022-04-0600014;浙江日报2022-04-0600020 2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