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浙风拂过有礼岛 万众一心驱疫霾

  “浙风十礼”伴着之江波澜,一脉流觞沁润嵊泗“礼岛”。

  围绕培育“嵊泗礼岛 有你更好”文明实践“金名片”的目标任务,嵊泗提笔勾勒出一座“民风淳朴的岛”、一座“海上互助的岛”、一座“微笑迎人的岛”、一座“快乐志愿的岛”、一座“车让行人的岛”、一座“夜不闭户的岛”、一座“诚信经营的岛”、一座“节俭养德的岛”、一座“双拥共建的岛”、一座“厚爱生态的岛”之“礼岛十礼”工笔图锦。

  2022年3月17日,嵊泗县确诊1名新冠病毒阳性病例;3月31日8时,嵊泗县解除“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控,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在这场与病毒前所未有的遭遇战中,嵊泗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人间大爱,共护守望灯火,让“浙风十礼”的写实图景更为可观、可触、可赞,于大考大赛中谱写出一份“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的海岛战“疫”答卷。

  敬有礼,信有礼。守护家园,各显担当,万户同袍勇毅前行。“疫情就是命令”,无数医护人员、警察和志愿者以及广大的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为守护家园尽锐出击。防疫人员在深夜集结,第一时间布置防控阵地,开展核酸检测,实施流调溯源,恪守职责,无畏逆行,成为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1500余名党员志愿者迅速下沉一线,在封控区内组建起临时党支部,在各小区兼合式党支部岗位点通宵值守,筑起遍布全岛的抗疫战斗堡垒;各级文明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立足防控需求尽显担当,电力保障、医废清运、抗疫宣传等志愿服务突击战队行动有力,争先开展物资捐赠、物流保障、后勤援助,齐心点燃驱散疫霾的万户篝火。

  亲有礼,行有礼。休戚相携,言行有序,家庭社会共赋美德。医生丈夫和护士妻子在感染病房内度过结婚纪念日,参与渔港应急防控的渔民党员父亲与值守村部防疫组的女儿视频互报平安,在一线奋战数日的乡镇干部在例行接受核酸检测时才见到了自疫情发生之日起各自奋战的护士妻子……与“疫魔”对峙的战场上,“战疫全家行”“‘大白’夫妻档”等故事频频上演,以亲情互励,以家风互勉,他们既是家人更是战友。疫情当前,微光成炬、滴水汇海,一个岛成了一个家,核酸检测点、物资配发点处处可见扶老携幼、进退有序、谦让有礼,癌症患者缺药、被隔离婴儿奶粉告急等求助信息公布后众人接力,社区疾走送药,文明单位专班专船转运奶粉。有餐饮店主连夜赶制上千份早餐冒雨增援一线,有渔民船主、水产企业主向医护人员送上海鲜鱼货,有社区大妈为执勤民警披上自己羽绒服御寒,有不肯留名的“新居民”将自家生活物资塞给值守人员后悄然离去。何谓休戚与共?便是如此风尚。

  帮有礼,网有礼。志愿红动,邻里守望,正能量成为主旋律。在大风大雨之中,遍地绽放的志愿红就是最美的风景。在临时建立的志愿调控事项微信群等信息交流平台上,居家帮困、跑腿代劳的需求一经发布,志愿者在各处一呼百应,无畏风雨和辛劳,不计报酬与虚名,以小微聚伟力,筑就疫情防控下安民保供的坚固阵线。邻里之间守望互助精神在鸣奏和弦。小区微信群里,“物资分享”成为热门话题。朋友圈里,“我送邻居一颗菜,对门还我一筐蛋”成为暖心日记。一股网络文明传播潮流随之掀起,居民们当起网络拍客和创作者,记录战疫英雄忙碌场景、隔离生活日常、志愿者动人风采。《加油,必“嵊”》系列短视频转载无数,《同心战疫》系列漫画风靡抖音、朋友圈,本土音乐人、说唱爱好者自创《生命之墙》《战疫》等赞歌传唱网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疫情之中人们通过网络同脉搏、共进退,将心拳紧握,在和衷共济中齐盼蓝天。

  华章以文明为旨,星火以文明为炬。在浙江大地,感人故事传唱不尽,“有礼”风沐过,文明善举踊跃不绝。在防控疫情中,“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精神内核得到充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为浸透灵魂,感染人心。美满“礼岛”,此刻怀瑾握瑜,正气充盈,在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的壮阔蓝图上,嵊泗将继续铸魂固脉,不断提升“嵊泗礼岛 有你更好”县域文明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全省提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海岛样板。

  (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浙风拂过有礼岛 万众一心驱疫霾 2022-04-01 浙江日报2022-04-0100006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