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我们跟着行家体验杭州果蔬育苗工厂旺季生产——

好苗咋育出?科技显身手

  “前阵子嫁接的‘浙茄10号’苗顺利长成,农户已经提走啦。”这天一早,我们熟识的康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炳胜发来了这样一则微信。金炳胜是一名杭州农创客、瓜菜育苗行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下,浙江大地奏响了春耕备耕“进行曲”。在康成农业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数字化育苗工厂里,1000多万株果蔬种苗长势喜人。这个春天,它们将被送往周边3000多户农民手中,种下丰收的希望。

  茄子苗、辣椒苗、番茄苗、西瓜苗……这座有1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智能育苗工厂正值生产旺季,订单排满全年。育出好苗,助力农户增产增收,金炳胜和他的团队有何秘诀?我们前往探寻。

  预订要抢先

  茄子嫁接苗“很好种”

  “老杨,挑个多云天种下,气温不要太低,定根水、定根肥要给好。”在育苗大棚门口,我们见到了忙碌的金炳胜。只见他一边帮工人搬运出货,一边叮嘱身边农户杨永忠。

  “这里的嫁接苗很好种,结出来的茄子又多又漂亮,能卖好价钱!”来自诸暨的杨永忠告诉我们,去年试种后,他种茄子的收入增长了三成。今年,他抢先预订了开春后的首批茄子嫁接苗。他赶了个大早,开着小货车前来取苗。

  瓜菜嫁接苗,是这个数字育苗工厂的“人气担当”。年产2500万株瓜菜苗中,一半以上都采用了嫁接法提升品质。其中,茄子嫁接苗更是爆款,年销售超300万株。不久前,金炳胜还接到了安徽、上海农户预订茄苗的电话。

  超人气的茄子嫁接苗,到底是怎么育成的?我们很好奇。“上手试一试,你们就懂了。”金炳胜卖了个关子,带我们来到大棚内的嫁接区。

  嫁接区坐着6位女工,都是周边村民。来自龙旋村的唐凤珍手脚最麻利,一割、一接、一夹,一棵茄苗便嫁接完成。50棵苗装满一盘,她一天能接上百盘。观察一番后,我们找凳子坐下,先用酒精擦手消毒,然后戴上指套,拿起了割苗刀。

  “接在上面的枝芽叫‘接穗’,下面的根茎叫‘砧木’,两者切角统一才好贴合。”金炳胜教我们分别在接穗、砧木的根部以上6厘米左右下刀,都呈60度角切下,两者切面对齐之后,取专用小夹子迅速固定,如此便完成了一棵苗的嫁接。随后,它们会被放入温暖、高湿的嫁接愈合室,一周后成活,再进入数字化大棚“练苗”。

  康成农业的茄子嫁接苗“很好种”,奥秘便藏在砧木的筛选中。目前,工厂正和省农科院开展合作,汇集全国各地在不同环境中、根系抗病表现特别突出的10余个野生茄子品种作砧木,再与口感软糯、广受市场欢迎的本地优质线茄品种“杭茄2010”“浙茄10号”进行嫁接,培育出一系列适宜山区、沿海、平原不同土壤条件种植的抗病、优产茄子嫁接苗。

  “不论农户要在哪里种,我都有合适的苗,让他们种好、收好、卖好!”金炳胜拍了拍胸脯。

  管控数字化

  种苗享受智能服务

  春日里,天气变化无常。但进入智能化大棚之后,种苗生长环境安定了。

  瓜菜育苗少不了借助科技的力量。眼下,这个育苗工厂用上了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农业环境管控系统”,所有大棚都成了物联网温室。一年四季,室内温度控制在13℃至26℃之间。

  由于近来连续阴雨,棚外温度低、湿度高,金炳胜和技术团队增加了每日巡棚的频次。我们随他一道,走进每个大棚,仔细检查棚顶是否全封、增温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当气温低于15℃,大棚的地缘热泵系统会自动开启,利用浅层地热提升环境温度,降低空气湿度,节能环保。”金炳胜指着地下,向我们解释。随后,他又指向安装在温室上部的内循环风扇补充道:“当棚内气温到达26℃时,它们便会自行启动,为菜苗降温。”

  作为杭州市“菜篮子”保供基地之一,春耕期间,金炳胜的育苗基地每天要向市场供给6万至8万株瓜菜种苗。如何提升生产效率,金炳胜的解题思路是:全程机械化。

  填料、打孔、播种、覆盖、浇水……一台台精量播种机在自动流水线上忙忙碌碌,有序进行着一连串穴盘播种操作;紧接着,播满种子的穴盘被成批运向智能催芽室,等待种子发芽;种子发芽后再进入“潮汐式移动苗床”,享受定时定量按需输送营养液的智能服务。

  “通过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我们对种苗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金炳胜算了笔账:人工成本节省30%以上,化肥用量缩减一半,生产用水节约50%,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却提高了一成,总产能增长约30%。

  环境数字化管控、机械集约化育苗,如今,金炳胜团队的这套瓜菜育苗方法,已成为我省种植业主推技术之一。

  送苗到瓜棚

  手把手示范怎么种

  好苗配良法,才能获丰收。

  和金炳胜一起工作了半天,我们发现,他的手机铃声常会响起。接得最多的,就是农户的咨询电话。

  “种下两天不见长大?别急,嫁接苗下地一般有两三天的缓苗期,你让它适应一下,明天再没动静你再和我说!”

  “你今年第一次用嫁接苗种茄子,不要种太密,普通苗每亩种1200棵,嫁接苗要减到每亩800棵……产量只会增不会减,放心。”

  终于挂掉电话,金炳胜看了看表,下午2时15分,约定的送苗时间快到了,于是,他喊上公司技术员胡小刚,开车载着我们一同前往周边农户贾文革的瓜田送西瓜嫁接苗。平日里,金炳胜和技术团队成员也常走访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走进贾文革的西瓜棚,金炳胜俯身细究起棚内土质,听说这块地去年已种过一轮西瓜,他当即建议对方今年改种用南瓜苗作砧木的西瓜嫁接苗。“这样,西瓜田的连作障碍就能克服了,不然容易得病坏死。”

  随后,他抓起一棵西瓜嫁接苗,向贾文革示范种植方法:“给包裹根部的营养土块覆上2到3厘米的土就行,不要种太浅也不能种太深,肥料要施足。”直到贾文革连连点头表示学会了,他才放下心起身离开。

  全程跟踪服务、专业设备支持、根据不同土壤性质提出栽培品种建议、给予技术指导……如今,金炳胜已累计培训了6000余位农民。

  “只要农户能在新的一年里增收,我们育种人再忙再累都值得。”金炳胜说。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好苗咋育出?科技显身手 2022-03-29 23981477 2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