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钱塘江

大运河,载动千年韵味

  蜿蜒32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联结南北,贯穿着大半个中国。

  我从大运河最北端出发,沿河而下,跨越地球的10多个纬度,途经北京、枣庄、扬州、杭州。一路所见,是北方缤纷的落叶,是南方温润的山丘,还有运河两岸如繁星般的城市。

  河流与城市,总是在博弈与生长。穿越千年,当现代的城市重新拥抱大运河,大运河拥有了保护、传承、利用、复兴的故事,重构着城市的形态,带来新的气象。

  未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在之江大地上矗立,化为浙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之一。如何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也成为时代的课题。一路走来,多地的探索,皆是新的启迪。

  绿色

  这是一条生态之河

  曾经的北京,因运河而生,也凭运河而兴。

  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沿河北上,不仅为北京的城市发展打通了经济动脉,也造就了首都的人文荟萃。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运河通州段占据独特的优势,必然会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通州是如何打造城市地标,以最大程度发挥大运河的丰厚价值的。

  北上抵达通州时,我正好遇到了下半年的首个蓝色寒潮预警。大运河北段,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冷上加冷。

  天高云淡,从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二号码头上的画舫起航,放眼望去,蔚蓝的河水与澄澈的天空,被岸边的植被一分为二,宛若天空之境。

  沿路攀谈,通州居民始终洋溢着对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希冀与信心,这份热情也让天气不再寒冷。大运河的美景,是居民眼中的骄傲。在我眼中看到的,却是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水体,大运河在生态方面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水城共融。

  生态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大运河通州段能够形成如今“蓝绿交织”的画面,也经历了多个艰难的阶段。在当地司机的口中,我看到了过去“哭泣”的运河。

  过去的北运河,曾经是一条臭河,河道平均宽度仅80米。1998年以来,通州区对北运河进行了多次治理,河道平均宽度逐渐达到了200米,部分河段甚至扩展到了300米。

  水质,是旅游通航的基础。2019年,大运河通州段实现了11.4公里河道的通航,乘船可途经奥体公园、运河公园等区域。2021年,北运河通州段已实现全线40公里的旅游通航。沿河而下,北运河的旖旎风光终于能被我们全方位饱览。

  如今,穿行在首都,你会发现,人们正在着力实现大运河生态景观的整体提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迎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到来——

  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惊艳亮相,河道周围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成为新晋的市民网红打卡地;潮白河森林公园初具雏形,顺义新城生态休闲公园一期也于2020年5月开园,全面提升了潮白河上游区域的整体环境;已经向公众开放一年多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生机盎然,逐渐成为市民喜欢的城市运动中心……

  高标准的保护,让大运河融入了城市生活。可以说,绿色生态,是发展一切的基础。

  将目光转向南方的水乡,我们看到,从2020年以来,浙江一直致力于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文化浙江”的亮丽名片,让大运河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一张亮丽的运河名片,需要 “水生态+水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治理;还要根据不同河段的景观特色,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绿化运河两岸,铸造一条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生态文化景观廊道……

  温暖

  这条河走进游客心坎

  山东枣庄市内的台儿庄古城,是一个五光十色的霓虹世界。夜幕降临,台儿庄古城内万家灯火,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为在外的旅人带来意外的温暖,也点亮心中的好奇。

  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中心点上,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一样,得运河滋养。这里拥有京杭大运河唯一一处古驳岸、古码头等水工遗存完整的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

  作为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15公里的水街水巷。我在舟楫摇曳中,不知不觉间就遍游了全城。

  白日漫步在古城,入眼的建筑可谓古色古香,精致耐看。不论是街角的各式雕塑,还是小桥流水上窥见的层次屋檐,抑或是中医馆庭院内生机盎然的金色鲤鱼,都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拍照记录。街道上,黄花菜牛肉面等各色美食随处可见,扎染等非遗手工体验让人跃跃欲试。

  坐拥丰厚资源的台儿庄古城,进行着文旅融合的新尝试,为我们带来一条缤纷的大运河旅游带。在这样一个主题鲜明的空间里,集中了“吃喝玩乐”与美景。不必奔波,短时间内就可以有丰富的游览经历,正是作为游玩者最想得到的旅游体验。

  这也让我想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京杭对话主论坛上所发表的观点,“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地标为导向,更要着眼于满足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时空不同,感悟却相似。有烟火气的“古城”,不正是历史记忆的凝结,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生活的某种精神需求吗?

  戴斌的话很触动我。他说,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是家国情怀,也是人间烟火。游客要的是触手可及的温暖,而不是无休止地诉说过去的繁华;他们要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规划出的那些想当然的线路;他们要的是真诚的情感连接,哪怕是有瑕疵的真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戏剧化的表演。

  是的,当我们沿河而行时,所说所想并没有多么“阳春白雪”,但却发自肺腑,充满热度——

  “我们推荐从武林门码头到拱宸桥,再到小河直街。这个游览线路可以全面感受京杭大运河,又可以参观典型的江南民宿。”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交通超级方便。1-3号馆真的太用心了,体验VR,还可以穿上汉服拍照,太爱这个博物馆了。”

  “扬州的大运河公园、山湾公园占地面积非常大。京杭大运河上的游船走累了,就可以坐船游玩,到了晚上灯笼亮起很美。”

  ……

  一句句网络评论,勾勒出我们心中真实的大运河,有人文,有风景,有烟火气,更有书卷气。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对于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的新需求,正是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前进的未来方向。

  悠远

  让这条河永远流淌

  《水经注·淮水注》中记载,古运河中最古老的河段邗沟,“北出广陵,穿过渌洋武广二湖之间”。其中“武广湖”,即为今天的邵伯湖。

  在邵伯湖西畔,扬州方巷镇的北郊,隐匿着一座神秘的小渔村——沿湖村。这里距离镇中心13公里,却是扬州唯一一座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至今依然完整保留着中国传统渔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我跟着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走过村里的木桥、水坝,甚至还去他家逛了逛。闲谈间,一座小渔村历经的“蝶变”也逐渐展开。

  这个“漂泊”在水上的村落一直经济薄弱。于是,十几年前,全村开始退养还湖,渔民“上岸”,在陆地扎根。不过,以渔为生的传统却并没有被村民丢弃。依靠特有的“渔文化”,村民们以渔家美食、美景为名片,“玩”出了独具特色的渔家乐、民宿客栈、水上船家、传统渔歌渔祭等新“饭碗”。渔文化博览馆、渔民文化美食节、渔家书房……也在这里相继落成。

  此心安处是吾乡。沿湖村的渔民虽然来自山东、山西、安徽各地,但他们对捕鱼驾船有着独特的感情,对存留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也格外珍惜和执着。“渔文化,让来自各地的渔民能够凝聚在一起,也让我们有别于其他村落。”刘德宝说。

  大运河文化,源自于民,又反哺于民,也应留存于民。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留下的丰富遗迹遗存,以及依然生长的活态文化,凝聚着人民的汗水与智慧,见证了不同时代水利工程、航运技术、生产生活的嬗变更替。这也成为大运河区别于其他自然湖海的最大特点。

  让这条河一直流下去,让它的故事被一代代诉说,让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可以完整保留——怀揣着这样强烈的愿望,于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诞生了。

  在这座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博物馆里,藏有自春秋至今反映运河主题的文献古籍、书画碑刻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套),多个专题展览运用现代化手段,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描绘着美丽的大运河。除了走进大运河本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视觉冲击。

  迈入气势恢宏的展馆里,只见数量众多的船体模型腾跃空中,形象生动的木俑明器整齐排列,占据整面墙壁的河流剖面图宛如电影巨幕……这座兼顾旅游休闲与展示教育功能的博物馆,向越来越多的人展现着大运河悠远、动人的历史,也让大运河被更多人铭记。

  如今,杭州运河集团投资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正在建设落成中。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生态艺术岛等众多项目都将进入我们的视线,也将为大运河的保护添上更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着河流一路走来,感触颇深。一段段被无数隔世劳力铸造出的大运河,不只折射出千年和缓沉积的水缘文明,还支撑着一个文明对繁荣的璀璨梦想。它是传播中华文明、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平台;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也将成为连接区域文化、推动发展协同的重要纽带。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7 大运河,载动千年韵味 2022-03-13 23915840 2 2022年03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