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黄湾镇,记者看新能源项目怎样高效推进——
让“风光”产业更风光
本报记者 沈烨婷 通讯员 李竹尧 汤水强 吴亦冰 共享联盟海宁站 严萍
来到钱塘江畔的海宁市黄湾镇,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江滩上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以及一排排反射出耀眼蓝光的太阳能光伏板。
追风逐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不竭动力……眼下,黄湾镇新能源年发电量6.33亿千瓦时,占该镇全社会用电量的30.4%。按照一户每月用电200千瓦时计算,足够26万多户家庭使用一年,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下,黄湾镇如何打造绿色发展新图景,让“风光”产业更风光?近日,记者跟随黄湾镇项目推进办主任吴海飞,探究背后的故事。
移植树林有“门道”
“走,我们先去看看水上光伏项目。”上午9时,我们见到吴海飞时,他正将笔记本电脑塞进双肩包,准备出门。
背着双肩包奔走在项目现场,是吴海飞的日常。今年黄湾镇瞄准打造万亩千亿的绿色低碳工业新城,新能源项目的推进工作是重要一环。而吴海飞的角色,是为重点在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路上,吴海飞向我们介绍,黄湾镇三面环水,风、光资源丰富,是我省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黄湾镇起先利用不能种粮的滩涂,开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近年来则积极探索企业屋顶、尾矿、河道等光伏互补新模式。“我们现在去看的项目,就是利用这些零星地面和水域光伏发电。”
说话间,项目部到了。“大坝下有许多巨石,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些地下的加密勘探。”在一间办公室里,各参建方正在进行项目开工前的技术交底会。该项目包括总装机容量为7兆瓦的隔堤光伏电站和总装机容量为5.5兆瓦的水上光伏电站,合计年发电量1216.6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4955吨。
“我们计划这个月开工,但现在河边树木还没移走。”一见到吴海飞,项目部现场管理员冯其辉就和他讨论起进度。
沿着河堤走,我们看到了一大片树林,几台挖机和卡车正在进行移树作业。“这批树木的产权在属地部门,所以我们要移栽到其他地方,用于道路和公园的绿化。”吴海飞说,前段时间受天气影响,移树的进度有些缓慢。
枯树藤可以掩埋在地下、锯下的树枝树叶可以联系相关企业回收再利用……几方碰头商量后,初步方案逐步清晰:树苗移走后施工方就能进场,计划5月底就能完工。
“将来这个项目安装的光伏板就是我们本地企业——晶科能源生产的,下午你们就能看到。”吴海飞跟我们卖了个关子。
铺出“蓝色海洋”
从项目部出来,我们看到一排一排的光伏板匍匐在江岸的滩涂上、企业的屋顶上,铺成了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目前,黄湾镇风力装机容量5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3.2万千瓦,光伏铺设面积占可利用屋顶面积比超过60%,人均光伏达9.7千瓦。
这么庞大的新能源发电量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是否会带来挑战?又将如何协调控制呢?
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吴海飞带我们去附近的凤凰换流站转了转。“那里安装着我们的‘最强大脑’,可以实现新能源的高效精准协调。”
在“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的指挥监控室内,国网海宁供电公司尖山供电所副所长董勤飞正在进行常规巡检。一台超大的显示屏上,光伏装机容量、储能运行功率、换流站实时负荷正在实时跳动。“这两天气温开始回暖了,光伏出力有很明显的提升。”他告诉我们。
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夏季光伏出力大,如果发出来的电用不完,则会出现光伏倒送的情况。”董勤飞说,协调控制系统上线后,光伏就地消纳率最高提升了5%左右,线损率降低1%,一年节约了2000多万千瓦时电。
在“最强大脑”的控制下,上百座屋顶光伏发电站化零为整,打造出一座“虚拟电厂”,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清洁能源、建筑能效、绿色交通、智慧用能、供需互动等五种综合服务。
布局“阳光产业”
新落成的企业厂房申请光伏发电项目、完工的项目需要竣工验收、村庄里试点“光伏全接入”项目进度……吴海飞的电话和微信时不时地响起。
离下午约好的时间还有一小时,吴海飞先回了趟办公室。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摞摞项目资料。项目进度、各类数据表单、各部门阶段性反馈,吴海飞每天都要查阅、更新。
“大到土地、能耗指标解决、电站审批,小到建筑材料供应、运输审批、员工住宿等问题,我们都管。”当天下午的工作表上,吴海飞就安排了去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8GW高效电池+8GW高效电池组件”项目现场,和规划建设部门一起,与项目方、施工方对接建设进度。
“有些大项目,时间耽搁一天,对企业都是不小的损失。”吴海飞说,在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要确保服务第一时间跟上。
在杭州湾大道旁,几幢巨型厂房耸立,十分震撼。“3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呢。”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自龙笑着对我们说,现在电池车间已经在安装设备和调试了,2月18日已首片下线了。
该项目一期去年10月开工,除了电池车间外,组件车间还在主体施工中,计划3月陆续投产。
不过,该项目二期才是吴海飞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查看完项目一期的建设进度,一行人踩着泥地,实地查看项目二期的地块,这里计划再上一个年产“8GW高效电池+8GW高效电池组件”的倍增项目。
“目前首要的是进行场地平整。”吴海飞说。我们看到,二期地块上遍布着1米高的芦苇丛。“我们在组织机械车辆,等用地手续办理完毕后,就可以安排挖机进场作业了。”黄湾镇规划建设部门工作人员姚亚萍说。初步预计,3月底前能满足施工条件。
土地的平整方案,能评、环评报告进度,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一场会商,议程不少,1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当前,黄湾镇通过招引项目、技改升级等方式,培育一批与新能源密切关联的光伏、电池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去年黄湾镇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40亿元。
回程时,吴海飞的汽车上已经积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鞋子上也沾满了泥浆。“我都习惯啦。”吴海飞说,看着每个项目落地投产,空地荒地变成美丽厂房,他成就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