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源双碳数智平台
小碳排实现大发展的数字化解法
余 丽 谭 孝
如何用更小的碳排放,实现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在杭州,“能源双碳数智平台”正在为这道题探索数字化解法。
“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实现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对于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担当。
通过打造“能源双碳数智平台”重大应用场景,杭州紧盯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4个核心指标,对2000多家工业、公共建筑、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年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管理单位进行数智监管。以此为依托,制定精确的能源分配机制,让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到心里有“数”。
三条路径
打通能耗大数据
近日,杭州市发改委能源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打开监测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双碳数智平台”,在用能信息管理系统中查看企业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
这一应用场景整合了杭州市电力、燃气、石油、煤炭四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控企业的能耗信息,利用能源双碳数智分析系统、用能信息管理系统及节能信息服务系统,可精准管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去年,杭州市政府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构建零碳、低碳试点体系,提出10方面58项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能源监察要求,在平台的用能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开发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监管模块,收集项目基本信息,突出事中、事后能耗监管功能,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情况全程跟踪。
平台监管对象第一期目标是实现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及年用电100万千瓦时以上的用能重点管理单位能源数据在线采集。
为什么要设定这一标准?
符合这一标准的用能单位,各区、县(市)可将其定为区级用能重点管理单位,即可适用《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中能耗数据的申报及管理要求,为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当前设定的管控企业规模是能耗及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把这部分单位的能耗管理实现智能化,也就掌握了杭州市能碳管理的主动权。
数据的收集、管理,一直是能耗智能管控最大的难点。从去年9月开始试运行以来,能源双碳数智平台通过三条路径打通能耗大数据:实时获取全市用电数据,并采集全市主要天然气、石油供应企业的每日总量消耗数据,占全市油气总供应量的85%以上;动态采集2000多家重点企业能、碳数据,这部分数据通过收集企业每月全能源品种消耗量的方式实现;全面覆盖区域、行业、企业三大维度,这三个维度也是目前政府能碳管理的着眼点。
相应开发了三大功能模块:为政府提供能碳分析和辅助决策,平台相关数据实现共享给萧山双碳大脑、西湖一码通、临安临碳数智大脑等多个平台,为实现能碳形势预判预警、精准管控、辅助决策、监察执法等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数智系统;对企业实施能碳排放在线监测,并全程监控新增项目的用能情况;为公众提供节能信息及服务,对全市能源形势、能源消费情况、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进行公示,提供市民关心的能源政策、节能技改信息等内容,同时收集反馈意见。
数字赋能“双碳”
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就碳论碳,而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围绕数字赋能“双碳”,浙江正打造一系列数据多源、纵横贯通、高效协同的双碳数智平台,开发一批好用、管用、实用的多跨场景应用,加快构建双碳数智治理体系。
在这一大背景下,杭州正借力“能源双碳数智平台”,利用数字化变革、数字化重塑,力争用最小的碳排放实现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
春节后,在杭州萧山某化纤产业园里,多家企业正在安装能耗采集器,采集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将实时同步到杭州市的“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上。在用能高峰期,相关部门就可以根据企业订单紧急程度、能耗情况进行精准调控,范围将从原先的大片区细化到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车间。
“从原先被动接收通知到现在提前知晓、提前安排,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停产停机带来的运营成本,做好降碳减排工作。”杭州旭龙布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贤良为这一举措点赞。
在去年夏季的用电高峰期,杭州市发改委相关部门筛选了511家高耗能企业,分析“能源双碳数智平台”每日采集的用电数据,对这些企业的能源消耗实行预算化管理,并通过平台跟踪其用能量、碳排放量、能碳强度等多个监管参数,实现动态监管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提前安排生产负荷,避免仓促限产,更好地实现能碳管控要求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从“观”碳、“算”碳,到最终实现“管”碳,杭州发改部门正在联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开发企业用电负荷控制器,结合平台汇集的大数据,制定一套精确到行业、企业、车间的能源分配机制,合理调配各区域的用能;平台定期发布的分析报告和企业的能碳指数,让企业更直观对比自身与行业、地区先进水平,倒逼企业改造提升。
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随着“双碳”工作的深入推进,“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也将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借助数据优势,已在探索研究绿色金融、绿色交通、节能技术超市等新型应用场景,未来将更好地服务于杭州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