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红鹰”的情怀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慈善故事

  虞炳泉,1954年12月生,浙江湖州人。现任浙江红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同时担任全国耐火材料行业副会长、湖州市人大代表、湖州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湖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州市食品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优秀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家,湖州市慈善卓越贡献奖,第七届中华老字号“杰出贡献奖”,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浙江省“长三角”慈善之星等荣誉。

  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把40多年前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脱胎换骨变身为销量全球前列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把风雨飘摇的“老字号”带出困境、重焕新生。

  他更是一位心怀社会、不忘本源的慈善家,在湖州市慈善总会拥有“双料”基金,即企业冠名基金和个人慈善基金。同时,身体力行地参加各类慈善和公益活动,带领企业员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助人无数。

  虞炳泉,一位有情怀、有担当、身体力行做慈善的长者,正如邵逸夫先生所言:“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创业 “红鹰”翱翔击长空

  创业维艰,但机遇也留给了这些敢为人先、有准备的人。虞炳泉就是从“草根”成长为浙商佼佼者的。

  虞炳泉干过铁匠,当过机修厂厂长。1985年春,湖州城郊红丰村的保温材料厂因管理技术问题办不下去了,招聘能人救场。刚过而立之年的虞炳泉挺身而出,带领46名村民盘下了村办保温材料厂,开始了人生创业征途。

  保温材料是用于冶金行业冶炼熔炉的内衬材料,是钢铁行业必须的产品。虞炳泉带着人马到上海宝钢学技术,回来后逐一攻关,终于大幅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国内钢铁业巨头宝钢终于接纳了这家村办小厂。而红鹰也由此占得国内一流钢铁企业的保温耐火材料市场。产品畅销宝钢、上钢、马钢、首钢等几十家大中型钢铁企业,还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了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40%以上。

  2014年,虞炳泉又与上海宝钢集团合作,在长兴县兴建年产150万吨冶金辅料供应基地。不断的技术创新,使红鹰跻身保温耐火材料业前沿,旗下红鹰股份、铭德新材、湛江红鹰铭德、浙宝钙业四家制造业企业全部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获得专利115项。其中浙宝钙业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将矿山石料进行深加工后,提供给世界五百强企业宝钢使用,生产出高端品质钢材。它是重大装备制造等必需的关键材料,是国家钢铁制造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早在2000年,红鹰集团就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办起了合资企业,占地17亩,虞炳泉取名为“南鹰”。“南鹰”2002年竣工投产,展翅雄飞,成为浙江省首批“走出去”发展的典范。

  鹰击长空,从一个村办企业发展成资产10亿元、年销售收入13亿元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元化集团公司,虞炳泉和红鹰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

造血 “老字号”涅槃重生

  作为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如何更好地回馈桑梓,反哺家乡,成为虞炳泉重点思考的新目标。作为生于湖州、长于湖州的江南水乡人,虞炳泉把目光投向了湖州本地陷入困境的“老字号”。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经享誉海内外的丁莲芳、周生记、湖州饭店等“老字号”餐饮企业风雨飘摇,600多人的生计成了大问题。找不到好的出路,没有人接手,这些企业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那时耐火材料做得风生水起的虞炳泉毅然决然出手接收了这些“老字号”,并承诺“不关门、不解雇一个人”。

  “我接手‘丁莲芳’,是出于一个少年时代的情结。”虞炳泉说,“那时我在生产队干活,每当生产队分红时,母亲就会给我一点钱,我拿到钱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丁莲芳’买碗千张包子吃,那时对我来说,可是最高享受了。”

  虽说是出于少年时代的一个情结,但更多的是出于一份社会责任心。虞炳泉认为,“老字号”是中国企业行业精神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湖州的丁莲芳、周生记等更是百年老店,如果说倒就倒,太可惜了。

  “既然接手了,就得让它发扬光大。”让虞炳泉感到欣慰的是:“它总算没有毁在我手里。”他写下了“丁莲芳”发展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曾经奄奄一息的“丁莲芳”,经过凤凰涅槃,如今更是熠熠生辉,企业产值和利税年年增长……

  在抓经营的同时,虞炳泉也不忘关怀员工。丁莲芳的老店长陈连江身体不好,平时看病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红鹰集团出的。后来,老陈患了重病需要换肾,虞炳泉也毫不犹豫表示会出钱出力支持到底。陈连江病愈后,知恩图报,也不忘回馈公司,凭着几十年的经验,丁莲芳许多产品的秘方和门店的转型思路都是他提供的。

  后来,红鹰集团投身慈善又有大动作,即每年将“丁莲芳”“周生记”两家百年老字号营业额的2‰捐赠给慈善事业,为商业流通企业开展消费慈善率先做出了示范。这2‰的慈善公益也证明了红鹰集团上下回馈社会的大爱之心。

慈善

两个基金一肩挑

  漫漫慈善路,上下而求索。虞炳泉在湖州市慈善总会拥有两个冠名基金,因为在他看来,帮助一个人、两个人很简单。但是长远来看,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才能使更多人受益。他凭着一颗宽厚的心做良善的事,帮助有需要之人。在企业中,他做好董事长的带头作用,员工们积极跟进,只要是对社会有帮助的就一定坚持做下去。

  多年来,虞炳泉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慈善活动。企业分别与衣裳街右营基社区和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服务集体代表罗爱儿结对,并为社区建设做好事办实事。2006年,他代表公司向湖州市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30万元实施定向救助,冠名为“红鹰集团慈善基金”。2007年,他在代表公司向湖州市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50万元后,又以个人名义捐赠人民币50万元实施定向救助。同时,为了推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公司与湖州市埭溪镇余山村结对,并捐助人民币15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经费。带头公益林建设,放养食藻鱼,还回购自己汽车排放的废气,成为湖州“买碳”第一人。

  2011年,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公司又捐助180万元设立“红鹰集团慈善基金”。2014年在湖州市举行的“好人有好报”慈善关爱基金成立启动仪式上捐赠30万元;“明天的微笑——红十字心理危机干预”捐赠20万元;张天霖作品慈善义拍捐赠23万元。与爱山街道上下塘社区结对“五水共治”捐款5万元。

  2016年以来,虞炳泉更加忙碌了。他实捐250万元慈善冠名基金。还设立“红鹰暖心家园工程救助基金”,该基金专项用于对“失独”老人的困难救助,每年捐助人民币4万元,连续捐助5年。2020年,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红鹰集团向云南广南县捐赠5万元,用于旧莫乡下里蚌村村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2021年,公司向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2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同年,向湖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捐赠40万元,大力支持湖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弘扬志愿精神。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近几年来,红鹰集团已累计捐赠2000多万元,虞炳泉个人建立的基金已累计捐赠100多万元。

  虞炳泉在带领企业创富的过程中,始终本着“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理念,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尽企业和本人所能回报社会,为社会和谐稳定添砖加瓦。如今的虞炳泉又带上了创二代虞畅,把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善举传承下去,让其成为一种良性循环,让慈善事业永无止境。

  (本版图片由红鹰集团http://www.chinahongying.com/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红鹰”的情怀 2022-02-24 浙江日报2022-02-2400011;浙江日报2022-02-2400015;浙江日报2022-02-2400018;浙江日报2022-02-2400013;浙江日报2022-02-2400022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