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水韵嘉善,解锁乡村未来式浪漫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作为2021年度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嘉善勇于破题开路,奋楫笃行,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有力抓手,大力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同时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相融合,提速推进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奋力打造彰显江南韵味、呈现未来元素、引领乡村共富的标杆型乡村,积极谋划“十四五”未来乡村建设蓝图,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乡村振兴样板地,让这里的乡村见未来、见美好、更见浪漫!

全盘起舞

描绘未来乡村大蓝图

  “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嘉善,犹如镶嵌在浙北大地间的水乡明珠,凭借“六田一水三分地”的自然禀赋,演绎了有着原始江南气质的乡村风貌,而今,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新起点,江南水乡又焕发出了新一轮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锚向未来乡村建设,嘉善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美丽乡村,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基底;城乡均衡,是嘉善打造未来乡村的“密码”和“底气”。全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1个,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A级景区村庄72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1个)。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9,全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幅宜居宜业的嘉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掀开未来乡村建设的新篇章,嘉善对照“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的愿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552升级版工程”,即100%的村庄进行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争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扩面提质打造50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高质量打造20个未来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全域联创、扩面提质,让未来乡村叠加在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同时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以系统谋划、全面布局,更高能级推动乡村的蝶变新生。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未来乡村建设与美丽乡村、产业带动、共同富裕、乡村治理等工作有效融合起来,实现叠加乘数效应,才能真正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才能让未来乡村照进现实。”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也正因为未来乡村的覆盖面广、延展性强、内涵丰富,嘉善在推动未来乡村建设中尤为注重和其他领域资源互补、业态共享、机制共建,在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提升和平台建设上形成共振效应,真正打造多功能的现代乡村。

  翻开未来乡村建设的版图,目前嘉善已遴选缪家村、红菱村、沉香村、北鹤村、洪溪村、鑫锋村、长生村等作为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其中缪家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接下来,嘉善将充分发挥20个未来乡村示范村的带动作用,建设“梦里桃源”“最美香湖”“科创祥符”“甜蜜花海”等10个共富乡村组团,凝聚共建合力。

  在缪家村村主任看来,未来乡村建设要坚持从“村民的需求端”入手,贯彻落实“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地打造系列民生场景。据悉,目前缪家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落实智慧缪家、文化广场、缪家乡村文化艺术中心、邻里服务一条街等十余个未来乡村建设项目,让广大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乡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在嘉善吹响。

数字弄潮 构筑乡村振兴强引擎

  当未来乡村遇上数字化改革,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循着未来乡村建设的脚步,我们看到,数字化改革正在为未来乡村建设赋能,引领未来乡村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与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融合,让数字化改革进村入户,拓宽了乡村振兴的路径。

  数字智治是未来乡村最显著的标志。嘉善未来乡村图景下的数字化,“以人为核心”,围绕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进行诸多场景打造,更强调提供数字应用场景解决方案,重构乡村治理新秩序,在提供生活便利、生产高效的同时,引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形态的现代化,这是一场由外及里的深层次变革。

  在沉香村,集智慧健身、自助快递、数字治理、智慧健康于一体的数字乡村客厅,为群众全方位提供了未来式的乡村新生活。在智慧庭院,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智慧健身设备,可以为村民提供全新的智能化健身运动体验;一旁的无人快递柜,有效解决了快递入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互通,让村民的生活更便捷;在公众健康体验点,村民可以获得心理健康测评、AI健康评估、儿童健康游戏体验等多功能服务,以沉浸式的方式提升健康素养……

  再如缪家村,根据老百姓不同的生活场景不断切换调整数字化应用,解锁乡村治理新模式。在社区出入口,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慧大屏,实现车辆的智能管控;外地务工群体,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线上租房、享受各种物业服务;村民能利用“云睛”小程序,将村里的财务收支看得一清二楚。

  “数字赋能,绝不是简单地将智能设备、5G网络引进乡村,而是要实现精准对接,切实满足当地百姓需求,才能长期有效地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嘉善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农业生产的一线,数字农业驱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在西塘镇红菱村,西塘现代粮食全产业链新型智能装备集成创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该项目计划投资1.36亿元,重点建设稻谷收储烘干加工物流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实现1万吨稻谷恒温恒湿储存、240吨/天清理保水烘干、100吨/天优质稻米加工、全自动生产打包、稻谷质量实时实验监控等现代化产业集成,是对整个西塘稻米产业全产业链集成的全面补充和数字化提升。

  雪菜是嘉善的传统产业,凭借成为宇航员的太空餐,再一次擦亮了嘉兴雪菜的区域品牌。如今,天凝镇建起了雪菜产业化综合体,以服务雪菜全程产业链为基本功能,借助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雪菜产业规范运作、发展壮大。

  诸如此类的数字赋能场景,在嘉善的未来乡村里不断补充、完善,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小确幸”,不仅熨帖了老百姓心底的需求,让人触摸到未来乡村的强劲脉动,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释放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想象。

共富共美 厚植民生福祉新底色

  如何在保留乡村肌理的基础上,探索共同富裕新功能?这是未来乡村建设的“破题”关键。

  未来乡村,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嘉善把未来乡村放到共同富裕大场景进行谋划,将民生福祉作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保底工程,努力建设一个“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的活力新家园,让农民成为乡村的真正主人,踊跃参与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成果共享中,生动诠释“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未来乡村,让农民“唱主角”“当主演”。着眼“三农”问题,嘉善以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助力农业转型,率先在姚庄4.5万亩农田中建设长三角首个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规整农田、集成农业、致富农民、扮靓乡村,全力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富。在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散落在各处的低效大棚流转至镇村,小农经营户“以棚换棚”入园种植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现代农业智慧监管系统的协助下,产量比原先提高20%左右,直接销往周边城市。

  “飞地抱团”发展,也成为嘉善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鑫锋村原是罗星街道所辖的一个纯农业村,缺乏集体经济增长的后劲,直到2017年,村里以“飞地抱团”为契机,抱团投资入股了罗星街道精密机械产业园,由专业团队负责招商和运营,村里每年可获得170万元固定收益。

  沉香村创新提出新型主客共享的村民宿集开发模式,把当地村民的空置房屋变为民宿,通过激活空闲农房资产,让民宿与农居和谐共生,让农民居家就业、居家创业、增收致富,实现政府、公司、农民三方共赢,成为民宿“融入农民、带动农民、改变农民”的新实践,也是农村产权改革,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样版。

  未来乡村,释放出乡村更多发展的潜力,提供给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广泛参与的机会和空间,同时还以高质量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亮民生底色,切实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夯实共富乡村的重要支撑。

  大云镇在实现退休年龄养老安置全覆盖基础上,通过购买第三方社会养老机构服务,常态化开放居家养老中心,并为年老体弱、子女外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助医、清洗衣被、理发等各类免费服务;开展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提供便民医疗服务,妥善解决村民后顾之忧;以村集体发放福利费等形式给予村民医疗补贴、高龄补贴,每年兑现全域秀美、九星文明户评创各类以奖代补激励资金,连续两年实现村级分红超400万元。

  未来乡村,是递进式的美好。眼下,嘉善正在大力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在无垠的乡野之地,挥毫泼墨一幅又一幅生动多姿的乡村未来图景,续写一份属于江南水乡的未来式浪漫。

  (本版图片由嘉善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水韵嘉善,解锁乡村未来式浪漫 2022-02-23 浙江日报2022-02-2300010;浙江日报2022-02-2300016;浙江日报2022-02-2300014;浙江日报2022-02-2300023;浙江日报2022-02-2300026 2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