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依海而兴 逐梦蓝海

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

  虎年开跑,6个重大项目在嵊泗集中开工,总投资超6亿元,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数字嵊泗、社会民生等方面。

  紧接着,嵊泗县锚定新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和6%。

  作为浙江的海岛县,嵊泗接续奋斗,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称号,“两山”发展指数百强县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六,创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培育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成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谱新篇。今后五年,嵊泗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坚持“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转型升级、提质发展

优化海洋产业全景架构

  嵊泗县崎岖列岛西南侧王盘洋海域,“白色巨人”点缀海面上,动人心魄。这是我省重点建设项目——浙能嵊泗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共有63台风机,总装机容量为399.95兆瓦。投运以来每年贡献可再生能源电量约10.99亿千瓦时,相当于50万户家庭全年的基本用电量;可节省标煤3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6万吨。

  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是嵊泗聚力发展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的一个缩影。2021年嵊泗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五年年均增长5.7%;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8%。

  世界巨港的打造、海岛旅游的建设、传统渔业的转型……五年来,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海岛项目,让嵊泗“港景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港航产业加快发展,正式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报批稳步推进;马迹山和小洋山分别列入浙、沪自贸试验区;LNG项目储罐扩建工程建成运营,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落地嵊泗,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启动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破亿吨。海岛旅游提质发展,成功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民宿产业提质发展,跳岛游、研学游等业态更加丰富,全县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2.4%。绿色渔业稳步发展,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和渔业“三战”行动,超额完成减船转产五年任务;升级改造渔船装备1108艘,新型材质休闲渔船占比提高到46.8%;“嵊泗贻贝”列入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创成省级贻贝特色农业科技园区;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2%。

  值得一提的是,嵊泗县已启动“港、景、渔、能源、工贸、生态”六大产业专项研究,构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立足国际和国内、县外和县内实际,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推动嵊泗优势产业发展,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上,嵊泗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化浙沪合作和新时代“与沪同城”,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海上示范区、国际海岛旅游典范区、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区,加快建设依海富民、向海图强、开放共赢、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强县,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

美美与共、底蕴尽显

构建“山海城”大美格局

  晨光熹微,五龙乡的渔村新风景缓缓拉开帷幕。海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熙熙攘攘;岸边,水泥路平坦干净,房屋整齐错落,拐角处的装饰精美小巧……

  渔农村是嵊泗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创城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五龙乡下辖田岙、黄沙、边礁、会城4个渔农村,去年该乡在创城工作中测评分数较低,排名靠后。补短板、改思路,五龙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

  “村里多了不少精品路线,村容村貌变美了,我们生活也更加舒适。”黄沙村民黄女士对变化感到自豪,逢人就夸创城好,并表示自己也想为创城出力。五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超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安排工作重点、出台固有机制,包括对背街小巷精品路线的打造,以及乡间农田的整治,集中力量再下功夫,让渔农村创城工作不留死角。

  城乡建设按下“快进键”,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五年来,嵊泗县加快县城有机更新,西城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精品示范街创建等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新中心农贸市场、中心福利院等一批重大实事项目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培育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条省美丽乡村风景线、8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枸杞乡、花鸟乡成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两次获授全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启动“低碳零碳”试点示范,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环境美”的成色愈发鲜亮,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备受关注的嵊泗县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开工建设;“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市级试点亮剑攻坚、争先竞跑;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与沪同城”医疗合作模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夜不闭户”等治安品牌建设成效明显,连续16年获省平安县称号,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今后五年,嵊泗将实现美丽海岛高质量建设,建设美美与共、底蕴尽显的“山海城”;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永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行动;实现民生事业高质量供给,推动共同富裕各项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念好新时代“改革经”

  不久前,嵊泗县黄龙乡南港村村民虞先生,收到了村里发放的50余万元宅基地及农房有偿退出补偿款。至此,该区域共75户渔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及6298平方米的农房所有权,全部自愿有偿转让给村集体。很快,这群渔农民的空置石屋,将变成富有特色的海岛民宿集群。

  变化的背后,是嵊泗加快推进“渔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的显著成效。眼下,在嵊泗你可以感受到把改革发展的蓝图变为现实的美好:打开“嵊泗客运”微信公众号,你可以线上购买嵊泗出发的每一个航班的船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礼岛心愿汇”常态化服务平台,你可以发布闲置物品信息、认领他人的“微心愿”;通过“离岛e宿”综合服务平台,办理入住的你可以自主登记,线上选房,然后身份证一刷即可……

  开拓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嵊泗县累计完成119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奉贤区建立合作机制。数字化改革成效显现,水利工程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等6大应用入选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民宿主群体“扩中共富”数据库建设入选全省共同富裕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海岛远程办事“云上大厅”建设入选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实现246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下沉、51项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办理。

  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今后五年,嵊泗将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作用,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谋划新时代与沪同城战略,创建长三角地区人才疗休养和实践实训基地、海洋测试基地、海洋产业产学研转换基地,探索渔农村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海域使用权改革。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铸就辉煌。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嵊泗县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的战斗姿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嵊泗力量。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 2022-02-23 浙江日报2022-02-2300006;浙江日报2022-02-2300009;浙江日报2022-02-2300017;浙江日报2022-02-2300013;浙江日报2022-02-2300022 2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