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三点思考

  2022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近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其中“扩中提低”是要打造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般被认为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重中之重,也通常被认为是难中之难。在这方面,相关的讨论已有很多,比如在实现路径方面,有增强社会流动,社会福利全覆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等政策建议。在理论层面,则有中等收入群体的判断标准讨论,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辨析及与中间阶层的比较等。尽管各种具体的认识和说法还略有不同,但已有的共识恰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关键所在。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所以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因为它与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实现密切相关。橄榄型社会是一个从收入或者经济状态角度考察的较为理想的社会结构,贫困人口和高收入人群比例相对较低,而处在收入分层中间部分的比重较高。这种社会结构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增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显然有助于实现橄榄型社会。如何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着力点?浙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吸引并留住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须在吸引人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浙江从省到市县,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招揽力度都很大,并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优厚条件。另一方面,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浙江打造了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工作的高新技术行业从业者多为高素质人才,他们既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也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从而使特色小镇这种“工作+宜居”的社区设计更好地满足了这类人群的工作、居住和消费需求。上述政策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高质量发展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浙江目前做得很不错,在未来,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留住这些高素质人才。

  第二,实现技能人才劳动力市场均衡。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较现实的一个步骤,是尽可能让接近这一标准的人群加入中等收入群体。考虑到制造业在浙江经济中仍占相当的比重,技能工人这个群体应纳入重点考虑。

  根据我们的了解,在浙江的劳动力市场上,对熟练和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很多企业瞄准了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但因为僧多粥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很好地应对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存在不均衡。

  熟练和高技能工人的供不应求可能是这样一些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总量方面的供给不足,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生源供给,然而受到师资等因素限制,职业教育院校的供给很难迅速提高。其次,职业教育毕业生工资相对较低,也可能诱发对技术工人更大的用工需求。而根据我们的了解,仍有不少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因工资不高和发展前途不明而不愿工作。因而,通过提升技能工人的收入和打破职业发展瓶颈,既有助于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也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三,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良好公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现有的第一代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不同,如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直接生活在其父母的打工地。由于从小脱离农村环境,他们几乎无法回到农村老家从事农业劳动。比起他们的父辈,他们也更加认同所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他们的未来也有较大可能留在并融入随迁地区,成为本地的新一代建设者。因此,为他们提供公平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有助于增强其认同感,也为浙江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在现阶段则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信念服务他们,助力他们在未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并回报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三点思考 2022-02-15 浙江日报2022-02-1500012 2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