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省农科院南繁育种团队“耐盐水稻”选育有新进展

迁徙,为了让每一颗种子发挥最大潜力

  本报讯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胡高洁) 近日,省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团队在“耐盐水稻”新品种领域有了新进展——培育的浙粳78、浙粳100、浙粳优1578等新品种在围垦的滩涂上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左右。

  在浙江,有这么一群“候鸟”,他们会在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往返于之江大地与千里之外的海南陵水,成为种子杂交、加代、制种、选种、繁种和鉴定等关键技术的“破题人”——他们是省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团队成员。

  南繁,是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优势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两季的农作育种方式。

  “种质资源是国家基础战略资源,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视频连线,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研究员叶胜海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21年到海南“过冬”。

  融融暖阳下,8万份加代材料、100多个品系的水稻在省农科院南繁基地200亩稻田里生机勃勃。叶胜海介绍,通过南繁选育的浙优18、浙粳99、浙辐粳83、浙粳优1578和浙粳96等都是我省主导品种。

  “我们团队在这里种植了近3万份加代材料,对300多份种质资源进行了扩繁鉴定,在保存好各种种质资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通过连续多年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用于改良产量、抗性、品质和适应性等重要农业性状。”叶胜海说。

  目前团队主要把现有品种的苗期在不同盐分浓度下进行筛选,对耐盐性比较强的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看看都带有哪些耐盐基因,这项工作已开展了5年。

  “接下来要研究如何将这些品种的耐盐基因进行杂交转育,培育更多的耐盐品种。”叶胜海说,团队还希望用常规手段培育出耐除草剂的新品种,帮助农民省工降本,拓展“藏粮于技”储备,“让每一颗种子都发挥最大的潜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迁徙,为了让每一颗种子发挥最大潜力 2022-02-14 23785945 2 2022年0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