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浙江建设

砥砺奋发聚合力 笃行实干启新程

——省建设厅以高质量发展扛起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担当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新年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实现住有所居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围绕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四个方面合作内容,建设全域美丽城乡、创建优良人居环境,加快形成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住房城乡建设体系,打造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域样板。

  回首2021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开新局,在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担当作为,住房城乡建设取得新成绩,“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打造五大样板

助力建设系统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这是时代赋予浙江的重任。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一场全系统的深化改革、路径求索。随即,省建设厅成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并于去年9月印发《关于打造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域样板 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打造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域样板、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指出了方向和路径。

  《行动方案》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出高质量打造“浙里安居”样板、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品质建设样板、建筑业转型样板和数字化赋能样板,到2025年实现城乡住房更宜居、城乡风貌更优美、城乡功能更完善和建设管理更精细,加快形成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住房城乡建设体系。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谋划实施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要举措,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在今年1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部省合作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此前的《行动方案》不谋而合,从国家层面、浙江示范的角度,为更好地助力浙江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路径方针。在《协议》中,明确了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4方面部省合作内容,更精细地勾勒出浙江住建领域未来的共富路径。

  共同富裕是一场社会变革,要引领推动这项社会变革,省建设厅主动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突出抓好多跨事项、创新事项、薄弱事项,努力找到共性问题破解之道、重大方案推进模式,砥砺前行在通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高质量打造“浙里安居”样板

完善住房体系,打造更具幸福感的“浙里安居”品牌

  何谓“浙里安居”?其中又蕴藏着怎样的考量标准和内涵?

  “浙里安居”是面对人民群众对更舒适居住条件的需求,着力解决住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落实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优居。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劳动力流入大省,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明显。为此,浙江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三方面,包括持续建设好公租房,解决城镇人口困难家庭需求;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集与建设,解决新市民与年轻人阶段性住房困难;探索公有产权房,并在杭州、宁波等城市试点。”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是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落子。去年,浙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4万套,建成棚改安置住房10.8万套。

  在宁波漂泊了6年之久的安徽阜阳人戚从艳和丈夫刘志恒,在去年10月通过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除去政策性的租赁补贴,每月大约花1000元就可以租用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

  “来拿钥匙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我在宁波有家了。”戚从艳说,“我现在就想着好好工作,打算在宁波安家了。”戚从艳所租住的宝丽茗苑,首批13套房源由宁波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筹集。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因素、装修情况后,按照第三方评估公司估算的市场租金进行计租,定向供应给一线无房环卫工人,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获得政策福利。

  从无到有,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从单一走向多元,住房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10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构建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省建设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托举起百姓的“安居梦”。

  一边是连片新房拔地而起,另一边是老旧小区重焕新颜。

  2021年,省建设厅进一步摸清老旧小区底数,编制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建立旧改专家库,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指导力量;印发《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流程规范》;开展银企合作,联合金融机构共推项目落实,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合理安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时序,据统计,2021年全年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14个,10207栋楼,涉及建筑面积2494.1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3万户;全省新增完工住宅加装电梯2476台,同比增长177.49%,位居全国前列。

  从“将就”到“讲究”,居住条件的嬗变不仅发生在城镇,农村的人居环境也大变样。浙江持续推进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切实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有效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条件。2021年累计开展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3666户,进一步擦亮“浙里安居”金名片。

  与此同时,浙江持续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省级十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规范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共同为老百姓安居保驾护航。并且,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助保障、稳市场作用,全省全年归集资金8061亿元,支持住房等消费9896亿元,率先实现公积金“跨省通办”,提高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效率。

  在浙江,老百姓不仅有房可住,还要住有所优。浙江首次开展“红色物业”项目创建活动,围绕“党建统领好、运行机制好、阵地建设好、管理服务好”等四大指标体系,各地共创建“红色物业”项目674个,着力解决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

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整体大美、浙江气质”新格局

  城与乡相连成片、成景,美丽城镇移步换景,浙江城乡的美,是层次递进的美,是全域推进的美,是彰显浙江气质的美。一幅生活和美、乐业安居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2021年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开局之年。浙江强化顶层设计、源头赋能,印发《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市县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导则》《县域风貌样板区技术指南》《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评价办法》等文件。再如,组建城乡风貌和未来社区两个百人专家团,制定省级专家团服务办法,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多措并举,凝聚起城乡风貌新一轮升级的共建合力、共建智力。

  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在节点美、条块美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文化和建筑三方面的整体提升,形成融合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整体大美,从而带动浙江未来的高品质,展现浙江特有的气质。以规划和项目引领,一场遍及全省各地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据悉,全省各市、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和评优全部完成,“十四五”期间谋划建设的城乡风貌样板区数量达780个,其中城市风貌样板区499个、县域风貌样板区281个。完成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项目(2022年年底前建成)确定发布工作,共计212个,其中城市风貌样板区试点12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试点91个;城市风貌样板区试点从类别看,城市新区类61个、传统风貌区类31个、特色产业区类29个。

  美丽城镇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主战场。浙江深入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全面融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向县城扩面提质,全年实施项目11661个,投资超过预期150%。建成省级样板城镇110个,加快发展县城样板4个,基本达标城镇299个,累计640个,占1010个总数的63.4%。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实施21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项目落地以及35个“浙派民居”落地试点。为保护历史文化遗存,2019年开始,全省对1042个传统村落和96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了白蚁危害普查,首批启动了196个传统村落白蚁综合治理项目,走在全国前列。

高质量打造品质建设样板

筑牢品质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就是以人为尺度,对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功能布局进行更高标准的重塑、提升、再建,有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在萧山区瓜沥镇七彩社区,想象中的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这里建有一个新型公交车站,参照公共交通先导TOD模式,下了公交就到家门口。而且在公交站的二至四层有440个停车位,有车一族也不必担心停车难问题。这样就把整个瓜沥镇公交总站迁进了小区综合体内部,住宅、购物中心、邻里中心与交通枢纽融为一体,大大便捷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由此构建出“主题社区公园+邻里开放有顶广场+街道口袋公园+组团共享空间”的邻里交往空间体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对城市生活更有归属感。

  城市基础性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反映现代化社会物质丰富程度之余,更体现了城乡建设的品质成色。

  据统计,2021年浙江大力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廊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17.6公里,建成43.57公里;主城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1公里,建设联网路28条,推进城市快速路建设354.32公里,新增停车位17.7万个,指导各地完成“拥堵路段改扩建”8个;园林绿化绿道纳入2021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1296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与此同时,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愈加完善。截至去年底,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13公里,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40座,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68座,创建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1106个。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一步深化。2021年全省生活垃圾增长率为-3.62%(以2019年为基数),建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301个,分类覆盖率达98%以上。同时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率先在全国成为“零增长、零填埋”的省份。

  城市建设管理也是关键一环。去年,浙江各地精细化打造市容环境,全面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新建75条(年度任务50条)省级“街容示范街”,宁波、湖州、嘉兴3市共30条背街小巷入围建设部名单;推广宁波市“席地而坐”高品质保洁服务经验,建成高品质保洁示范区220个。同时还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引,浙江开展公园覆盖扫盲行动,新增绿地1500公顷以上。

高质量打造建筑业转型样板

引领行业标准,树立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

  2021年是浙江省着力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的开局之年。浙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和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主要路径,以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技术为支撑,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建筑业新发展格局,锚向“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砥砺前行。

  时间回溯到2021年5月17日,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在企业代表发言环节,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抛出了一个问题:一套毛坯公寓,从精装到“散味”后入住,需要多久?

  “在杭州之江板块的中融蓝城Co.C理想城,答案为1到2周。包括墙壁、吊顶、厨房、卫生间等,100%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干法施工。装修就像搭积木一样。”该公司负责人丁泽成娓娓道来:“亚厦历时8年研发的绿色建材体系,以近零级的甲醛释放和超90%的可重复利用率,实现了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健康环保,建筑垃圾减少70%,碳排放量降低50%,有机污染物减少95%,缓解了行业最突出的环境污染和人民最关心的空气健康问题。”

  亚厦,正是浙江创新型建筑企业优秀典型之一。随着“浙江建造”频频亮相全球舞台,浙江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行业领先地位越发明显。抢抓发展机遇,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浙江建筑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建设厅编制发布《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部署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省建设厅还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在全国率先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装配化装修、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工程审批制度、工程造价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实现了行业生产模式、发展模式、监管模式的转变。据统计,2021年全省建筑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建筑业增加值422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7%;建筑业入库税收760.5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入库税收的5.5%。

  ——建筑工业化加快推进。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13亿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141.2%;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160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3.4%。

  ——工程质量安全再上台阶。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行动。出台《浙江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现场会,创建县级以上优质工程1743项,占当年度竣工项目数量的14%,对质量安全标准化切实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编制地方标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新基建、“三名”保护等重点工作,编制发布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建设工程配建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技术标准》《智慧灯杆技术标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历史建筑修缮与利用技术规程》和《建设工程移动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标准》等30余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进一步强化了标准的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

  ——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研究制定《浙江省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专项行动方案》,科学设定工作目标任务等。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增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46项,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

高质量打造数字化赋能样板

数字化新场景,打造城乡精细化管理新典范

  2021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元年,省建设厅深入贯彻省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双月推进会、专班运作、赛马点评等工作机制,目前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改革“1+4”工作体系(1个一网智治系统和数字住房、数字城建、数字城管、数字工程四大领域集成应用)基本成型,效果显著。

  省建设厅以需求为导向,聚焦城乡建设管理的具体需求,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不断深入的场景革命,具体推动构建谋划了房屋征迁监管在线、物业服务监管、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城市生命线及地下空间综合治理、城事共治、工程建设现场管控等6项重大应用,且全部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帐S1”, 提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房屋征迁监管在线、工程建设现场管控等应用初步实现全省贯通,城市生命线及地下空间综合治理、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等应用试运行显现成效。

  结合当地实情,浙江各个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打造的e房通、房省心、摊省心等应用场景成功入选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成为城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浙江还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和方法破解工程建设项目验收阶段堵点难点,牵头谋划工程建设项目监管验收服务集成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和治理水平提升;数字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企减负,基于全省政务服务2.0平台“四端同源”及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共享机制,统建全省政务审批系统,推行资质资格类事项“一张网、同平台”办理模式,将人工审查的多个环节简化为系统自动判定的单个环节,形成省市县三级的规范化智能办理模式;围绕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数字化改革“1+4”体系架构,省建设厅高起点谋划,奋力打造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一网智治系统……更多数字化的手段,正深入到住建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引领政务系统协同合作、提质增效的同时,开发出更多的惠民新场景,破解城乡管理的堵点、难点。

  浙江建设在改革创新、砥砺奋进中不忘初心、创造辉煌、铸就伟业。

  省建设厅负责人表示:“全省建设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奋发进取,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14 砥砺奋发聚合力 笃行实干启新程 2022-01-25 浙江日报2022-01-2500008;浙江日报2022-01-2500011;浙江日报2022-01-2500012;浙江日报2022-01-2500026;浙江日报2022-01-2500013;浙江日报2022-01-2500020;浙江日报2022-01-2500007;浙江日报2022-01-2500041 2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