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仙霞岭
“天空地一体化”打造数字保护区
童哲
这是一场认知与思维上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创造与创新上的接力奋斗。数字化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颠覆性的重大改革,如何在数字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江山的回答是,坚持改革突破争先。
近年来,江山市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并将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努力建设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数字保护区”。
提高新站位,明确新定位,找准发力点。
2020年,在省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管护系统”成功列入2020年全省13个林业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并获得了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自项目任务下达以来,当地集聚最大资源、汇集最大智慧,着力谋深谋透项目设计,扎实做好做细项目建设,力争将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建成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数字保护区”。
江山仙霞岭数字保护区建设以“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职责的融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二三维地图、数据存管中心、本地资源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目标,推进保护区各项工作数字化、规范化,全面推动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方案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江山仙霞岭数字保护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力求设计方案精益求精。“在选取设计单位时,我们对标打造全国一流数字保护区目标愿景,放眼全国拓宽视野,通过合规程序把真正优秀的、有经验的设计单位选取进来。”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设计单位。
确定设计单位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现场勘查,并深入到各个科室了解收集业务需求,全面了解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社区居民、业务流程及特性等情况,为项目设计摸清底数和基础。
磨深磨细方案研究。在系统框架及技术路径研究和详细设计方案制定中,聚焦方案全面完善、技术先进实用等目标,积极邀请省市专家多次对方案进行详细论证和修改完善,确保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设计完成后,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仙霞岭中低海拔山区,山势挺拔陡峻,峰峦磋峨,层峦叠嶂,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海拔一千米以上山峰28座,受江山港及其支流切割和冲刷,沟谷深度在500~800米之间,山坡陡峭,坡度多在25°以上。由于本项目设备数量多且重量大,给材料搬运上山及设备基础设施施工带来很大难度,耗时耗力。
同时,项目涉及内容庞杂,给集成带来一定困难。“这个项目涉及保护区资源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科普宣教等多业务协同及与市公安、应急等多部门的跨部门联动,虽然内容丰富,但是也给系统集成造成一定难度。”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庞杂的系统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才能予以实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对核心系统进行开发建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数字化改革这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系统,各个主体打破思维束缚、部门界限、层级限制,上下一体、横纵联动、高效协同,形成了合力共推的整体格局,奏响了改革突破的交响乐章。
2021年7月,江山仙霞岭数字保护区建设获省林业局批准,成为全省开展多业务协同场景应用建设试点之一。10月,省林业局在江山举办2021年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培训班,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作为省林业局特邀单位,给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分享数字保护区建设工作经验,得到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肯定与好评。
下一步,保护区还将聚焦聚力项目建设。继续深入推进项目建设,集聚人力资源和力量,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做好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和项目建设进度。
聚焦聚力系统流程。以推进多业务协同为落脚点,拓宽视野思路,充分借助科研院所等智库力量,梳理系统逻辑关系,制定更贴切、更符合保护区管理的系统流程。同时,依托“浙政钉”“浙里办”支撑模块,共享公安、残联、卫健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数据信息,对接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管护系统,形成业务及数据集成“一张网”的数字保护区智治管理体系。
聚焦聚力多跨场景。以多跨场景应用谋划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利用好已有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建设以“部门多跨联动+多业务协同+AI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数字保护区应用系统,结合大数据实现系统、流程、数据、设备整合及分析展示,打造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扁平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与应用。
(图片由童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