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文章导航

民生“小幸福”牵引出改革“大场景”

嵊州 聚焦群众所需

  数字时代,变革之中蕴藏无限可能。2021年以来,嵊州市深入贯彻浙江省、绍兴市数字化改革精神,聚焦“152”整体框架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已逐步形成一批省标志性、首创性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跃升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

  一个个从“小切口”中催生“大场景”的创新应用,正全方位、多领域向民众的生活渗透,让更多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校食安2.0”、“数字化家庭医生”、“枫桥式”协同治理、数智文明、社会联动协同治理处置、警网协同治理纳入全省“一本账S1”;嵊州智能厨电产业集群新智造、公路桥下空间数字化管理、民事执行大数据研判分析等13个项目列入数字化改革省级试点;《“校食安2.0”场景应用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获上级肯定并向全省推介;“首席数据官”制度在绍兴市复制推广;“枫桥式”协同治理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关注报道,“民情通”被省级媒体多次报道……嵊州正借数字之力实现共富载体的优化升级——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贡献嵊州力量。

  群众获得感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活力迸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数字化改革,改出了嵊州的价值创造新空间,释放了社会跃迁新动能。

  “数字化家庭医生”

  深耕惠民健康服务

  “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嵊州市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责任医师徐海兰正在教病人在手机上使用“数字化家庭医生”。在由嵊州市卫生健康局研发的“数字化家庭医生”上,患者通过手机就可以向家庭医生咨询健康、体检、检查等问题。

  据了解,“数字化家庭医生”场景应用重点聚焦老年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通过浙里办等新媒体工具,建立起“数字化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系统,归集就医、体检、购药等关联数据,实现24小时不掉线的健康建档、慢病监测发现和管理、签约服务、健康互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功能,实现家庭医生与居民的点对点连接和互动,建立起“数字化家庭医生”主动、连续健康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服务可及性和健康管理水平。目前该应用已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

  该场景应用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嵊州市明确由卫生健康局牵头,医保、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联动配合,打通市民(社保)卡、健康卡和医保电子凭证,归集人员身份、医疗、公共卫生、医保、死亡证明等跨部门数据,贯通省、绍兴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4家市属医院、1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16套业务系统,建立“数字化家庭医生”支撑数据库和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居民ID,实现居民健康信息连续记录和服务。

  家庭医生可以利用手机端随时随地为患者新建健康档案、为家庭病床患者开医嘱、写病程录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可以通过浙里办等入口,查询健康档案、签约、诊疗、用药等信息和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指导、预约诊疗等服务。治理端自动采集家庭医生服务数据,建立监测分析模型,设置任务管理、绩效考核、综合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家庭医生工作量和绩效的精细化核算和考评。

  此外,该场景应用将原有被动健康服务模式改变为“数字化家庭医生”主动、连续健康服务模式,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服务可及性和健康管理水平。如慢病预警系统,通过集成患者多源数据,设置提醒和预警指标阈值,智能分析筛选推送对应家庭医生,引导家庭医生开展主动、精准、连续的健康服务,方便患者的同时也节约了其医保基金支出,病人及家属满意率100%。

  目前,嵊州市正在进一步开展“数字化家庭医生”应用深化和功能扩展工作,并将逐步纳入健康指数、慢病地图、智能随访、健康评估、健康银行等功能模块,促进医防融合,助推分级诊疗,助力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建设。

  “校食安”

  护航师生“舌尖安全”

  在嵊州市校园食材配送中心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内,检测员在快速抽样检测时,发现一批即将运往学校的干红枣片存在二氧化硫超标的情况。随即,食品综合分析仪自动将这一检测结果上传到“校食安2.0”监管平台,通过全天候风险监测机制主动向采购和配送单位发出预警。确认问题后,市场监管部门马上启动应急机制,“熔断”食材流向,并开启应急采购通道,以保障校园食堂供应不断。事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跟踪处置,并将干红枣片列为近期高频次检测食材。

  嵊州市通过数字赋能,在“校园食材标准化智慧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省内率先打造“校食安2.0”数字化改革项目,通过升级追溯管理、快检报送、配送监控、执法监管及家校互动等功能模块,保障全市9万名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再升级。

  今日风险事、高风险食品、安全指数……在嵊州市市场监管局,LED大屏上的“校食安2.0”数字化监管系统,实时滚动更新的农产品检测结果、食品渠道及舆情等数据。嵊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说,“校食安2.0”将企业、学校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责任结合,监管链条由原来的以食堂为主延伸到校园食材采购、配送等环节,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发现问题,随时溯源并及时整改,让监管过程不留死角。

  此外,“校食安2.0”还为政府部门、校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了可以监督的平台。目前,“校食安2.0”已在电脑网页、微信小程序、浙里办等多端口上线运行。“我们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学校的饮食情况,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干不干净,卫不卫生。”学生家长张虎说,“现在不进入后厨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校园食材的溯源数据、采购、配送、加工制作等环节,还能直接在手机上提出反馈和建议,更安心了。”

  “枫桥式”协同治理应用

  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

  “您好,是110吗,我怀疑在店里买到假货,请你们快过来处置。”晚上七点半,嵊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110接警员接到一通消费纠纷电话。与以往需要逐个与相关部门打电话、说情况不同的是,现在接警员只要通过“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向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单,处置人员就会在手机上收到任务并出发处置。

  2021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通过联动类警情“小切口”,实现问题处置、风险化解“大平安”。

  “协同治理不单单是为了提升处置效率。”嵊州市情指中心主任张锋介绍到,“平台的实质是基于数字化改革,构建了一整套的协同治理模式:只要群众报警电话接入,就可以通过平台匹配部门,相关单位出发协同处置,处理完的警情录入数据库为后续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情指中心指挥大厅最醒目的一块蓝色大屏上,滚动展示着联动警情数量、部门签收情况、高频报警信息、警情反馈情况等等。这就是协同治理平台的“驾驶舱”可视化展示窗口,所有联动处置信息都能一目了然,方便指挥员及时对接处置。

  “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的出现,也让基层镇街面对矛盾处置不再“干着急”。“以前处置矛盾纠纷,不知道找哪里、该找谁。”嵊州市浦口街道平台负责人孙红军点开平台电脑端,只见上面用四大类75个子标签明确各部门职责,“轻点鼠标,一目了然。”

  为了督促联动部门工作落地,由政法委牵头开展联动警情处置群众满意度回访,以警情签收率、按时到点率、办结反馈率、事项化解率和重复报警率等5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将作为平安考核重要内容,纳入部门年终实绩。

  接下来,“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将在嵊州市黄泽镇试点探索将平安类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网格员等力量纳入平台辐射范围,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嵊州 聚焦群众所需 2022-01-19 浙江日报2022-01-1900005;浙江日报2022-01-1900012 2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