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讨论现场,委员们的思绪飞向希望的田野——

在“农业摩天大楼”种植红美人

  本报杭州1月16日讯 (记者 来逸晨) “最贵的20块钱一只”“这个是最好的品种”“应该和种法也有关系”……1月16日14时许,委员小组讨论即将开始,记者走进“农业和农村界(二)”小组讨论会场发现,在座的政协委员人手一只柑橘,议论纷纷。有人向记者解释:“这是陈淑芳委员带来的‘象山红美人’。”

  “水分十足、味道香甜、柔软无渣……”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女委员,正如数家珍般介绍果子的特点。陈淑芳委员告诉记者,她来自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今年已是自己第五年在两会上为卖相、口感俱佳的象山红美人“带货”了。为什么要带它?今年的有啥不同?面对记者的疑问,她卖了个关子:“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一颗小果子,蕴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共富大能量。随后的小组讨论会上,陈淑芳委员在发言时娓娓道来:“早上听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其中提到让‘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先富帮后富’成为社会新风尚,我感触很深。”她说,良种配良法,农民要致富增收,需依托现代农业、强化科技支撑,向优质品种要效益,向设施农业、立体种养要空间。“亩均效益破万美元”的象山红美人,正是当地农业科技人员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会后,陈淑芳委员掏出手机展示了一张照片:设施大棚里种着红美人,树下养着大白鹅。原来,今年陈淑芳带来的红美人采用“循环农业”生态种植法,“橘园生草、草喂白鹅、鹅粪肥橘”的共养模式,使红美人品质更上层楼,一亩地能为农户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成。

  种源攻关、设施农业、立体种养……甘甜可口的红美人,打开了委员们的无限想象。“我很关注‘植物工厂’这一农业新业态,它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最高已建到18层,以后还会更高。”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蒋焕煜说,未来,这些“农业摩天大楼”甚至可建在市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让农业真正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限,率先实现农业的工厂化、数字化、无人化生产,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城市中心的‘农业摩天大楼’里种上漂亮的红美人,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陈淑芳委员点头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在“农业摩天大楼”种植红美人 2022-01-17 23653028 2 2022年0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