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共富物质基础

余杭区:双轮驱动激活力 数字赋能向未来

  2021年,是杭州市余杭区裂变新生的一年。这一年里,全新出发的余杭区,交出了一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分报表——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数字经济规上(限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46.4亿元,总量全省领先;1~11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0.14亿元,增速17.2%。

  在整体经济稳中有进的背后,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调整:2021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约44.4%,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积蓄动能;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和健康制造业,分别实现规模工业增长14.7%、23.8%、13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拥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4家,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推进新智造发展。

  工信经济发展的“稳”和“进”如何实现?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轮驱动”,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协同”,持续巩固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努力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为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夯实物质基础。

双轮驱动

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具备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的余杭,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加速期,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如何巩固先发优势?余杭的答案是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稳定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意味着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周边社会经济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共同发展的整体。这之中,规上企业是影响生态体系的中坚力量。

  过去一年里,余杭稳步扩大数字产业规模,通过科学编制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建设。2021年前三季度,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1109.1亿元。

  在做大数字产业“盘子”的同时,余杭也正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结构,以丰富的数字产业层次推动数字经济高质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不可能依靠一家独大的方式发展,而是要不断发展衍生项目。”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余杭通过发展壮大vivo、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招引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美的电商等数字经济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3个,总投资额超410亿元。

  余杭数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但并不是唱“独角戏”。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深度融合,余杭力争区域发展“双轮驱动”。

  余杭正在通过加大投资激发工业经济的后续动力。在数字产业的引领下,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正在余杭“生根发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与此同时,余杭也将深化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以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实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3655”梧桐计划,余杭以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社会资本参与等三种改造模式,从突破发展限制、加快“腾笼换鸟”、强化全程监管等十方面入手,针对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出台批后监管、贷款贴息等配套政策。余杭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抓紧编制区级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用地空间保障,确保优质企业“扎根”成长,打造优势企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目前,良渚、中泰、仓前三个区块的有机更新实施方案已经审核通过并启动相关工作。

双链协同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融合

  “十四五”开局以来,浙江正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余杭,正身处其中。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余杭的经济目标是构筑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而这,势必要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

  当前,余杭已聚集了浙大超重力实验室和之江、湖畔、良渚三大省级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如何让这些汇聚的创新资源能在余杭有所产出?余杭一直在探索。

  形成联系,是第一步。此前,余杭已正式发布“翱翔计划”,计划构建完善一条“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其目的就在于突出融合创新、协同创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多主体融合,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结合。

  创新资源的融合是为了实现有效转化。

  基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较高的区域特点,余杭瞄准这类中小型企业存在技术攻关困难的情况,开展精准服务;简单来说,一方面,余杭将已经落地在辖区内的科创平台进行专业类别的整合,并配专员跟踪协调服务;另一方面,余杭经信局牵头开展“三服务”走访调研,摸清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整理成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资源对接平台,推动资源与需求精准匹配。

  不同于中小型企业,头部企业自身就是科创因子。因此,余杭在“双链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强链护链作用。如支持中电海康、赛目科技等领军企业,自主创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面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星”产业集群,余杭聚焦共性技术、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实验,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生态体系。目前,余杭区人工智能产业群已入选首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将继续依托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产业平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资源集聚,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集群高速发展。

数字赋能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在工信经济质效持续提升的背后,离不开产业服务的暖心助力。

  为与现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配合,余杭搭建起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健全企业服务体系。

  据了解,该平台就像一个大型“书架”,里面集纳了区内小微企业园、工业楼宇等空间资源及人力资源、法律咨询、财务规划、项目中介、培训、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等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并按照资源质量进行排序。企业可根据需求进行服务“点单”。如此一来,该平台串起政府、企业、社会(市场)三端,可以切实解决广大中小微企业“找不到优质服务资源”“服务资源供给质量没有保障”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2021年以来,余杭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打造政府侧和企业侧多跨协同应用场景“E企成长”,实现高效精准涉企政策匹配。与此同时,余杭将企业服务体系数字化改革的重心放在了“企业码”镇街级专区建设上。

  余杭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不同于区级平台,“企业码”镇街级建设要从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推出高频使用的应用场景。“比方说企业以往要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需要知道是否符合标准。现在,企业只需要把自己的信息填到应用里,系统就会自动判断,并给出分析,告知企业还缺少什么材料,也会给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作为试点的“企业码”五常专区获批全省镇街级创新应用试点,已上线“码上走访”“码上政策”“码上服务”通用模块及“易企人才”“易企科创”“易企空间”等特色模块,累计处理企业问题风险405条、企业需求72条。接下来,余杭将在各镇街内全部铺开建设“企业码”系统。

  余杭还将数字化改革扩展至工信领域。目前,余杭正以工业设计领域需求为应用“切口”,搭建面向浙江、辐射全国的“工业设计引擎”平台。同时,余杭抢抓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大脑建设契机,打造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的产业治理和创新服务体系,在智慧医疗、高端器械、检测试剂、创新药等重点细分领域加速创新发展。

  “线上”服务讲究效率,“线下”服务讲究温度。

  与企业服务线上平台相对应,余杭推出企业长效服务机制,形成“企业诉求问题收集发现—分析交办—督察督办—意见反馈—经验总结”的闭环工作体系。在该区综合协调办公室统筹下,细分为6个企业服务工作专项组。其中一组,便是专职服务于工信企业的工信企业专项组。平时,驻企服务员队伍会下沉到企业一线,通过靠前服务及时获知企业需求,并进行信息共享、政策宣贯、项目推进等。

  在一系列数字化改革探索下,提质增效的驻企服务,成为余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余杭区:双轮驱动激活力 数字赋能向未来 2022-01-14 浙江日报2022-01-1400005;浙江日报2022-01-1400010;浙江日报2022-01-1400009;浙江日报2022-01-1400014 2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