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记者跟随志愿者服务重点区域居民的特殊需求

你们足不出户 我们保障上门

  “我们累点苦点没关系,把大家服务好,能安心‘静下来’,才是关键。”这是记者在宁波北仑区新碶街道实地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连日来,北仑在不断强化硬管控的同时,迅速跟进各项暖心服务,保障重点区域群众的生活所需。4日,为了服务重点区域居民的特殊需求,记者跟随志愿者体验了一次“使命必达”。

  爱心“大白”代购急用药

  上午9时,记者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遇到新碶街道“红领志愿者”包青波时,他边比对着清单明细,边与医生沟通所需药品。

  “这个药有5毫克和10毫克两种剂量,选哪个;胰岛素的类型具体要哪种……”包青波认真地记录了问题,立即联系居民,逐一确认,好一会儿才配好所需的药品。

  “2名居民的药配好了,还差7名。”包青波一路小跑,前往下一个科室。他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封控区居民的急用药,自1日起,他与伙伴们就接下了跑腿代购的任务。

  说话间,后方负责通联的伙伴又发来了信息:“红梅社区的邵阿姨眩晕症犯了,这是她要的药品,上午务必配到。”包青波赶紧将需求记录在清单上,并前往窗口重新挂号。记者看到,在清单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每一位居民的药品需求、联系方式,还配有病情简介,“这样联系、核对更方便。”包青波说,这些都是居民的急用药,容不得一丝纰漏。

  肝病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记者跟着4名志愿者穿行在各个门诊科室,一刻不停。直到12时许,才完成了30多名居民的代购任务。在药房前,志愿者又一次比对了清单与药品,确认无误后,记者随志愿者连忙动身赶往新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这是新的药品需求,赶紧吃饭,下午再辛苦一趟。”志愿者叶明芬一边招呼大家,一边开始比对清单,并按照居民所在社区归类打包。“我马上要把这些药品送到指定的物资中转点,再由管控区、封控区内的志愿者层层传递,送达居民家中。”

  “药都收到了,感谢!”下午2时,备碶村村民潘培杰以无接触的方式,在家门口拿到了药品。这6盒小小的药品,包含着众多志愿者的辛劳付出,也让潘培杰和他的家人感受到浓浓的关爱。截至4日下午,志愿者已为封控区200多名居民购买了急用药。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云值班”守护准妈妈

  “我的预产期快到了,可社区硬隔离管控,怎么办?”“别紧张,我们来想办法”;“我这几天自测时,血糖上升较多,咋办?”“居家期间,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随时与我们保持联系”……

  15时,记者来到新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科时,医务志愿者杨晓纯正通过微信或电话,逐一解答准妈妈的求助信息。

  “从1日开始,我们就与准妈妈们保持高频联系。”杨晓纯对记者说,目前,新碶街道封控区内共有53名孕妇,其中23名即将分娩。为了保障准妈妈们的身体健康,安抚焦虑心情,志愿者在区妇保院的指导下,一边建立线上社群,24小时“云值守”,一边对接区妇保院、区人民医院等机构,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开通绿色通道,协助准妈妈们到定点医院开展相关检查。

  不久前,高潮村的1名准妈妈出现了临产迹象,杨晓纯与其他志愿者立即分头联系,对接120救护车,将其送到了区人民医院。

  爱心物资转运不停

  18时许,夜幕渐渐降下,北仑庆元商会的100公斤酒精、300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送达了新碶街道防疫指挥中心。志愿者们立即开始分装,准备连夜送进封控区。

  抗疫期间,防护服、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消耗量激增,该指挥中心整合社会公益力量,多方筹集爱心物资。

  “伙伴们,备碶村目前急需一批脸盆和洗漱用品”“百合社区也需要”“放心,都已经装好了,我们马上出发!”

  当记者准备离开时,指挥中心依旧灯火通明,这又是一个不眠夜……

  (本报北仑1月4日电)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你们足不出户 我们保障上门 2022-01-05 浙江日报2022-01-0500026 2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