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金华有一群年轻人,攻克400多项技术难题——

航空精密件 我们来制造

  8台大型五轴数控机床轰鸣作响,机械刀具伴随着高压水柱飞速切削着零件……2022年伊始,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B2车间,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章跃洪正带着杨坚斌等几位徒弟试制飞机结构件。

  “刀具切割的深度还差0.1毫米。”章跃洪紧紧盯着数控屏上跳动的数字,浓黑的眉毛微微一皱,低头在本子上记下此次调试结果。飞机零部件精密度要求极高,刀具切割时深浅和速度等参数要全部达标才能批量生产。

  2018年,金职院联合社会资本投资2.4亿元打造了占地60亩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研制航空零部件是产教园建成后的第一个新项目,也是章跃洪与12名徒弟从机械零部件向航空精密件拓展的一个新开始。

  一个人带出一群人

  大师工作室不简单

  眉毛浓密、头发直立着,一副黑框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章跃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硬朗“工科男”。

  1983年出生的章跃洪,已经揽获“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技能大师”“浙江省首席技师”等业界大奖。但是,当有人喊他“大师”时,他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这才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章跃洪指指电脑上一张与徒弟上台领奖的合影说。

  2007年,年仅24岁的章跃洪凭借“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金职院机电学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起初,他主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2008年,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开始。章跃洪挑选4名学生,组建了一个参赛队伍。当时学院只有一台竞赛用机床,学生们轮流训练。“每个学生训练一次3小时,4个学生练习一次,一天就没了。”章跃洪回忆,那时候常常练到深夜。章跃洪手把手教学生,天天泡在车间里,没日没夜地干了3个月。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年他们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之后5年,章跃洪指导学生多次获奖。

  2013年,金职院正式获批“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整合机械制造、数控和电气自动化等7名专业老师加入团队。在章跃洪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一毕业就留在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徒再带徒,三级人才梯队逐步形成。目前,工作室核心成员有12人,多为80后、90后和00后,一水儿精神小伙。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服务金华本地200多家企业,攻克400多项技术难题,培养出“浙江省百千万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共13名。

  深刻体会精密制造

  生产车间常年恒温

  “航空零部件精密度很高。我必须保持100%认真、小心和谨慎。”金职院2016级数控专业学生、23岁的小伙杨坚斌介绍。不怎么喜欢聊天的他,一说起飞机,瞬间话多了起来。

  2020年,金职院以场地、技术、资源等入股,今飞控股集团出资,杭州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业务订单和质量管控,共同成立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中,“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参与研制航空零部件。杨坚斌是最早一批进入工厂的学生,参与飞机舱门盖研发生产。

  左边是精密制造生产车间、中间是产教融合展示大厅、右侧是航空维修培训基地,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布局气势恢宏。与传统制造车间不同,这里一尘不染,室温常年保持在22℃。

  “属它们最‘娇贵’。”路过一排放满金属块的陈列架时,杨坚斌停下脚步介绍起来。这些是生产零部件的毛坯,有圆形、方形和椭圆形。它们每个都有专属编号和一套档案,里面记录了每个工序是谁做的、哪个机器做的,甚至记录了在生产这个零件时候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任何一个参数没有达到标准,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就达不到要求。”说这话时,杨坚斌扶了扶眼镜,语气异常坚定。

  刚进工厂那会儿,杨坚斌加工一个零件后拿去检测,误差超了0.05毫米。检查了所有加工参数,都没问题。专家再三测试后发现是天气的缘故。当时正值夏季,室外温度超过35℃。在生产车间没有保持恒温的情况下就开始加工零件,因此产生了误差。

  “一架大飞机有几百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生产时设备、人员、环境任何一个元素都可能影响精密度。”这件事情之后,杨坚斌深深体会到什么叫作精密制造,他时刻要求自己做到100%认真、小心和谨慎。

  技改帮助企业腾飞

  师傅们成就感满满

  实训基地位于机电学院大楼一层。穿过一排排车床往里走,几面玻璃墙隔出两间办公室,门口就挂着“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4位身穿深蓝色工服的年轻人专注地盯着电脑。见我们进来,一位娃娃脸的小伙子迎了上来。

  他叫阙献书,1995年出生,2017届机制专业工程创新班毕业生,他一毕业就留在工作室。“我现在带徒弟了,他们都叫我‘小师傅’。”阙献书说。

  2020年4月,浙江某公司找到金职院,希望把眼罩生产线改造为口罩生产线,工期仅半个月。“改造比新造的难度更大。”阙献书说,压花辊和滚刀等部件当时不仅价格猛涨,还买不到货。

  “买不到,就自己造。”在章跃洪带领下,阙献书和小伙伴们临危受命,经过“白+黑”连续奋战,成功设计出实用高效的压花辊和滚刀,如期完成生产线改造。

  相比阙献书,90后丽水小伙叶巧清资历更老。他工作4年后返校,跟着章跃洪继续深造,现在已是妥妥的“老师傅”。

  2015年,浙江某休闲用品公司请金职院对沙滩椅支架切割和接缝工艺进行改造。“经过头脑风暴,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单管折角焊接,代替两根管材切割后再焊接。”叶巧清说,这样不仅节约材料成本,还省了人工。

  果然,这一想法得到了客户赞赏。当年投产后企业产能提升了300%,成本降低15%。“现在,这家企业常常一个订单就有2000万元,产值早已经上亿。”叶巧清说,技术改造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航空精密件 我们来制造 2022-01-05 浙江日报2022-01-0500011;23598443 2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