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刊

苍南微网格织密基层“连心网”

甘凌峰 陈薇拉

  “下雨了,我把楼顶晒的被子都收起来了,记得来我家拿。”“我现在接孩子放学,顺便把你家的也接了。”……在苍南县灵溪镇城东片区的一个个微网格群里,经常有类似的温馨对话。以微网格为纽带,灵溪镇正努力将城区的陌生人变成互帮互助的熟人,变成相亲相爱的家人。

  苍南县深入推行“微网格”基层治理模式。数以千计的微网格织密了基层治理“连心网”。

  从生人社会

  走向“亲情”社会

  在基层网格建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反差:农村网格群众参与热情高,而城区的网格往往参与率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乡里乡亲都认识,而城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彼此陌生。

  为加强基层治理,灵溪镇以30户为单位,将主城区划分为3000余个微网格。但作为苍南县城,灵溪镇在推进过程中同样面临“生人社会”的困扰。如何破题?灵溪镇提出了“一个微网格一个家”的理念。

  将“家人”维系在一起的,是3张清单:政府服务清单、群众需求清单、感情清单。“我们要知道政府能提供哪些服务,群众有哪些办事需求和感情需求,然后一一落实。”灵溪镇相关负责人说,每个微网络都组建了网格组委会或临时党支部,负责落实清单里的任务。网格组委会由下沉干部、党员、乡贤等组成,“网格成员的生日、家里有什么喜事等,网格组委会都应该及时掌握,并送出祝福。联络感情,建立亲情。”

  目前,灵溪镇共建立1189个微网格,并以“一网格一微信群”的形式建立起“微网格群”,实现全镇113个村社全覆盖。“群众经常在群里反映问题,对掌握社情民意很有用。”城中社区的一名微网格长点赞说。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微信群里第一时间推送官方消息、宣传防疫知识,引导群众科学防疫,不信谣、不传谣,既及时传达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又使得干群沟通更加便捷有效。

  微网格员还通过逐户走访,排查登记重点地区人员情况,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疫苗接种,指导群众如何关联温州防疫码,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线上线下的互动沟通,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度。

  万名党员干部

  “进网入格”

  “大家都散了,特殊时期不要集聚,老王要戴好口罩呀……”苍南县桥墩镇松山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曾云艺一边敲开居民房门,一边劝离正在聚集晒太阳的老人。松山社区作为拥有6223户居民、8902名常住人口、上千家商铺的中心社区,人员流动大。而他严格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以“包栋、包户、包人”原则,将整个片区划分为5个大网格,53个微网格,带领片区干部、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启“白+黑”战斗模式。

  “您好,我们是党员志愿者,请问有人在家吗”“大哥,您家里有多少人?您有使用过温州防疫码吗?”接连几天,苍南县莒溪镇社会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敏方下沉微网格,向村民发放“十个一律”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和责任人联系卡,引导村民使用温州防疫码。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网格党建工作,近期苍南县委组织部全面部署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同心防疫”五大行动,通过风险人员摸排筛查、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重点区域严管严控、村(居)民暖心服务、防疫应急处置准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万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极大地充实了微网格力量。根据规定,微网格员与辖区内人员应联尽联,实行每日动态收集、定期排查,按照“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的原则对微网格实行“每日零报告制”,确保涉疫重点人员不遗漏。

  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情况将纳入专项积分管理考核,实行正、负面双向积分、扣分,作为各支部和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专项积分制管理加分项包括参加疫情防控攻坚工作、开展入格常态化服务两方面内容;扣分项实行12分“驾照式”管理,包括违反工作纪律、违反疫情防控措施、因自身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等3个方面内容。


浙江日报 专刊 00022 苍南微网格织密基层“连心网” 2021-12-31 浙江日报2021-12-3100006 2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