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加快描绘共富景 唱响绿色富民曲

南太湖新区奋力打造绿色共富样本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湖州南太湖新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坚持举太湖旗、作太湖文章,依托鲜明的自然优势,走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如今,一条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蔚然铺展。

  作为浙江省首批建设的“四大新区”之一,南太湖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了绿水青山和美丽城乡的有机融合,正在打造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

  2020年,南太湖新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9亿元,在全省2020年度省级新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二,获评优秀单位。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2020年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六,较2019年上升3位。

  南太湖新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区域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地方,正成为湖州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本的新引擎。

夯实生态之美

山水间迸发新生命力

  冬日里,伫立在南太湖岸渔人码头,地标性建筑月亮酒店宏伟壮观。放眼远眺,太湖水面烟波浩渺,天水一色。若一路沿太湖边骑行,环湖的绿化带上可以饱览太湖壮美景色,这里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美食文化、动感娱乐体验为一体,已经成为了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地之一。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太湖边生生不息的景象,正是源于一系列重大骨干水利工程的实施。

  “南太湖新区是湖州市防御太湖洪水的第一线,受太湖洪水影响最直接、最明显。”南太湖新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发展局局长介绍,浙江65公里太湖岸线,其中13公里在湖州南太湖新区。

  如今,新区拥有13公里太湖黄金岸线和300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有环太湖第一文化名山弁山;有浙江省唯一综合评定5A级的天然温泉;有长田漾原生态湿地;苕溪港、长兜港、旄儿港等主要河道穿境而过。新区处处展示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新区纵深推进“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南太湖主要入湖河道连续14年达到III类以上水质,“十三五”期间,PM2.5浓度下降50%,低至23ug/m3;空气优良率提升23.5个百分点,达到88%。

  生态之美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核心,人文之美是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华。新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距今约6700年历史的邱城文化遗址;有始建于1700多年前梁代的法华寺;有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太湖溇港文化。历史上,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墨迹,唐代诗人张志和更是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千古佳句。

  在诗意盎然、人文底蕴深厚的新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空间巨大的文旅产业,是重要的破题路径之一。

  近年来,南太湖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倾力打造滨湖旅游之城。滨湖特质不断凸显,全域大景区逐渐成型,江南清丽之地正加快成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重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湖光山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释放出生态旅游红利,“滨湖度假首选地”品牌全面打响,连续举办20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16届帆船赛、11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旅游收入超120亿元,标志性建筑月亮酒店成为网红打卡点。

  无处不在的生态之美,在新区山水间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转型升级提质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

  生态是南太湖新区的最大特色,在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的过程中,绿色特质无处不在。来自新区的最新数据令人瞩目:新区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建成绿色工厂。

  一直以来,新区大力推动经济生态化、产业绿色化。聚焦经济生态化,坚持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四位一体”谋划,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集群,绿色金融、现代物流等特色服务业也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绿色征途,永不止步。依托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两大国家级平台的高起点优势,新区全域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首个绿色金融中心——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正式成立,南太湖未来城顺利申报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9%、18.1%。

  如何让“绿色”成为新区最靓丽的底色?新区突出抓好项目招大引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11月26日,湖州南太湖新区第三届投资贸易与科技人才洽谈会上,3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53.8亿元。至此,今年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已有120个,总投资达837.2亿元。

  “此次签约的30个项目中,包括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8个,都呈现技术强、投资大、潜力足等特点。”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头部企业密集考察新区,不断加大投入,促成新项目在这里落地。

  转型升级再提质,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湖州南太湖新区成为全国绿色金改试验区首个绿色金融中心以来,绿色和金融在这片热土上联系更加紧密。

  作为首批试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着绿色金融发展方式,逐步打造出了绿色金融的“湖州样本”。

  与此同时,为打造“人文+商业+绿色金融”经济带,作为湖州的“未来新城”,南太湖CBD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南太湖CBD项目位于新区核心区长东片区,占地约475亩,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湖州市城市集团下属新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传统都市场景中融入地域性的生态基地,从而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生态溇港型城市CBD,高标准建成长三角级沿湖城市会客厅,为湖城新添又一“闪亮名片”。

  绿色生产方式落到实处,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

  今年以来,新区扎实开展“聚力三服务、五战开新局、项目大突破”活动,坚持以项目大突破为主线,奋战每一天、攻坚每一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在全省2020年度省级新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二,获评优秀单位。

  以绿色生态发展引领产业发展,新区经济生态化的同时,生态经济化驰而不息。

做优做强产城融合 抓实共富共享

  南太湖新区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忠实的践行者,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全面形成。

  “这面墙上绘制了原凤凰大转盘的历史,沿路的电箱表面也被画上精美的3D图案,既新奇又美观,给整条街添色不少。”12月19日,在南太湖新区新湖路上,市民沈艳霞用手机拍完涂鸦后的文化墙和电箱,就迫不及待把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了不少好友的点赞和评论。

  原来,为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新区积极开展“美丽街巷”创建,把传统文化和新区特色融入新湖路、安居路等10条街巷的整体设计中,让一条条街巷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如今,新区正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扬优势、补短板,聚焦教育、卫生、文体、交通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2021年以来,围绕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南太湖新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度放在首位,通过全面发力、全员参与,高水平高质量打造美丽宜居新湖区,深入推进文明创建。

  “楼还是那栋楼,房还是那套房,可我们的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样儿。”家住凤凰街道青塘社区青阳小区的居民董阿姨高兴地说,现在小区内坑洼的路面铺装平整、无序的管线整齐入地、破旧的墙面粉刷一新,居民们的欢声笑语也多了。

  此外,为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区上下凝聚志愿合力,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统筹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文明素质提升等各项工作,让城市文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座城市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伴随着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今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干事创业的“热土”。

  “回乡创业不仅为了赚钱,我更想打响南太湖新区的知名度,用特色的东西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里。”湖州红木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忠笑着说,从酒店办公室的窗户望去,南太湖畔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而不到五公里的地方,是他出生的渔山村。

  其实,在新区,这样的返乡创业者也是不胜枚举,一波波的返乡创业潮,使得农、文、旅等多种业态在新区深度融合,生动演绎着城乡融合发展的精彩华章。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绿色样本贡献新区力量。

  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生产力,把文化魅力转化为持久的吸引力,一条南太湖新区特色的共富路正在大花园深处延伸,悄然通往南太湖新区人理想中的未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南太湖新区奋力打造绿色共富样本 2021-12-30 浙江日报2021-12-3000008;浙江日报2021-12-3000014;浙江日报2021-12-3000012;浙江日报2021-12-3000019 2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