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浙江建设

嘉兴:“1+X”多点开花 绿色新风扑面来

  江河湖海交会处,梦里水乡理想地,这里是嘉兴。

  悠悠南湖,红船起航。走过春夏秋冬,禾城秀丽依旧。而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革命,让环境更加美丽,城乡更加文明。

  嘉兴以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为目标,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树立更高标准、创新更多办法、下足更大功夫,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品质提升。

  嘉兴超常规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零增长、零填埋和处置不出县目标,为全省树立了标杆,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住建部组织开展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中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获得第二名。今年,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处置全覆盖零填埋。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同比增长率-1.7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90.43%,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1.03%……这份垃圾分类高分报表的背后,是“1+X”嘉兴模式的全面发力,以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为主,其他县域推进方式为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这里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

  全市定时定点可追溯可计量投放小区达到90%,实现了标准化建设、规模化推进和常态化运维;建立了全流程监管体系;制定实施了《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导则》等法规;出台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落实“1358”常态长效运行机制;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20个,完成率100%;增加“三合一”果壳箱1574个;垃圾分类满意度测评达到92.6分。各地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嘉善县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强化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实现了数字赋能;海宁市分类氛围浓厚,涌现了家庭垃圾计量称重等分类达人;嘉兴港区设立分类主题公园,公共场所配置语音提示投放设施,增强互动性。

红色引领 线上线下双推进

  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之地,嘉兴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机关单位先做先行,倡导党员干部先做先行,发挥垃圾分类示范表率作用。

  “阿伯,这是厨余垃圾,不能混在其他垃圾里一起哦。”秀洲区新城街道春晓社区,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专门负责上门为独居老人整理收集生活垃圾。不止是春晓社区,在嘉兴,党员走街串巷,劝导垃圾分类,进行生态文明创建宣传,已经成了日常。

  目前,全市已有9万余名党员干部进村社报到认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共组建各类服务团组5000余个,开展各类服务近1.9万次……嘉兴重点推行了以“党员干部编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干部“一编三定”进村社服务机制,抓好政策宣传、劝导引导、带动家庭和邻里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

  聚焦数字赋能,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手段。在“微嘉园”微信小程序中嵌入“一编三定”模块,对党员干部开展垃圾分类等工作进行研判分析和监督指导。注重“线上”管理,组建微信、钉钉联系群,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一体化系统 探索创新出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嘉兴将生活垃圾项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谋篇布局、通盘考虑,综合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飞灰处置等项目,探索综合处置一体化新模式。

  2020年9月26日上午,浙江平湖市生态能源项目正式投产暨并网发电仪式举行,本质上扭转了平湖市末端处置能力不足这一“短板”,标志着该市“垃圾革命”翻身仗的阶段性胜利。

  项目包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生活垃圾应急库三部分内容。采用全国领先工艺,处理后的烟气排放浓度全面优于国家2014和欧盟2010标准。一方面,每日可消纳处置生活垃圾1000吨,餐厨垃圾180吨。另一方面,生活垃圾经焚烧转化为电能,“变废为宝”,炉渣经过综合处理用作建筑材料,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不止是平湖市,嘉善县、海盐县餐厨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一体化处置项目也已建成投运。综合处置一体化,一站式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而社区、物业一体化,也促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全市已完成120个30%示范社区创建,在南湖区桂苑小区,小区物业与垃圾分类收运同属于一家公司,实现从垃圾产生到分类运送“一条龙”服务,打通了社区、物业、分类企业、运输企业沟通协同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确保各环节顺畅运行。一体化管理为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提供了新解法,推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源头减量 变废为宝有奇招

  一体化系统集成,源头减量化繁为简。

  果皮、蔬菜皮等厨余垃圾变身环保酵素,实现厨余垃圾“零出园”!桐乡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创建了环保酵素基地,基地设有“酵素发酵室”“酵素培训室”“酵素产品展示厅”“有害垃圾兑换区”等多个功能区,环保酵素制作成洗洁精、洗手液、洗衣液和肥皂等日用品。通过“1+100+10000”的“酵素人家”模式,建起100个遍布街道各单位的“酵素人家”,覆盖到了1万户家庭。

  酵素制作不仅向孩子科普微生物发酵等知识,还带动家庭、学校与社会一起践行环保理念,“酵素人家”迅速走红。实现源头减量的,还有经开区生鲜垃圾减量站。

  嘉兴水果市场是华东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巨大交易量也产生了大量生鲜垃圾。嘉兴市经开区生鲜垃圾减量站建在市场附近,解决了生鲜垃圾处理难题。目前,嘉兴市经开区生鲜垃圾减量站日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5吨、年处理能力约1.3万吨。二期建成后,日设计处理能力可达55吨、年处理能力可达1.98万吨。

  “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被制作成肥料原料,运往专业的肥料公司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各类肥料。”嘉兴市经开区生鲜垃圾减量站工作人员介绍。就地处理资源节约,生鲜垃圾变废为宝,嘉兴走出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新路子。

桐乡

“三桐一特” 品牌响亮

  打开“支付宝”,搜索“桐拾袋”,桐乡市民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坐等工作人员上门来取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可以换积分,直接兑换成商品或者提现,太方便啦。”市民刘女士说。

  “桐拾袋”,拓展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新领域。目前,“桐拾袋”的运用范围已覆盖6个镇(街道)214个居民小区及2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总回收可回收物1120吨,发放环保金120万元,初步实现了生活垃圾智能化与便民利民双重效益叠加。

  “桐管家”,激发源头精准分类新动力。桐乡的各个垃圾分类投放驿站都“驻扎”了一名“桐管员”。他们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

  “桐先锋”,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典范。桐乡市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以开展一次分类知识培训、组织一次分类知识考试、发起一次绿色倡议、每季参与一次“桐拾袋”、体验一次互动基地、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的形式,推动党员干部先做先行,加快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都是“桐先锋”的良好局面。

  开展特色小区扩面,探索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新路径。在全市选取28个居民小区、2个学校开展特色小区(学校)建设。特色小区(学校)均引进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桐乡市做足“关键小事”大文章,以“互联网+”助力为导向,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云”监管,形成符合实际、成效显著的“三桐一特”绿色发展新模式。今年,桐乡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截至11月,全市生活垃圾增长率为-0.74%。

秀洲

人文时尚 全面发展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公益,考验着相关部门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秀洲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居民满意度、幸福感,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这个是天秤座分类亭,整个设计是非常对称的,我们还设计了两个凳子,可以供居民休息,小区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在这里玩耍。”秀洲区新城街道负责人介绍道。在新城街道盛世豪庭小区,8个形态各异的星座分类主题亭,不仅实现垃圾分类的定时定点管理,还成为小区的靓丽风景线。

  从“邻避”变“邻喜”,除了星座分类主题亭,秀洲根据各小区特色,定制了移动巴士、秀水泱泱、复古建筑、蜂巢等分类主题亭,兼具实用与美观,受到居民一致好评,让撤桶并点实现了“推广可持续”。

  除了个性定制,智能与人工结合也让垃圾分类走向精细化。居民投放垃圾时可选择人脸识别、手机APP等多种身份识别方式,投放站开放时间与居民日常生活投放需求相匹配。在投放点配有专职劝导员值守,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改变以往分散投放垃圾时,无人管理、分类不到位的难题。

  同时,一系列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让垃圾分类更高效。秀洲制定落实三级桶长制、专职劝导员、社区对物业、网格长、楼道长、保洁员、第三方运营企业等八项考核办法,并实施部门责任榜、镇街排名榜、社区争先榜、小区红黑榜、居民楼道荣誉榜“五榜”公示制,每月公布下发考核通报,更加突出常态长效,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共识。

  目前,全区实现从建成前小区投放点3199个,到建成后425个,减少比例为86.7%;撤除分散垃圾桶4918个,减少比例为62.4%。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27 嘉兴:“1+X”多点开花 绿色新风扑面来 2021-12-30 浙江日报2021-12-3000007;浙江日报2021-12-3000013;浙江日报2021-12-3000022;浙江日报2021-12-3000029;浙江日报2021-12-3000009;浙江日报2021-12-3000020 2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