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浙江建设

湖州:“人性化”细节 彰显城市温度

  在垃圾分类驿站配备洗手台,方便广大群众投放垃圾后及时洗手;通过“湖垃圈”小程序,群众发现任何市容市貌及垃圾分类有关问题都可以一码响应;走街串巷的“铛铛师傅”被收编成了“正规军”,开着统一配备的回收车奔忙于各社区单位……

  走进湖州,因为生活垃圾分类而带来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城市美、环境美,更反映在心灵美、生活美。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紧紧围绕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的目标,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真正体现对人民的情怀。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第一位,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设区市,在住建部2021年第三季度中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中列第一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州样板”。

多方联动齐发力 “红色物业”聚民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人人投入参与其中,才能汇聚起做好垃圾分类的强大合力,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迈进。

  2020年4月,湖州市全面启动“减桶并点”工作,小区精准分类模式向“二定四分”转换。为平稳度过模式转换的“阵痛期”,湖州市像“绣花”一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帮助居民快速养成新习惯、适应新模式。

  吴兴区的新华府小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大框架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架马车”协同发力,并联合执法部门、党员志愿者齐抓共管。小区内建有垃圾分类惠民体验中心,为居民提供自主投放、宣教展示、手动体验、积分兑换、低附加值回收等服务。

  南太湖新区的天际花园小区依托“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发放操作指导和宣传手册等方式持续宣传、逐步引导,还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带领的垃圾分类志愿队,并配置专职的督导员、管理员和联络员,加强常态管理。

  为了从源头做到垃圾减量,让百姓更易接受,安吉县结合特色产业,举办了竹篮子创意设计大赛、茶企推广使用竹制包装等活动,为源头减量工作注入地方文化内涵。

  “以前投放垃圾很乱,夏天苍蝇老鼠到处乱跑。现在的垃圾投放点又干净,又没有气味,小区环境也变好了。”天际花园小区居民由衷地为垃圾分类点赞。“二定四分”精准分类模式正式实行后,湖州市对居民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二次清运”,做到“垃圾不过夜,清运不扰民”。各小区将原地面垃圾投放点硬化部分全部恢复绿化,实现“还绿于民”。

  垃圾分类,最难在前端。走街串巷的“铛铛师傅”作为传统再生资源回收的主力军,是新时代再生资源回收“前端织网”的重要一环。

  湖州市利用社会资本撬动分类力量,培育欣能、清宝宝等本土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其中浙江欣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已“收编”80余名社会“铛铛师傅”,通过“统一培训”“统一配车”“统一保障”将“铛铛师傅”转变为“收运正规军”。该公司已在中心城市建设34座固定式回收服务站点,对可回收物实现全品类应收尽收,日均回收量已达120吨。

  将“铛铛师傅”收编到垃圾回收队伍,不仅让前端回收、交易体系走向正规化,而且解决了流动人口的治理难题。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小事,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执行效果,关系到群众的满意程度,更体现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

垃圾收集“全封闭” 数字管理保长效

  打开湖州城市数字大脑驾驶舱·垃圾分类平台,近年来全市生活垃圾治理总览和实时处理情况一目了然。该平台打通了省市区县各级20余个平台,连接了上万个智能终端,日产生数据50万余条。

  “通过这个垃圾分类智慧综合管理平台,能做到分类体系全流程可视化监管,还将垃圾分类参与少的‘沉默户’、分类质量不达标的‘易错者’和餐饮垃圾减量不明显的单位从人海中‘挖’出来,作为重点宣教对象,切实帮助市民学会分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该平台相关负责介绍,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湖州市垃圾分类的“智慧大脑”,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大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了溯源到户、追踪到车、末端实时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过程监管的背后是数字化理念的先行。南浔区在农贸市场引进了智能化易腐垃圾就地处理机,通过物联网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易腐垃圾的转化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湖州中心医院推行现代化智慧医院智能物流系统,压缩后由环卫勾臂卡车集中清运处理,真正实现了对医院环境的“零污染”。

  “我们医院主动承担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互联网+’模式,形成收集、运输、处理、监管的合理闭环。”湖州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者只需将分好类的垃圾包投入各楼层的垃圾投放口,被投放的垃圾将自动沿着管道输送至中央垃圾处理集装箱内。这不仅解决了区域内繁重的垃圾清运负担,减轻了区域内垃圾储存和物流运输压力,还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环境,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数字化改革为湖州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创造了更好条件。湖州构建了全流程监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政府管理中心、设施资源中心等七大中心,推出“湖垃圈”小程序,实现政策学习、信息查询、服务预约等“码上办”,并研发推广智能督导机器人小睿,通过强示范、重监管、优服务,实现垃圾分类长效健康发展。

德清

“铛铛车”与数字“云”

“碰撞”出垃圾分类新模式

  准备好自家的分类垃圾,在线查看收运车定位,听到收运车音乐响起就出门丢垃圾……在德清,闻声而动已经成为沿街商户自觉养成的习惯。

  为推进德清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沿街商户分类投放效率,德清县对沿街商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道路撤桶+巡回收集”模式,同步推动垃圾收运车智能化再升级,打造德清县沿街商铺数字化音乐线。

  沿街商户只需打开微信中的“我德清”小程序,搜索“在线铛铛车”,就可查询所有“铛铛车”的具体位置,以及周边“铛铛车”的数量。同时,地图上用4种颜色直观显示了“铛铛车”的收运类别颜色。沿街商户可以随时查询附近车辆,预估“铛铛车”到店时间,提前做好投放准备,有效解决撤桶后投放点位距离远、投放车辆无法预测而错过投放时间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垃圾投放效率。

  目前,德清已完成全县域内主次干道、商业街的撤桶工作,配备73辆收运车—“铛铛车”巡回收集沿街店铺生活垃圾,并设置不同的收运时间、细化收运的垃圾类别。其中两辆果蔬垃圾收运车专门服务县城60多家果蔬店,7辆易腐垃圾收运车则主要服务小型餐饮企业、小吃店,其他商铺可通过6辆三分类收运车(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投放垃圾。以上3类“铛铛车”每天8时至17时巡回上门收运两次。目前德清县城区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投放准确率提高至90%。

  此外,德清创新运用收运车这一宣传平台,结合“垃圾分类小微贷款”优惠政策,在收运车辆上张贴“垃圾分类小微贷”二维码,商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一键申请。截至目前,已优惠放贷318笔,金额达1.75亿元,在提升商户垃圾分类精准率的同时,切实解决了商户资金周转的难题。

长兴

出台全国首个城镇住宅小区

生活垃圾分类“四定”地方标准

  城镇住宅小区是垃圾分类源头的主阵地。2020年6月底,长兴县258个小区实现“四定”管理全覆盖,为该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制度基础。

  今年4月1日,长兴正式发布了《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四定”建设与管理规范》,成为全国首个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四定”地方标准,为县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详实可操作的技术要求。

  该标准包括了统筹投放点选址、投放点建设、“四定”要求、收运、长效管理全过程,完善全链条的协调管理机制,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全县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在实现全县258个小区“四定”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长兴进一步扩展延伸“四定”范围,有序推进城中村“四定”分类和企业“四定”分类工作,开展“无垃圾校园”创建,真正实现源头减量、精准分类。

  为了倒逼解决群众“不想分”的难点,长兴开通定时收运音乐线(简称“一线”收运),配备其他垃圾、易腐垃圾收运车辆,做到收集线路准确、收运时间准确、桶车对应准确。定期安排执法人员、志愿者跟车指导,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压实沿街分类主体责任,城市环境面貌和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维护压力进一步减轻,市民文明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长兴县乡镇(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的分类情况、“四定”管理情况已纳入系统监管,即时溯源、即时反馈,实时展示参与率、投放率、准确率,并对分类实效进行动态排名,实现一个屏幕即可总览全县实际分类情况。对收运环节中的集中放置点、中转站、垃圾收集过程、车辆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四定”标准的制定和数字化监管手段进一步促进了长兴垃圾分类的精准化和常态化,为全国垃圾分类提供了既符合地方实际、又可复制推广的长兴经验。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26 湖州:“人性化”细节 彰显城市温度 2021-12-30 浙江日报2021-12-3000007;浙江日报2021-12-3000013;浙江日报2021-12-3000024;浙江日报2021-12-3000009;浙江日报2021-12-3000019 2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