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浙江建设

温州:品质人居新体验 洁净轻盈新生活

  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温暖之州、温润之州、温情之州,这里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幸福之城。如今,垃圾分类文明新风吹进温州大地,一张更加美好壮阔的画卷正舒展开来。

  近年来,温州始终致力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实践探索,把垃圾分类工作视为考验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杆,全市上下持续发挥温州人敢改革、会创新的拼搏精神,全域、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抓好垃圾分类“小切口”,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温州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实现“3个100%”,以实实在在成效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刚柔并济 多项推进

  5月1日下午,温州瑞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一家餐饮店铺后厨未使用分类桶,桶内纸巾、饮料瓶、菜叶等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混投现象严重。执法队员当即对违法现象进行拍照取证,并现场开具整改通知书。

  从严执法、从严管理,在苍南,这里执行新的垃圾处理费标准,根据生活垃圾“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探索推行基本量低价、超基本量阶梯式加价等收费制度,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积极促进生活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无小事,温州采用一系列硬核手段,致力全市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辐射、广拓展。

  土地出让“添前置”。温州率全省之先规范新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将住宅小区生活垃圾设施“一房两点”建设列入地块出让前置条件,完善新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破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选址难、落地难问题。

  条块结合“一盘棋”。推进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定期带队,深入基层督导;市分类办牵头,每周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建立各县(市、区、功能区)、乡镇街道、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三级“红黑榜”和亮灯机制,并将垃圾分类纳入市直机关年度绩效考评,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市级领导重点抓、县(市、区)领导亲自抓、乡镇领导主动抓、村社干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垃圾分类在“指尖”,提升文明在“心间”。措施是强硬的,教化却是温柔的。温州开展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四分类卡通形象拍照点、垃圾分类小游戏、废物利用作品展示区……在瓯海区垃圾分类体验馆,这里融合了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垃圾再利用实践、市民环保知识培训等功能,在寓教于乐中将分类知识传递千家万户;在玩与学中改变市民的分类习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垃圾分类体验馆,温州,正一步步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风景,全方位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平台,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文明意识,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不仅如此,温州还建立1000余人的垃圾分类宣讲师队伍,发动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开展“八进”分类宣传活动80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近千万人次。全方位提供标准课堂、知识查询等公众服务,大力营造“天天见、处处看、人人讲”的浓厚氛围。举办“垃圾分类”抖音短视频创意大赛、达人挑战赛等系列活动,把流动平台与固定媒介相结合,把线上融媒与线下纸媒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密集型的宣传网络。

凝心聚力 共治共享

  温州是一座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城市,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民营企业的助力。

  伴随着阵阵轰鸣的机器声,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地沟油回收生产车间内,一桶桶污浊不堪的地沟油经过分拣、油脂分离、烘干、粉碎等工序,“华丽转身”成了清澈透明环保的生物柴油。

  作为收集、处置废弃油脂并以此来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该公司在“变废为宝”的道路上蓬勃发展,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已经达到88%,2020年销售额突破1.6亿元。

  以技术创新推动垃圾分类的,还有中回科技公司,这里打造专业回收团队——中回叮当猫,线下可在小区智能垃圾屋定时定点回收处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线上可通过小程序一键预约上门回收服务,或者可以拨打中回热线预约回收,大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针对不同场所,中回科技以“收集屋”模式和“无桶”模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投放、劝导、清运等智能化管理,并积极探索多渠道激励方式,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

  而另一家企业伟明环保,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之一,涵盖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全产业链,集设计、制造和运营为一体,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为垃圾分类添智更添力。

  政府主导、企业联合、全民参与,温州垃圾分类已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分类新时尚,绿色创未来,温州必将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瓯海:特色“瓯e站” 点亮好风景

  走进瓯盛锦园的“瓯e站”,偏中式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显得古朴庄重。整个“瓯e站”占地约40平方米,垃圾桶的放置与清洗都在“瓯e站”内完成,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

  每天早上和晚上的固定时间,小区200多户居民会提着分类好的垃圾到“瓯e站”,将其投入指定的垃圾桶内。“现在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小区环境明显变好了。”居民陈女士说。

  除了中式版,还有智慧版。30余座“瓯e站”分类房采用智能设备,小区居民可通过刷脸、手机扫码、刷IC卡等开启分类箱投放垃圾,投放垃圾后,智能识别判断分类准确度,分类正确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分类不正确的将及时发送反馈信息。居民可凭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市民准确投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瓯e站”各具特色,但建设标准高度统一。瓯海明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位实现有雨阳篷、瓷砖地面、底墙围挡等“四有六标配”,形成垃圾分类点位建设的标准化模式——“瓯e站”分类房。“瓯e站”分类房干净无异味,同时还配备有洗手池、除臭机等设备,兼具垃圾收集与小区环境融合的功能,成为小区的靓丽风景线。

  截至今年11月底,瓯海所有小区均已实现高楼撤桶,住宅小区476座“瓯 e站”垃圾屋和农村区域285座“瓯 e站”垃圾屋已建成投入使用,落实“撤桶并点+定时定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模式。

  鹿城:环卫综合体 打造升级版

  来到鹿城新田园环卫综合体,这里干净整洁,闻不到异味。从环卫到环保,垃圾分类迎来了升级版。

  前端收集以桶换桶,桶装化的收运,垃圾全程不离桶,有效减少滴撒漏,感官变好,而且有力回应居民“前分后混”的质疑。使用专用电动三轮,环卫形象得到改善。加强从业人员对新知识、新设备使用的培训,环卫从业人员更加专业化。

  中端服务环保高效,“挂桶——倾倒——卸桶三个步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只有倾倒时的十几秒打开密封板,让生活垃圾暴露的时间大大减少,异味也随之大大减少。”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同时,这里有降尘、空气净化器、污水处理等设备,在处理垃圾的同时,把废气和污水也一并处理好,整个分类转运站从环卫系统向综合环保系统升级。

  除此之外,这里有桌椅供市民休息,里面还设有环卫休息室,热水、应急充电器、冰箱等便民措施一应俱全,打造出集“休闲、学习、交流”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让广大户外劳动者拥有休息场所的同时,也让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去处。

  下一步,随着鹿城城市环卫数字化升级的加快,新田园分类转运站将接入鹿城“智慧环卫”平台,分类转运站将进一步升级。

  龙湾:首创“无桶村” 破解分类难题

  “现在开始垃圾清运……”垃圾清运车嘹亮的喇叭声从街道上传来,龙湾区永兴街道下兴村的居民纷纷把家里的垃圾拿出来,放入垃圾清运车上对应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桶。

  下兴村创建全省首个垃圾分类“无桶村”,全村不设一桶,实行垃圾定时上门收运,这也是龙湾区构筑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一个创新尝试。原先的垃圾投放点全部改造成植被绿化,下兴村居民也已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的良好习惯。

  “公共垃圾桶撤掉以后,附近的蚊子、苍蝇就少了,空气、环境都变得很好。”居民张女士说。

  如今,这里每天早、中、晚3次上门收集生活垃圾,以“定时预约上门+党员帮带收集”,建立“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日常管护网格,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一对一宣传和精确分类指导,实现入户率100%、知晓率100%、承诺书签订率100%。

  “无桶村”试点运转良好,易腐垃圾不出村试点的瑶溪村也进展顺利。全村实现上门宣传、上门收集分类,引入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磁化重整设备,将易腐垃圾变为有机肥,通过积分奖励返还村民。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25 温州:品质人居新体验 洁净轻盈新生活 2021-12-30 浙江日报2021-12-3000007;浙江日报2021-12-3000012;浙江日报2021-12-3000024;浙江日报2021-12-3000010;浙江日报2021-12-3000008;浙江日报2021-12-3000016;浙江日报2021-12-3000018;浙江日报2021-12-3000027;浙江日报2021-12-3000028 2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