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3.0” 迈向幸福新征程
桐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标杆
娄晓涵 陈明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今年以来,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总基调,而县域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近年来,桐庐县驰而不息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夯实“中国最美县”的基础。在刚刚启幕的中国共产党桐庐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美丽乡村3.0”再次成为了焦点话题。
今后,桐庐县将“提标提质、串点成线、推动共富”作为核心要求,开展村落风景线、特色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朝着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目标奋力前行。
厚植迭代之美 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今年10月,“浙里富春 那么乡田”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在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如期举行。仅国庆长假期间,累计参加桐庐山水艺术季的游客达8.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351.5万元。一时间,梅蓉村成为打造艺术乡村的典范。从桐庐县首个“亿元村”到“美丽乡村3.0”综合示范村,梅蓉村始终跟随着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回望桐庐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规划引领、理念先行”始终贯穿于每一次迭代升级的全过程。
早在2003年,桐庐就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2013年,在桐庐召开的全国首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开启“美丽乡村1.0”建设,着手以项目化持续推进农村道路、农房改造、美丽庭院、污水处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起,桐庐着力探索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齐头并进的“美丽乡村2.0”,朝着村美民富的目标不断迈进。
“桐庐克服了乡村规划体系在顶层设计上的缺失,以村域规划‘多规合一’的试点做法,建立了多领域、多部门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我们还以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生态养生带、运动休闲带等5条特色产业带构建起县域整体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并通过重构行政村层面规划,以梯次推动,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设计的全覆盖。”桐庐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环境美起来,硬件好起来,村民富起来。持续开拓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桐庐先后出台四轮专项政策,用于支持和鼓励当地民宿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桐庐的民宿数量已达739家,民宿集聚村22个,精品特色民宿112家,形成了以中高端为主、高中低兼具的特色化、差异化民宿发展态势,衍生出江南古村落、慢生活体验区、莪山戴家山、合村生仙里、横村白云间等精品民宿集聚区。
“如今,村民们正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变为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在美丽乡村的探索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开始注重乡村内在美、气质美的提升。”桐庐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2020年以来,桐庐以数字赋能为“风口”,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的改革,提出了打造美丽乡村3.0版,围绕赋能人、护佑人、熏陶人、涵养人、成就人五大效益,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
释放叠加效应 全面赋能美丽乡村发展
倏忽间,桐庐美丽乡村3.0建设已走过一年的时光,数字赋能悄然贯穿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角落。今年的世界5G大会行业应用创新论坛上,桐庐莪山畲族乡5G示范应用第一乡入选全国5G十大应用案例。
“有了5G网络的加持下,我们可以实时查看田间情况。每天的水质、温度都能一‘屏’掌握。”在莪山畲族乡沈冠村,借助智慧农业驾驶舱,村里开启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鱼共作”生态种养新模式。
沈冠村相关负责人说,以往,村民们都是凭经验判断除虫、除草、施肥的时间与度量,亩均效益不足千元。“现在,凭借数字驾驶舱,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亩均效益超万元。”
莪山畲族乡是桐庐全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紧紧围绕“搭好美好生活模型”这一理念,桐庐从乡村产业、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三个维度,通过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三农”主体培育、农村电商示范、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创新五大工程,让城乡“数字鸿沟”持续缩小、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如果说,数字化是以新理念、新技术加成持续赋能乡村振兴,那么艺术乡村则是不断以“内化动力”促进精神富有、提升文化自信。今年以来,桐庐大力推动艺术融入村庄建设、品牌打造、农民全面发展等各个领域,努力打造“中国艺术乡建第一县”“全国全域乡村文化艺术展示区”。
目前,梅蓉村、白云村、莪山村等艺术乡村试点村基本确立了以田园艺术、乡村音乐、民俗文化等为特色的艺术乡村建设试点思路,艺术创客逐渐成为村里的“常住民”,艺术与生态的完美结合,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旅游新地标,点亮美丽乡村的无限可能。
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桐庐始终根据各村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桐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桐庐将以艺术、体育等多样化形式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不断释放叠加效应,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为桐庐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打造幸福乡村
以人为本迈向共同富裕
“面向市场做农业,最终要靠做品牌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认知度。”在桐庐合村乡后溪村,曾经一处废置了七八年的厂房,已“摇身一变”成为“90后”青年翁永浩的乡创基地。如今,走进青创工坊,来往游客能够品尝到有当地特色的端锅宴、竹马酒。
“农产品是有根的,人也是有根的。”今年年初,翁永浩开启了他的回乡创业之路:通过“农商+电商”模式,整合合村乡农户的生仙里大米、翁家酱、萝卜调、青笋干、番薯干等农产品,上线浙江省“网上农博”平台推广,以团购渠道进行销售。最近6个月,这里最受欢迎的生仙里大米销量超过5000份,订单来自全国各地。
只有“人”能安居乐业,乡村才会更好地发展。在桐庐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蝶变的过程。建设美丽乡村,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已成为时代所趋,最终达成向幸福乡村、共同富裕的迈进。
随着“美丽乡村3.0”建设全面启动,桐庐成立“美丽乡村3.0攻坚战专班”,出台《桐庐县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暨打造美丽乡村3.0版实施意见》《桐庐县美丽乡村3.0首批综合示范村建设方案》,下达“首批综合示范村项目建设任务”,明确首批18个综合示范村,为人才继续回归乡村提供坚实的政策要素保障。
未来,桐庐将围绕“农业都市化、农村景区化、农民职业化、生态产业化”目标,实施百个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全产业链企业。到2025年,桐庐力争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总量达到142家,并累计培育农创客1000名,辐射带动农民2万人。
桐庐还将打造全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标准化、职业化民宿管家团队,力争五年创成民宿连锁品牌10个,民宿专业管家100个,提升桐庐民宿的整体竞争力。
接下来,桐庐每年将落实区县协作资金1亿元以上,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或职业经理人,推进乡村产业整村域运营模式的创新工作,用改革激燃美丽乡村内生动力。桐庐计划2022年50%以上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100万元;到2025年,50%以上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让桐庐乡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各级责任,全力以赴抓基层、强基础,以强有力的执行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努力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壮美画卷,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桐庐样本、贡献桐庐力量。”桐庐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