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临平:立足“未来”创未来

——奋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品牌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4月,杭州市临平区成立。分区后,临平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但也充满新的机遇、拥有新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临平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选择,也是努力打造杭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选择。

  2021年5月7日,临平区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未来工厂”建设推进大会。这是临平区设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区性大会。不难看出,临平坚持产业强区、产城融合,进一步擦亮区域经济发展底色的决心和乘势而上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临平锚定“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战略目标,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厚植优势、乘势而上,打响未来智造城品牌。”临平区委主要负责人说,临平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着力构建前沿科技支撑、新兴产业主导、传统产业转型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临平是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迅犀科技3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未来工厂”,占全省四分之一,临平区更是被评为全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优异成绩的背后,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临平区布局未来的强劲源动力。如何打造一支具有“未来智造”理念、创新驱动能力和过硬制造技术的工程师队伍,成为临平人才工作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内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任务之一。

  临平自设区以来,立足自身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工程师队伍。锚定“未来智造”的发展方向,全链条赋能未来智造工程师“引育—使用—保障”各环节,主要包括4311架构,4即助力产业发展的4个计划,3即推进智力流动的3项认证,两个1分别是一个数字系统和一套区域性人才生态指数。

  高质量发展应从何处着手?“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这是来自临平的铿锵回答。

  人才之变带来动力之变,折射出产业转型的风起云涌。廓清新时代发展方向,一盘风云激荡的人才棋局在临平大地铺开——11月8日下午,2021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临平分会场活动暨未来智造工程师大会在临平召开。

  “此次未来智造工程师大会,是临平区对未来智造人才的持续发力。”据临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大会在展示工程师行业特质的同时,充分展现了临平区引进工程师人才和智力的国际化方向,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先进理念与生动实践在临平的重磅落地,搭建起未来智造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的“连心桥”“高速路”。

临平赋能:加速健全“赋能产业”新机制

  “筑巢引凤”的关键是筑好“巢”。吸引人才和投资的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为此,临平持续推进高端科研平台“筑巢计划”。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等产业平台为主阵地,推动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中国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先后落地。

  只有筑好了“巢”才引得了“凤”。

  临平建立了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的联动机制,促成张伯礼院士、杨华勇院士、陈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顾佩华院士等10余位院士专家来临平开展合作,朱位秋院士、周成虎院士、刘先林院士等专家领衔项目落户临平。依托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建设省级试点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共吸纳2500余名“未来智造”人才进驻“中心库”。同时在老板电器、西奥电梯等龙头企业建设5个卫星站,积极探索与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深度合作,为“未来工厂”建设提供智力共享。

  顶尖高层次人才涌来的同时,位于塔身和塔基的人才也蜂拥而至。临平的人才“留用”计划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启动未来智造工程师“精英计划”。

  瞄准产业技术瓶颈难题,于今年9月9日启动未来智造工程师精英计划,面向全国发布征集公告,聚焦工业机器人、AI、仿真技术等领域,加强工程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建成全省首个工程师产业园,同步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分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东部中心落户,集聚创新资源,提供区域性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深化领军型工程师“卓越计划”。

  选树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共100名为临平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杰出人才,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建设卓越工程师大师工作室,积极发挥卓越工程师技术引领和传导作用。创新工程师学堂培训体系,成立老板大学、西奥电梯学院等企业培训品牌,梯度培养各类高水平工程师。提炼积极向上的工程师文化,凝练出老板电器“老虎钳”、贝达药业“十年磨一剑”等工程师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专业、革新、精益、传承”的临平工程师文化内核。

  构建服务工程师团队“临里计划”。

  建设未来智造工程师临里汇,打造国际人才港等工程师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开设“工程师服务专窗”,建立完善区领导服务高层次工程师“一对一”联系制度,在区内8个镇街设立工程师人才服务驿站,打通工程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临平互通:

聚力打造“智力流动”新模式

  这次未来智造工程师大会,最大亮点,既体现在人文思想的对话交流上,又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成果展示上。一方面,为优秀人才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通过思想碰撞、经验互鉴,找到合作共赢的最佳契合点。另一方面,在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为加强区域高发展进一步打通“人才关口”,能够真正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利用起来。

  当人们意识到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时,智力流动和人才共享就成为主流。“临聚里”品牌的“4311架构”中就提出推行3项资格互通,聚力打造“全面贯通”新模式。

  首先,实现产业工人的认证互通。破解部分行业中人才能力评级的标准缺位问题,以服装产业为试点,委托行业协会制定标准,领军型企业共同参与,建立服装设计师等6类人才初、中、高级技能等级认定标准。联合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推广认证标准,阿里迅犀等“链主”企业带头实施,腰部及以下企业跟进,打造“技随人走、人在云端”的认证体系,目前已有3202名服装行业工人纳入区级互认互通体系。

  其次,实现技能人才与工程师的等级互通。今年开始全区试点,推动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与技术职称互通互认,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并被聘用的,可直接申报相应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或认定,通过后可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此鼓励产业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还有,实现产业工程师的区域互通。制定工程师专项支持政策,从加大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保障机制4个方面深度发力,提出20项具体措施,加强新引育工程师人才支持,增强人才区域吸引力。率先试点健全长三角工程师人才柔性流动评价机制,对经长三角城市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的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为区级D类人才,并给予同城待遇保障。

临平生态:

创新推进“数字赋能”云系统

  搭建数字平台,插上“数智”翅膀。当下浙江,“数字化改革”潮起云涌。对于临平而言,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撬动人才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治理变革,更重要的是坚持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激发人才竞争力、创新力和活力。

  一方面,临平通过建设凌云数字化人才生态系统、“云上雨林”公众号和“工程师码”,构筑工程师队伍系统建设“大循环”。

  建设凌云数字化人才生态系统。凌云系统是政府端的“驾驶舱”,是集云聘图、云集图、云享图为一体的数据大脑,“三图相扣”实现工程师服务从“被动展示”到“主动寻求”的转变。推进“云上雨林”微信公众号建设,加快企业服务功能模块落地。云上智聘可使企业在招聘页面发布岗位,向精英工程师递上橄榄枝。在杭州市“人才码”基础上,结合工程师画像,推出临平“工程师码”,为工程师提供“线上+线下”活动矩阵。

  另一方面,通过谋划政策满意度、智力密集度、经济活跃度、工程师活力度、生活幸福度等,科学构建“人才生态”新指数:

  重点解决工程师反映强烈的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问题,对突出贡献企业、硕士10人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子女就学、人才公寓入住等优惠政策名额,当下临平高层次工程师人才子女就学保障率达100%,并为2000余名高层次工程师提供货币化住房保障。

  由此,临平已探索形成“临平赋能”“临平互通”“临平生态”三大体系,正奋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三大体系应用,擦亮‘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金名片。”临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临平将携手广大未来智造工程师,锚定“未来智造城”建设目标,让临平制造业迈向新一轮发展,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助推力量。

  (本版图片由临平区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临平:立足“未来”创未来 2021-12-29 浙江日报2021-12-2900009;浙江日报2021-12-2900014;浙江日报2021-12-2900006;浙江日报2021-12-2900011;浙江日报2021-12-2900017 2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