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金融

点“碳”亦成金

农行浙江省分行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纪实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如何化这个“热”为动力、最终达成这个目标?金融是不可或缺的强大推手和重要动力。浙江既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是认识到自己肩上所负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主动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完善五大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探索绿色、和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11月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2629亿元,比年初增加899亿元。

森林“碳汇”助企融资

  “真是没想到,我们景区里绿植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能用来贷款了。这个信贷创新产品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顺利拿到农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让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百草原”)董事长崔世豪惊喜不已。

  中南百草原拿到的是农行湖州分行为其发放的140万元“林业碳汇贷”,这是湖州市首笔“林业碳汇贷”,也是农行浙江省分行发放的首笔与林业碳汇相关的绿色金融贷款。

  中南百草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之一。近年来,安吉县的发展也一直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农行湖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南百草原拥有碳汇林面积3350亩,主要造林树种类型丰富,有梧桐、香樟、杨树、榆树、红枫及银杏等十余种。该碳汇林兼具效益和生态原则,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对提高树林成活率、维护景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得知中南百草原有融资需求后,农行湖州分行立即派出业务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分析其碳汇林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并给出金融服务方案。同时,主动联系具有权威性的碳汇评估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进行评估。

  经评估,该碳汇林自实施以来产生的森林碳汇能够抵消61351吨二氧化碳当量气体排放。随后,评估机构参照国内碳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CCER),并以目前碳汇交易市场每吨40元至50元的碳汇价格对上述数据进行了价值预估。

  在拿到评估结果后,农行湖州分行以经评估的碳汇价值为依据,以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该笔林业碳汇质押情况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仅用时一周就成功落地该业务,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合理利用林业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我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在总行和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入选为总行和湖州市首批碳中和银行建设‘双试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农行湖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隽表示,该行将持续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生态环境部门等合作,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方向、新渠道,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做好“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和转化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助力湖州市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今年以来,面对碳达峰、碳中和,面对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农行湖州分行努力将“农行绿”描绘成绿色金融的“标杆绿”。在成为农总行和湖州市首批碳中和银行建设“双试点”后,该行制定碳中和银行建设方案,成功上线全国农行系统首个绿色金融大数据应用平台,创新“绿色工业碳效贷”“绿色工业碳改贷”,促进工业企业低碳化发展。

  同时,结合绿色建筑、绿色产品认证等国家级试点领域,农行湖州分行大力支持土地综合整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环保企业(项目)等,对南浔頔塘社区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发放全省农行首笔“未来社区”贷款20亿元,不断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工业“减碳”促企获利

  这是发生在今年盛夏的一件“绿色大事”——农行衢州江山市支行向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笔工业“减碳贷”。

  “客户的需求,其实与我们推出的工业‘减碳贷’不谋而合。”全程参与该笔贷款落地的“见证人”、农行衢州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王霄云回忆,引导企业从“衢融通”金融超市发起线上申请,通过人行碳征信报告确认为深绿贴标等级企业,实地核实企业煤、汽、电等能耗数据,推送线上审查审批……仅仅8小时,500万元工业“减碳贷”就已高效发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农行衢州分行绿色金融的深入实践,点“碳”成金已梦想照进现实。

  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是衢州市一家老牌明星企业,而在“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转型难题。双氧水生产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企业减碳减排、碳捕捉再利用的“拦路虎”。转型升级箭在弦上,但巨大的资金缺口却让企业方面彻底犯了难。

  农行江山市支行在客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客户的减碳减排、碳捕捉再利用需求后,立即着手解题。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将全市600多家工业企业纳入体系进行核算、贴标。2021年6月,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碳账户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工业企业碳账户核算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对工业企业按照红、黄、浅绿、深绿四色碳排放等级贴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金融支持政策。

  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农行衢州分行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出台了操作指引,并在全行传达学习。依托衢州市“碳账户体系”,该行率先探索将碳账户、碳征信、衢融通等绿色元素充分融入农行现有的信贷体系,同时搭建贷款前中后全流程共8项33条碳账户应用机制,推出工业“减碳贷”。

  针对“深绿”和“浅绿”等级的工业企业,农行衢州分行分别最低给予贷款利率减10BP和5BP的优惠政策;对纳入工业碳账户名单“浅绿”等级以上、亩均税收超过省市平均水平的企业,则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

  “有了这笔贷款,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有效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量也从原来的每年1.5万吨提升到3万吨以上。”王霄云表示。这笔来自农行的金融信贷“活水”,有力支持了江山市双氧水公司二氧化碳储存设备扩容改造升级。这笔贷款的意义更在于,这是全国首笔面向工业企业以“碳账户”为主要参考指标的专项贷款。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衢州分行在贯彻落实“双碳”决策部署时,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绿色制造、清洁能源、碳减排技术等产业,通过降低传统产业的准入门槛、调整利率、提高审批额度等方式,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正是在这样大力度的支持下,位于衢州的巨化集团,以“花园式”工厂和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品牌,颠覆了人们对化工企业的传统印象。

  “农行的资金支持,给予了企业很大的帮助,解决了我们企业自身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难题。”巨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捷说。

  原来,农行衢州分行通过“贷款+债券”“贷款+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融资组合方式,为巨化集团解决资金需求23.9亿元,承销债券9期、金额30亿元。

  得益于农行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巨化集团大刀阔斧进行节能降耗、装置改造、危险废物处置等。集团及周边园区也因此实现日4.18万吨生产废水和日2000吨化工废液的处理能力。

  让业内外很多人赞不绝口的是,农行衢州分行还专门构建了个人碳账户平台,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基于农行支付系统、账户系统,采集客户通过农行网银、掌银办理线上转账、缴费、支付等绿色支付行为和乘坐公交、租赁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数据,分种类进行碳积分赋值计算。

农业“低碳”推动增收

  初冬时节,山风凛冽。而在“浙江绿肺”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蒲塘村浙江柳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粉碎机、方块打包机、装载机,机声隆隆,正开足马力运转生产。

  “秋收以后是我们公司最忙的时候,多亏了农行的支持,我这个项目才能及时竣工投产。”公司负责人柳玉成道。

  柳玉成口中的“项目”,便是“农业废弃物科学无污染再生利用系统建设项目”,他还为这个项目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守护蓝天·美化沃土”。

  碧湖镇是莲都区农业大镇,每年玉米、水稻、黄豆等作物种植面积约22000亩,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基本都采用焚烧方式,既产生大量污染,又易引发火灾,已成为镇里亟待解决的难题。

  “何不开一家公司回收处理这些废弃物?既能减少安全隐患、保护环境,还能让秸秆变废为宝!”去年,作为乡贤的柳玉成在蒲塘村成立了农业公司,专业从事农废物综合循环利用,并准备投资建设1500平方米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仓储车间。

  项目建设需要充足资金保障,资金缺口让他一度急得团团转。后来,在镇政府帮助下,他找到了挂职在碧湖镇政府的农行干部吴娇莲。了解情况后,吴娇莲立即与农行丽水莲都碧湖支行的同事上门调查、收集资料、匹配金融产品,开通助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迅速为柳玉成完成3年期个人经营年审制贷款500万元授信,一下就解决了柳玉成的大难题。

  今年上半年项目竣工投产后,柳玉成还专门请吴娇莲参观生产基地。在基地现场,他向吴娇莲介绍道:“高品质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可以加工发酵,制成牲畜饲料;废弃的秸秆和稻草还可以制成农业有机肥料。”

  他还给吴娇莲算了一笔账,通过秸秆回收,每年能帮助农户每亩玉米增收200元、每亩水稻增收100元、每亩豆类增收80元。他说:“我没指望着这项目能挣大钱,我就想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能给乡亲们带来一点收入就够了。”

  据了解,多年来,农行丽水分行聚焦丽水“两山”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小微”“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等绿色信贷“新路子”。截至今年11月末,农行丽水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66.92亿元,增量22.87亿元,增速51.98%,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8.39个百分点,为当地产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了农行力量。

  据农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做大做强绿色金融,农行积极创新、探索并取得良好的绿色效益和社会效益:主动做好授信支持,与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提供2500亿元的绿色信用额度,在同业中最大。

  率先构建专营体系,在同业和系统内最早探索建立“1+2+10+N”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1”即在省分行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2”是经总行特批,在湖州、衢州分行单独设立绿色金融部;“10”即在杭州、温州、绍兴等10家二级分行落实专职的绿色金融内设单元;“N”即在全省设立若干家绿色支行,包括2家绿色专营支行、10家绿色示范支行和24家绿色特色支行,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绿色金融服务网络。

  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充分运用总行赋予的政策,创新推出20多款绿色专属产品,其中多个为系统乃至全国金融同业第一单。如落地全国第一单“绿水青山”专项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募集资金超10亿元,有力拓宽“两山”价值实现通道。

  “我行将继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模式,不断加大绿色信贷供给,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为推动浙江省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浙江建设贡献农行力量。”该负责人说道。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2 点“碳”亦成金 2021-12-27 浙江日报2021-12-2700006;23542847;浙江日报2021-12-2700007;浙江日报2021-12-2700008 2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