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专刊

访温州 深深为农情 勾勒新未来

  冬日江南、乍寒还暖。最近,来自全国各地的菜农,纷纷走进温州花椰菜基地,看品种、选种苗。“七三二水一分田”的温州,为何能把农业也搞得轰轰烈烈?

  15年前,浙江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温州瑞安召开。来自浙江省各界的代表来到马屿、梅屿、飞云等地的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探寻关于“三位一体”改革在当地的实践。

  15年来,温州围绕“三位一体”,秉持“农有、农治、农享”理念,实现了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的密切协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一条全体农民共建共享、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抱团聚力 激发新活力

  温州人历来善于抱团,小农户大联合,才有更多的出路。15年来,温州市大力推进农合联建设,集成“统”的功能,探索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范例,有效激发和释放农村生产力。

  走进温州瑞安,滨海花椰菜长势正好。近10万亩基地,涉及农户4000多户,涌现出一大批上规模的种植大户以及合作社。当地成立花椰菜产业农合联,衔接种子种苗、生产种植、加工营销、金融信用全产业链,实现“抱团发展”。“农合联在生产方面拧成一条绳,在供销方面握成一个拳,在信用方面形成一股力。”首任理事长肖权国说,在农合联成立当天就获得银行1.5亿元授信,用于花椰菜全产业链发展。

  聚力小农大合作,温州建立市、县、乡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已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52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302家、联合社66家,涉农乡镇(街道)覆盖率100%。抱团联合,让农户尝到了甜头,农资采购成本降低、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在温州乐清,由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大米加工中心、烘干中心与稻谷仓储中心,开展粮食产后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形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年耕作前,该联合社会提前将社员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进行统计,以电子商务招投标或“抱团式”直接与生产厂家、商家谈判采购,该联合社统一结算,每年可为社员单位减少成本150多万元。

  开展技术、品种、植保、机收等方面生产合作,温州全市728家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托管服务,1385家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1530家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引导农民开展技术、品种、植保等全方位合作,培育产值超10亿元农业产业链10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此外,温州还成立全国供销系统第一家农信担保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村资金互助会和资金互助社联合会、农村保险互助会等,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站点近千家,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加工销售等系列服务,推动涉农服务社会化、聚合化。

深度链接 服务全周期

  番茄种植是温州的传统农业产业,却一直受种苗这一瓶颈制约。位于苍南县的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苍南马站区域59家番茄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家庭农场、1513户农户,成立意达农业联合体,与产业深度链接。项目建成两年以来,已筛选试种近900个番茄品种,选出既适宜苍南地理环境,又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在苍南推广种植,深受农户欢迎。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种植户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为后盾的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联合发展模式。

  把农户联合起来做大市场,把产业链做深。温州围绕早茶、铁皮石斛、优质稻米、杨梅(瓯柑)、番茄、花椰菜、大黄鱼、紫菜、禽蛋、奶业十大产业,培育打造10条十亿元级的标志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30个左右的“瓯越鲜风”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左右特色产业强镇。

  近日,“温州大黄鱼”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温州大黄鱼”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拿到了“国字号”商标。构建品牌引领的产业供需链,这是温州“三位一体”的实践成果之一。近年来,温州推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搭建“老供销”经营服务网络,建成高标准农田198.48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个,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条。

  “早上刚报险,下午就送来预赔付款,真是意想不到。”农作物受冻,种植大户王存尧收到了4200元丝瓜冻害预理赔款。当天赔款给付,得益于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灵活的运行机制。该互助社由瑞安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52名农户自愿筹资组建,为入社社员提供保险服务,覆盖大部分农产品,7年来,累计承保金额达8296万元,覆盖农户6600余人次,为广大农户撑起了保护伞。

  深化小农户和现代金融有机衔接国家试点,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推进“订单农业+保险”“保险+信贷”试点,创新推广“特色产业贷”,“十三五”期间全市涉农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1.7%、117.1%。

  此外,温州构建增值增效的利益联结链。成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和农民合作基金,健全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引领,农民合作基金支持,农合联会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小微企业、“两回”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合作投资机制。如瓯海农合实业公司联合53家合作社农户众筹打造花城项目;10家产业农合联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走出合作制与股份制融合的新路子。

数字赋能 勾画新未来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本、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15年来,温州市扎实推进数字化赋能,迭代治理的变革,塑造服务平台整体智治的全新形态,努力形成为农服务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格局。

  温州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建成5G+智慧农业示范点。比如,瑞安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通过在万亩稻田上实现生态农业大数据采集、特种稻田机器人自动执行工作,对天、地、空进行全方位实时采集数据,犹如给稻田插上“AI”芯片。与世界500强中化农业合作打造全国首家“三位一体+MAP”服务平台,提供机器人作业等全产业链、全周期数字化服务,预计亩均每季减少化肥50公斤、节水1.9吨。

  以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农业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乡村的主旋律。依托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搭建数字化智慧乡村平台,推动生产管理线上化、流通营销网络化、信用服务数字化,丰富“三位一体”改革内涵。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水利、气象、地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主要作物精准监测。数字化赋能,建成“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构建贯穿生产、供销、信用的全周期闭环精准服务,实现农民“无忧种植”“无忧销售”“无忧贷款”“无忧补贴”。打造未来交通、未来教育、未来医疗等智能化生活场景,实现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全面智能化。

  数字赋能,温州乡村处处动能足。近几年,全市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425个,其中建成“三位一体”示范带22条、跨区域精品带2条,实现“带带有精品、村村有元素、人人有红利”。2020年,温州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为2016年的2.7倍和3.3倍,发展速度领跑全省。

  立足农户需求和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立体式、复合型的新型合作经济,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通过“三位一体”改革,以“统分结合、利益联结”促进一体化,有效完善了农村生产关系。通过“三位一体”改革,以“城乡融合、供需对接”促进一体化,有序畅通了农村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要素在产业、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农业与工业、供销、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把各环节的生产要素和各种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收益增值、农产品跨地区跨季节流通获得销售溢价。通过“三位一体”改革,以“创新聚合、数字赋能”促进一体化,深刻转变了农村生产方式。关键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产品成本,逐步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治理方式。

  (本版图片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06 访温州 深深为农情 勾勒新未来 2021-12-26 浙江日报2021-12-2600009;浙江日报2021-12-2600011;浙江日报2021-12-2600017;浙江日报2021-12-2600015;浙江日报2021-12-2600020 2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