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水绵绵,情深深

  回望往昔,如呷一杯香茗,清清的、淡淡的、绵长的,就像门前通往家乡莞渭小学的那条小河,对沧桑岁月有着不尽的眷恋和思念。

  我上小学,是在1962年至1968年。在这特殊的岁月,我与许多老师、同学和校外的些许人和事邂逅,是缘分的安排。

  当我迈入小学的校门,迎面而来的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连芳。她既为师又当妈,一颗慈爱的心和她青春勃发的气息一样光彩照人。

  一年级时,一天一个小同学在如厕时没有抓牢沿边,“扑通”一声掉了下去。陈老师闻声赶到,和其他人七手八脚推开上面的架子,弯下身去,把那小同学一把擒了上来。当时那种场景又臭又脏,一般人未必敢近身,但陈老师爱生如子,义无反顾,这种将果敢、坚毅、关怀糅杂在一起外化而成的行为,散发着人性的芬芳。

  学校前面的小河曲折绵长,岸边草绿花红。体育代课老师潘琳衡在此辟出游泳训练场所,凡能游泳的老师都当起了教练。一时间,小河岸边人声鼎沸,笑声朗朗,“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经过两个暑假的轮班训练,原先的旱鸭子个个变成了“浪里白条”,男女同学都学会了水中求生的技能,此后再无学生溺水身亡事故发生。门前的清流,无声地流向远方,时光深处是潘老师对我们的脉脉深情。

  那些岁月,我和同学们沐浴在老师关爱的阳光下,就像小鸡匍匐在母鸡温暖的怀抱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深沉和无私的,是母性的。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的《池上》正是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打闹的写照。

  上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那时我家人多,吃了上顿没下顿。小伙伴吕春阳家人少,有好几次他将我拉到家中,吃番薯丝稀饭什么的。春阳父亲与我爸是好朋友,也是十分客气,为我盛饭夹菜,完全把我当成一家人。直至现在,我对春阳的深情和友谊都不敢忘怀。

  在校外,我也与一些有缘人建立了良好关系。我的堂哥陈夏清,1959年去海南岛服役,是海军某部汽车连代理排长。我加入少先队了就写信告诉他:“我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堂哥回信给我以百般鼓励,还寄来他帅气的照片——穿着海军白色制服,帽带飘飘,十分威武,让我着迷。后来,堂哥回家探亲,给我带来了椰子、槟榔、糖果、军鞋、毛线等物。激动之余,我向老师建议让堂哥来学校作报告,做校外辅导员。堂哥向我们讲述了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把我们带入了陵水、三亚风光旖旎的南国和五指山的热带雨林,还唱起了歌曲《打靶归来》,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我心里满是自豪。

  在读小学时,我与许多人、事的交往、对话,是愉悦、舒坦的。我们正是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学业。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开朗豁达的品格,也在幼小的心田播下种子,生根开花。谁又能说我念念不忘门前那条清澈而绵绵流淌的河流,是无缘无故的呢?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水绵绵,情深深 2021-12-26 浙江日报2021-12-2600008 2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