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浙江建设

甘当龙头争上游 凝心聚力奔共富

龙游县美丽城镇创建探索新模式

  龙游县委、县政府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省、市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的总要求,真抓实干,坚定“当龙头,争上游”的决心,围绕打造浙西明珠龙游样板的奋斗目标,在美丽城镇创建实践中探索出的五大新模式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积极意义。

  龙游县在美丽城镇创建中注重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标新立异,探索出符合龙游现阶段实际的五大创新模式。

  “一镇一品”探索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场景融合新模式

  立足生态资源丰富和经济欠发达的实际,龙游县走出了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新路子。在城镇建设初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成立乡村规划师团队、建筑工匠团队、古迹文化文创保护团队,加强美丽城镇自然人文特色研究。在遵循顺应自然、山水禀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让“一镇一品”“一乡一景”成为现实。如该县溪口镇构画“烟雨溪口、儒商源头”,将人文自觉融入百年矿区,构筑具有场景塑造共享的“快乐老家”未来乡村;沐尘畲族乡追求“沐吾尘俗、清心沐尘”,打造畲族长廊、余绍宋文化馆、造纸第一馆、红色纪念馆,培育山湾农林经济的农业型集镇;詹家镇创建畲族“畲寨”版未来乡村,培育的一二三产联动的农业型美丽城镇已成为全省样板;湖镇镇产镇融合,智慧创谷,通过打造商贸综合体引流聚集人口,成为融衢连杭接沪的活力重镇等。

  2020年,龙游县美丽城镇多项工作获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的好成绩。县域行动方案获评省级优秀方案;溪口镇、詹家镇、湖镇镇“一镇一方案”获得省级优秀方案;9月成功召开全省美丽城镇现场会;成功创建省级样板溪口镇、詹家镇,并荣获全省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称号。龙游县通过打造“一镇一品”、连片造景、串珠成景,助力浙江绿色大通道建设和浙西诗画风光带核心景区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美丽城镇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游经验。

  杆线整治形成“巧整线乱拉,

智破蜘蛛网”新模式

  龙游县将美丽县城创建、未来社区打造与城乡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探索出多网合一法、古建筑线缆外移法、乡镇联审联管法、综合运维管理法等“线乱拉”整治模式,彻底消除“六边”(路边、街边、江边、河边、景区边、村庄边)“线乱拉”现象,此项创新模式为全市首创,影响全省,被全省简报转发,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意义,省内外慕名而来的调研人员近3000人次。

  在实施中坚持政府主导,5家运营单位共同参与,由一家专业公司进行总包施工,简称为“1+X+1”模式。实施过程分三步走:

  第一步,调查摸底:建成区安排4个小组,3人一组(设计1人、施工2人)对城区各运营商光缆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按区域区块进行统计。

  第二步,设计引领:将调研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类,形成原始文档,交由规划设计单位,由规划设计单位针对性地进行梳理,提出合理的县域整治方案,并合理预留5G智慧建设端口,为县域数字化推进做好谋划。

  第三步,示范推进:根据县域创建进度,对有计划白改黑的路段结合城市道路改造,确保通信管道同步跟进;非道路改造路段且不具备上改下的,则考虑采用拆并杆及桥架或者线槽敷设的方式。

  统筹城乡共富

创建“721”城乡融合新模式

  农民进城“想进进不来”,村庄建设“想聚聚不了”,政府对农村建房“想管管不好”等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为破解农民集聚难题,龙游县在异地搬迁工作中创新推行70%人口到城区、20%人口到中心镇、10%人口到中心村的农民自愿集聚战略(简称农民721自愿集聚战略),实现“山河重整、空间重构、乡村重塑”,开启美丽城镇引领全域风貌整治提升新模式。例如,因建高坪桥水库需要,县社阳乡洪光、大公、连上3个村532户、1410人整体搬迁到湖镇镇坪湖小区常住,过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龙游县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农民异地搬迁”工程,创新“公司化运作、市场化安置”模式,在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地段建设安置房,引导有搬迁意愿的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进城集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搬迁资金12亿元,建成农民集聚小区(点)36个,集聚人口3.5万人,退宅还耕4488亩,城市化率提高至52.7%。

  勇于创新探索城乡联建

惠民新模式

  一是全国首创“乡村版未来社区”。以“溪口公社、快乐老家”为主题,以“信用+治理”为数字支撑,于2019年11月率先发布全国首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设计方案,发布全国首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设计方案,该经验做法被写入全省智慧智治信息化十大示范案例之一。同时因地制宜在詹家镇泉井垄、浦山和山后3个村联合探索农业型乡村版未来社区新模式,让无围墙乡村互通互富,打造文创旅创同步、农业产业优化、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全省首创“美丽城镇集群圈”。龙游县在全省首创的“美丽城镇集群圈”建设模式,得到省美镇办高度肯定。龙游县邀请省建筑科学设计院根据龙南“一镇三乡”的特点,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布局,形成建设同进、治理同步、产业互补、文化互融、运维互通的美丽城镇集群发展新模式。特邀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注册建筑师夏旭峰和一级注册规划师谢荣杰领衔创新“策划+规划+设计”路径,对龙游美丽县城创建作了系统性落地谋划。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

  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年商帮、千年古城,龙游县的人文内涵在万年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中优势尽显。近年来,龙游县持续开展古村落、古遗迹、古建筑、农业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陆续开展了8批共8个重点村、46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注重古村落“活”化工程的挖掘,将古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结合,有效探索古村落“自我造血”功能,涌现了一批典型特色示范村。如溪口村结合老街保护改造提升,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将老街改造成龙南美食街,通过对外租赁古街店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石角、天池、溪底杜、三门源等村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增收途径,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景区开发相结合,通过开发水上乐园等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和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第五批重点村溪口村被评定为省级优秀,取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的名次;湖镇镇千年舍利塔(寺)着手修缮和复建,百年老街通济街亦在紧锣密鼓修缮之中,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再现晨起炊烟的场景。

  美丽城镇创建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项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凭着摸着石子过河的闯劲,龙游县立足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一是注重摸清实情,因地创新十分重要。美丽城镇创建是一项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样本和模式,龙游县各级领导从县情实际出发、从调查研究着手,获取大量第一手材料后进行分析梳理,因地制宜地制定打造具有亮点特色的方案,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接地气的民生人文项目。例如龙游县充分利用小南海镇镇域已建成的沿江公路优势,布局了一批特色项目,今年“两江走廊”小南海示范段成功入围全省十大示范段。再例如,龙游县充分利用龙游南部山区大竹海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国首创溪口乡村版未来社区;湖镇镇在美丽城镇创建中,注重调查研究,提炼出三句话:老天爷的遗赠(白鸽湖、荷花山遗址等)、老祖宗的传承(民间滚花龙、硬头狮子、踩高跷等十种非遗)和老百姓的风俗(31家百年老店、22种非传承如清朝馄饨、酒酿馒头、叶子面馆等),实施后湖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只要定位准确,花“小钱”也能办“大事”,同时也说明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不搞一刀切的重要性。

  二是坚持超前谋划,谋定项目带方案推进十分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解决以往规划懂策划不精,策划懂规划不深,规划设计结合人文挖掘不足的弊端,龙游县在美丽城镇和风貌提升项目实施中,坚持“策划+规划+设计”的理念,特别是乡土文化历史挖掘社会上注重原创设计,有效防止照搬照抄、凭空想像;好大喜功、拍脑袋办事;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现象。充分尊重专业人才,发挥智囊团和乡土专家作用,架构起超前谋划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伊始,龙游县就提出把“5G”管网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推广多网合一的降成本技术,建设无杆无线田园村、景区村和中心村,这一做法得到省美镇办的推广和央媒的报道。

  美丽城镇创建永远在路上,龙游县在今后的美丽城镇创建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符合实情的新模式,为全省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龙游力量!

  (本版图片由龙游县美镇办提供)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15 甘当龙头争上游 凝心聚力奔共富 2021-12-22 浙江日报2021-12-2200007;浙江日报2021-12-2200008;浙江日报2021-12-2200020 2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