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守好生态屏障
化“不利”为“有利”

  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离不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庆元贤良镇人猴的和谐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政策、机制的配套,也需要具体措施的落实,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可以说,建好基层这一道保护屏障,对于人与野生动物共生共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的努力和科技的进步,会给基层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新面貌。县、市一级可以建立野生动物保护人才库,定期下派人才至基层进行指导、宣传,提高乡镇工作人员、村民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基层可以加强野生动物救助站建设,配备专业救护设备,实现与县、市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的远程连线救治,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以数字化手段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另外,由于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的不确定性,区域间也要形成信息共享模式。

  如何让群众保持守护生态的责任心?贤良镇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利用生态优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在保护工作中,也要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做好科普教育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为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献力。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守好生态屏障
化“不利”为“有利”
2021-12-16 浙江日报2021-12-1600020 2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