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做活一个产业 带动一方经济 富裕一地百姓

嘉兴陶庄镇:争当共同富裕排头兵

  这是一条凤凰涅槃的突围之路。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嘉兴嘉善县陶庄镇,曾经从钢铁“零资源”出发,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废钢铁市场”。40多年过去,当原来的废钢产业难以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文明建设需要,陶庄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打响腾退整治之战。短短几年间,一个总投资5.5亿元、占地266.5亩的“两创中心”加速崛起,全国体量最大、浙江唯一的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在此诞生,“中国陶庄废钢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以“两创中心”为支点,钢铁小镇加速“腾笼换鸟”,实现了“二次腾飞”。

  这是一次重整山河的蝶变之旅。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浙江走向全国,人们对美好生态、美好环境、美好生活日益渴求。陶庄以废钢产业整治为基础,通过生态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镇村形象整体提升之路。陶庄集镇、汾玉集镇“两核”功能布局加速演变、加速集聚,汾南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陶庄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森林城镇,实现全域秀美普适标准全覆盖,书写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是一场共同富裕的先行探索。

  陶庄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地百姓”为出发点,秉持“关一扇门、开一扇窗”的原则,借助“强村计划·飞地抱团”项目,整合14个行政村资源,共建陶庄钢铁产业园暨陶庄镇“两创中心”,投资成立嘉兴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取“镇主导、村参与、公司运营”的陶庄模式,使镇级财政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18至2020年,3年累计实现分红近3200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了陶庄经验案例。

  云涌潮起海天阔,风劲扬帆正当时。

  如今的陶庄,镇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面貌脱胎换骨、村集体经济抱团壮大,陶庄人迎来了逐梦奋进的新时代。接下来,陶庄将继续以嘉善县“双示范”建设为契机,扛起浙北担当,奋楫时代征程,积极争当共同富裕排头兵,开创陶庄现代化建设新辉煌。

  这座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生态形势逐渐向好的钢铁小镇,正张满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更美好的未来,展现更多“窗口”风景。

转型风口:钢铁小镇实现二次腾飞

  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位于嘉善县西北翼的陶庄,汾湖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映照着沿岸的村庄。不远处的“两创中心”,重大项目接连入驻,开足马力,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很难想象,这个充满活力的汾湖小镇,曾经一度因为粗放的钢铁经济而“蒙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这方水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201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废钢铁产业整治攻坚战打响,陶庄镇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向废钢产业的乱象说“不”:为促进废旧金属产业提档升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陶庄镇对三大市场868户、主要道路沿线400多户废钢经营户,以及40多个废钢码头进行腾退整治,拆除违建30万平方米。

  但是,腾退整治只是开始,陶庄镇的心中有更宏伟的蓝图正在谋划。

  “陶庄的废钢产业历史悠久,陶庄离不开废钢,废钢也离不开陶庄。”陶庄镇党委书记冯雷表示,废钢铁是现今我国钢铁工业中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绿色资源,陶庄整治废钢产业不只为了腾退一个行业,而是为了促使该行业更好地发展,走出一条与生态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

  关一扇门,开一扇窗。产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也是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

  秉持着这样的初衷,2017年陶庄整合14个行政村资源,投资6亿元,共建陶庄钢铁产业园暨陶庄镇“两创中心”,内设废钢加工分选区、仓储码头区两大区块,同时成立嘉兴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负责园区运营管理,陶庄废钢产业开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镀金”之路。

  短短几年时间,“两创中心”内17幢标准厂房和17幢码头仓储用房已全部投用,198家钢铁经营户入驻。如今,放眼江浙边界的大寨河畔,一艘艘满载废旧金属材料的货轮驶抵码头,经过装卸、分拣、整理,废钢铁又络绎不绝运往冶炼企业。而负责运营的陶庄城矿公司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钢铁小镇‘二次腾飞’的同时,陶庄城矿也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内占有一席之地,是浙江省村镇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嘉兴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文荣介绍,自2018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陶庄城矿一直致力于做好产业集聚、合规经营,已成为全国闻名、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集回收、加工、利用、分选、配送等功能齐全的废旧金属一体化运行的循环经济基地。

  通过打造“集中收购、分部加工、统一对外”的中国废钢加工产业“陶庄模式”,创新避免交易过程中税源流失、经营无序等风险的“五控”闭环经营模式等,陶庄城矿取得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赢。2021年1月~11月,公司已完成废钢收购155.96万吨、54.49亿元,废钢销售160.19万吨、60.88亿元(含税),应缴税额7.25亿元。

  今天的陶庄,已经实现了从“废钢大堆场”到“美丽大花园”的华丽转身。接下来,陶庄还将充分利用“中国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标签,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三产融合共生、别具魅力的未来水乡。

迭代升级:创新驱动助力腾笼换鸟

  “你们的经营模式是对实现废钢行业规范化、正规化发展的有效探索。期待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不久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人员来到陶庄城矿,围绕双方合作的废钢日收购量、销售量以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交流,并对陶庄废钢产业给出了高度评价。

  陶庄镇与“中国钢铁巨头”宝钢的缘分渊源已久。

  为了做强做优“钢铁品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几年来,陶庄城矿与首钢、宝钢、南钢、鄂钢等30多家国内大型钢企建立废钢产销联盟。2020年12月,陶庄镇与宝武集团上海吴淞口创业园围绕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共同揭牌成立“嘉善陶庄—上海吴淞口新材料创新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使陶庄镇实现了建立域外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双零突破”,为加快产业转型注射了“强心针”。

  “陶庄作为嘉善北接江苏吴江的‘桥头堡’,将充分利用嘉善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双示范’的叠加机遇,加速产业结构优化,释放‘钢铁小镇’新活力。”陶庄镇党委书记冯雷介绍,近年来,陶庄镇以“两创中心”为核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全产业链规划产业发展,勾勒出一条日益清晰的未来发展主线。

  在“两创中心”边上,浙江致壮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幢幢生产厂房及办公楼拔地而起,再次刷新了陶庄工业项目发展的速度。作为嘉兴地区唯一的民营轨道交通企业,陶庄钢铁小镇产业转型提升的代表项目,浙江致壮的投产,是陶庄镇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陶庄地处长三角城市圈中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又紧邻高速、高铁,还有与我们公司相配套的钢铁产业,在这里建设新厂对我们来说是极有利的。”浙江致壮常务总经理董海介绍,浙江致壮是上海致壮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船舶设备的生产销售以及电器设备的制造加工。今年2月,嘉兴市举行了有轨电车首列车接车暨列车命名仪式,浙江省首列有轨电车“南湖号”车厢正是该公司生产的。

  回眸过去,陶庄镇正如这辆飞驰的电车一样,驶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轨迹:

  通过“筑巢引凤”,致壮轨道交通、洁顺滤清器、大隆特材、爱鑫机械等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实现外资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零突破”;总占地120亩的小微企业园初具规模,以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产业导向,集聚规上企业12家,全镇规上工业产值预计至今年末可达90亿元以上;陶庄城矿公司连续3年荣获“年度全国优质废钢加工配送企业”称号,“陶庄指数”已成为华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废钢交易指数……

  令人惊叹的是,一度遭遇危机的“钢铁小镇”,通过产业的“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之路。眼下,陶庄镇不仅产业升级再添“新翼”,废钢交易也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推动废钢铁、铸造等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陶庄镇将继续在数字化浪潮中奋楫扬帆,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根基。

统筹城乡:富民增收描绘共富图景

  风起长三角,扬帆正当时。当前,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界点的陶庄,通过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陶庄模式,参与扛起共同富裕路上的“浙北担当”。数据显示,2020年嘉善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02:1,其中就有一份“陶庄力量”。

  “我们为经营户关上了一扇门,也打开了一扇窗。通过保留原有的产业根基和部分就业岗位,同时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两创中心’已经成为了陶庄镇奔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陆文荣介绍,从建立之初,“两创中心”就保障了原有经营户的利益,且通过“退散进集”,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搬进这个市场后,就不用日晒雨淋了,生产条件比原来好太多了。”林杰是首批入驻陶庄镇“两创中心”的经营户之一,签署完腾退协议后,他拍租了两套共计400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经营废钢圆饼材料。他告诉我们,以前陶庄以圆饼为主的经营户有一两百家,如今腾退入园的只有50家,市场份额大了,前景更好。为了方便经营户经营,园区还设置了电子计量、厂区行车、金属液压打包机、起重运输车辆、门式辐射检测仪等设备,满足经营户的需求。

  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一是构建橄榄型的分配结构。除了吸引优质经营户之外,“两创中心”还保障了一部分原“三大废钢铁市场”、废钢码头工作人员的就业岗位,并以“两创中心”为纽带,带动上下游配套,使得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在保障原有从事传统产业群众收入不减少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群众收入不断增长、中等收入人群不断扩大,为打造“橄榄型”社会贡献力量。

  “共同富裕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在陶庄镇发展的过程中,单个人或者单个群体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陶庄镇党委书记冯雷说,“两创中心”原本就是陶庄镇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的项目之一,其发展壮大不仅使经营户受益,更带动了嘉善县跨区域的村集体迈向共同富裕。

  据了解,“两创中心”由镇村两级共同建设,包括陶庄镇3个、天凝镇4个共7个经济薄弱村和陶庄镇的6个一般村、1个水产养殖场,以土地资源入股方式,采取镇主导、村参与、公司运营这一形式,开创了村集体“零现金投入、零财务成本、零管理风险”增收新模式。以汾南村为例,通过土地入股,2020年分红19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入股前实现增长近400%,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

  以“两创中心”为支点,通过转型升级使镇级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镇域产业格局重塑。下一步,陶庄镇还将实现翔胜工业区的“腾笼换鸟”,谋划建设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省级标杆示范创业创新区,力争在2~3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的目标。

民生为本:宜居宜业打造美好家园

  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陶庄镇的汾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浙北大地,9700亩的水域已经成为全国逐梦的水上运动训练及比赛基地、亚洲赛艇锦标赛比赛场地。天气晴好的时候,运动健儿们驾着一条条皮划艇从水面掠过,上演着水上的“速度与激情”。

  自废钢行业整治以来,陶庄镇壮士断腕、重整山河,矢志逐梦生态绿色,描绘一幅“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精彩画卷。

  通过原三大废钢市场及废钢码头、县桑苗场、丁家园区等区块腾退整治,累计腾退经营户1200余户,复垦复绿土地超475亩。在低端产业“退散进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创建,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全面改善的华丽转身。

  占地16.4亩,宛如一条“绿色飘带”环绕村委会大楼,内设小型广场、休闲座椅、树木科普区,榉树、银杏、香樟等树木高低错落,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去年6月,位于陶庄镇陶庄村的科普公园正式建成。该公园也是陶庄镇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围绕“水文柳溪,善美陶庄”的愿景定位,2019年底,陶庄镇正式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各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使城镇功能品质有效提升。陶庄集镇、汾玉集镇功能区面积拓展至2.57平方公里,建成城市客厅、了凡主题公园、柳溪书房等标志性城镇节点,谋划多年的镇养老服务中心正式破土动工,中心镇区面貌显著改观。

  如果将目光从城镇延展到乡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似幻的桃花源景致,如今在陶庄镇的美丽乡村中真实展现。

  “‘美丽乡村’拥抱‘美丽经济’大有可为。”在汾南村野绿港家庭农场,女主人岑晓红对乡村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作为嫁进姚溇的媳妇,她和丈夫在这里开办起集休闲渔业、桃林种植、餐饮农家乐、禽类养殖、果蔬采摘等为一体的农场,还为周边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提供就业岗位。

  在汾南村,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村民像岑晓红一样种上了果树、办起了农家乐,过上了好日子。汾南村也因地制宜,将姚溇打造成了旅游景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逐步形成了一条集吃、住、行、游于一体的汾南村特色旅游服务链,曾经冷清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带领着村民走向高品质生活。

  城镇繁华、乡村美丽。如今的陶庄镇,经多年接续努力,已写就一首城乡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诗篇。陶庄镇还千方百计办实事、暖民心、惠民生,使民生福祉惠及广大新老陶庄人,传递出这座美丽城镇的善意和温暖。

  交通上,不断完善公交网络,嘉善吴江跨省公交310路开通;民生上,提供556套公寓房的安置房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已进场施工;医疗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2%和99.5%以上;还有,了凡善文化节、汾湖民间艺术节、汾南文旅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连不断……

  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来定义的;一座城市的成就与荣光,是靠奋斗来创造的。致力民生谋幸福,聚力转型强动能,陶庄正以“向未来出发”的姿态,努力贡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典范的“陶庄力量”。

陶庄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目标

  ■ 致力打造绿色智造强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转型、产业振兴,狠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质效、平台能级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争先晋位,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到202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产值超1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3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市镇(街道)中上水平。

  ■ 致力打造文旅休闲重镇。坚持发挥本土特色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汾湖自然禀赋优势和了凡故里历史人文优势,以高定位风景线路、高标准文旅节点、高成色文化品牌等为核心的文旅休闲体系基本建成,在促成本土风情人文保护提升的基础上,使文旅休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 致力打造美丽宜居新镇。坚持生态陶庄、品质镇村目标定位,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城乡融合度明显提升,镇村特色化发展取得更大进展,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生动呈现。高标准完成水美乡村、乐水小镇系列整治创建。

  ■ 致力打造和谐幸福美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完善全方位多领域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向着嘉童善育、嘉学善教、嘉康善医、嘉城善居、嘉养善孝、嘉慈善助、嘉德善行的品牌定位靠近、做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 致力打造党建特色名镇。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到2025年,红映柳溪党建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力争成为县域党建的新名片,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升华。

  陶庄城矿公司

  嘉兴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是嘉善陶庄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的国有全资公司。陶庄城矿公司自2018年4月运营以来,产业集聚发展效果显著:

  ■ 2018年4月~12月实现废钢销售1.8万吨,销售额1.57亿元,纳税1929万元。

  ■ 2019年全年,公司实现废钢收购31.35万吨、8.97亿元,废钢销售20.4万吨、7.14亿元,纳税7560万元。

  ■ 2020年全年,公司累计完成废钢收购129.38万吨、32.65亿元,废钢销售119.49万吨、33.87亿元,纳税4.26亿元。

  ■ 2021年1月~11月,公司已完成废钢收购155.96万吨、54.49亿元,废钢销售160.19万吨、60.88亿元(含税),应缴税额7.25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可实现废钢销售165万吨,含税销售额超65亿元,应缴税额超7.5亿元。

  所获荣誉

  ■ 陶庄城矿公司于2018年1月完成了ISO9000质量、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于同年9月成为工信部第六批“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

  ■ 2019年12月获得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称号,多次获评全国优质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并成功夺得“嘉善县2019年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杰出贡献奖”。

  ■ 2020年12月,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 2021年初,陶庄“钢铁小镇”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成功入选“美丽浙江绿色发展十佳示范案例”。

  专

  家

  点

  评

  ■ 陶庄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地百姓”为着眼点,借助“强村计划·飞地抱团”项目,整合多村资源,共建钢铁产业园暨“两创中心”,成立镇企作为经营主体,采取“镇主导、村参与、公司运营”的模式,取得了镇财政收入、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

  成为全国体量最大和浙江唯一的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中国陶庄废钢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观……这些无不说明陶庄城矿公司笃定创业创新,敢为与时俱进的时代弄潮儿。

  当前我省正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陶庄模式,给当下为推动共同富裕寻求路径的各地各单位提供了鲜活的学习借鉴样本。

  ——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胡剑锋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嘉兴陶庄镇:争当共同富裕排头兵 2021-12-16 浙江日报2021-12-1600007;浙江日报2021-12-1600013;浙江日报2021-12-1600014;浙江日报2021-12-1600015;浙江日报2021-12-1600019;浙江日报2021-12-1600010;浙江日报2021-12-1600022;浙江日报2021-12-1600030;浙江日报2021-12-1600026;浙江日报2021-12-1600029;浙江日报2021-12-1600027;浙江日报2021-12-1600028 2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