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平台集聚势能 创新提升质量

新昌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以新姿态助推新昌经济再上台阶

  今年5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新昌经济开发区)列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浙江省开发区(园区)》名单,这标志着新昌高新园区与新昌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园区”)的合并工作,得到了省级层面的认可。

  园区合并,集聚了更多的资源要素,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空间,为”再造一个新昌工业”宏伟目标提供了可能。

  顺势而为,园区以“六个大”为引领,创新招商理念,优化营商环境,并初步取得了较为优良的成绩。

  与此同时,园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再造工作流程,大力提高办事效率和精细化程度,让企业深刻感受“小县城大科技”的魅力所在。

大平台集聚大产业 大园区能有大作为

  近日,新昌高新园区第四届“清廉高新”廉运会暨“清廉科创”联合工会活动举行。这是高新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合并后的第一届联合工会。“通过工会等活动,使得干部关系变得更为融洽,也能更好开展工作。”高新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溢强介绍说。

  新昌地域狭长,位于新昌县城两翼的新昌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园区,集聚了全县90%以上的工业经济。但由于两地间隔较远,不少企业两边都设有工厂,办事需要来回跑,不利于整个新昌地区的发展,园区融合成了必由之路。去年以来,两个园区自我加压,根据省市两级相关政策导向,快速有序做好融合准备工作。今年上半年,新昌高新园区与经济开发区顺利实现合并,完成了规模和发展能级齐跃升,为新昌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多维度内生动力。

  机构的融合只是开端,工作流程的再造以及园区间干部的整合,才是形成合力的关键。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对全体干部提出了“大园区要有大格局、大园区要有大融合、大园区要有大担当、大园区要有大手笔、大园区要有大胸怀、大园区要有大保障”6个方面的要求。以培育产业主体和支柱产业、壮大园区经济为目标,打破阻碍发展的行政壁垒和各经济单元间的界限,融合各方优势,实行一体化运行的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

  如今,园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待编制完成后能更好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园区发展空间扩大后,将有效缓解用地空间逐渐见顶和产业发展不断增加的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使园区布局更加完善和合理。”园区资源规划局负责人徐帆说。

  园区深度融合还促进了政务服务不断深化。针对企业引才难等问题,园区设立了科技人才局,服务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科技研发平台,招引人才等。此外,为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革,今年6月,园区成立了数字化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

  此外,作为新昌县检察院“检察联络站”,检察机关通过数据研判精准对接企业的司法需求,提供个性化“检察服务”和“检察方案”,给企业发展“安装”法治“扩展包”,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拓宽招商渠道 提质增效再上台阶

  两个园区顺利合并,并不是最终目标。如何整合资源,招引优质项目,助推新昌经济再上一个台阶,是摆在新昌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强后劲,也是园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园区管委会主任何溢强说,目前,园区70多个产业项目建设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8月13日上午,总投资14亿元的浙江傲利年产120万套智能座椅建设项目在新昌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该项目主要生产高铁座椅、按摩椅、功能单椅,市场前景广阔,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8亿元。与此同时,另一家偏向于健身、保健领域的智能按摩椅企业爱玛康也已经落地。

  这是新昌创新招商引资后的一个案例。由于新昌上市企业众多,且土地资源贫乏,过去,园区招商一直偏向于“内部消化“,即留住本地优质大企业,较少尝试去其他地区招引好项目。如今,在继续留住本地优质企业同时,园区创新提出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新思路,且都做出了一定成绩。

  新昌是轴承之乡,聚集着500多家轴承企业,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低散乱”问题,需要一个产业龙头作为指引。为此,园区招引了全球轴承龙头企业斯凯孚(SKF)来到新昌,建立了球轴承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斯凯孚的到来,大大增强了新昌轴承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了新昌作为全国轴承之乡的影响力。

  总部位于宁波的固安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锻压机械制造商企业,今年被成功引入园区。在引进固安力的同时,园区招商部门工作人员从固安力相关负责人口中听说,宁波还有一家与固安力同为机械冲床行业的优质公司念初机械工业,也有扩大生产的意愿,于是又前往宁波与念初进行洽谈。最终,园区干部的真诚打动了念初,念初也落户新昌。“这是以商招商的模式,这些细分领域行业,圈子不大,相互有信任感,引进一家后,很有机会引进他们的同行或者上下游关系的企业。”新昌高新园区招商部门工作人员说道。

  今年以来,除了傲利、固安力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外,集数据服务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几米物联网科技园也在园区落地,国内“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与新昌签约,落户新昌数字产业集聚园,科大讯飞也同样选择落户数字产业集聚园。

精细服务提升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再造工作流程

  招商选资、推进项目建设,都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合并之后,两个园区相互取经,扬长避短,通过完善硬件配套设施、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不断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分。

  今年8月20日,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座谈会上,三花项目负责人丁伟洪说起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一个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材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明年4月投产,但用电量较大,希望有一套稳定可靠的用电方案。随后园区很快与电力、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接,提出了35kV开关站初步建设方案,待土地指标落实后,园区保证在一年内完成建设并供电。会上,园区和各项目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针对企业提出的供气供电、道路配套、项目验收等15个重点问题,一一给予了回应,所有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落实责任,限时办理。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过去许多小微企业或者创新型企业,较难落户新昌。园区管委会投资建造海创大楼,针对偏向楼宇经济的创新科技型企业。同时建造小微企业园,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便利。“由于用地指标紧张,小微企业园一般是5~6层的厂房,适合小规模生产的企业。”

  企业遭遇用工难,园区有什么可以帮忙?园区曾对新昌企业用工进行过调查,在9万余名产业工人中,有1.5万名为外来务工者,他们的住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园区在梅澄、大明市等区块规划建起了配套的职工之家、人才公寓等,帮助企业解决职工住宿难题。

  “围墙内的事情协助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情园区办”,这是园区服务企业的一大宗旨。为有效分流五四桥和潜溪江大桥的车流量,缓解两个堵点的交通压力,加强南岩区块和七星区块的联系,南岩路过江畅通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中,这也是新昌县首座过江隧道。为了给新昌及周边县市企业提供高质量配套物流服务,位于大明市区块的新昌义甬舟大通道物流园即将规划建设。该物流园将充分利用义甬舟大通道和金甬铁路的便利交通条件为企业提供服务。听闻这些项目规划,可明生物、京新药业、中财管道等相关企业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数字化改革,是园区流程优化再造的一个核心手段。“园区的数字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口,围绕企业所急所盼和园区管理所需所要,构建场景。”园区数字化服务中心主任葛东栋表示,他们围绕“需求梳理、多跨应用、实现目标”3个重点,引导各科室从“我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得到了什么”3个角度思考,建设“小切口、大牵引”、实用有效的应用平台。

  为推进项目更快落地,去年开始,园区专攻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全面梳理项目推进流程,探索路径再造,推出了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办法,依据办法打造数字化平台。通过前置服务和并联并审,提升审批速度;建立实时监控,确保项目进度;开展节点预警,落实责任清单。

  为精准服务本地轴承块状经济,实现中小轴承企业降本增效,园区探索“工业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出轴承行业原材料集采平台2.0版。今年,有22家企业参与集中采购交易,累计交易额1.6亿元,降低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3%~9%。该项目在全省数字经济系统应用场景大赛上获得全省二等奖(第4名)。

  园区其他应用平台如闲置厂房信息平台,“一码管地”管理平台、公权力运行预警平台、“碳达峰碳中和”应用等正陆续建设中。园区坚持急用先行、攻坚突破,加快进度、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扎实推进多跨场景重大改革,精准、有力、高效抓好重点场景应用建设。

  (本版图片由新昌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平台集聚势能 创新提升质量 2021-12-16 浙江日报2021-12-1600008;浙江日报2021-12-1600011;浙江日报2021-12-1600014;浙江日报2021-12-1600010;浙江日报2021-12-1600018 2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