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碳账户“底座”
衢州市碳账户建设专班综合协调组组长 周海华
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我们需付出一系列的艰苦努力。在此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基层政府推动“双碳”工作,要坚持以问题、需求、改革为导向。
从企业角度看,各方对企业用能有诸多约束和限制,企业对节能降耗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缺乏精准的计量手段、科学的评价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政策,企业主动减排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
从市场角度看,以市场化的力量主导碳减排,决定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还不够明显,碳减排涉及的科技研发、设备设施改造的前期投入,减下的碳排空间获取的收益分配还没有成熟的方案。
从政策角度看,政策制度供给创新不够,推动区域低碳发展的财税、投融资、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较为“碎片化”,未能形成政策集成“一本账”。
衢州作为重化工业产值占比70%以上的高碳产业区,如何主动“破题”,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目前,衢州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从打基础开始,建立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的碳账户,摸清碳排放“家底”,辅以碳核算标准建设,开展贴标评价,精准绘出各社会主体碳排放的“全景地图”。
正因有了碳账户这一“底座”,大量的场景应用在此基础上衍生。比如碳账户金融就成了一把“金钥匙”,它可以贯穿所有的场景应用,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大的融资支持。
因此,选准切口、找到载体,是“双碳”落地见效的重中之重。从衢州的实践来看,应运而生的是碳账户,承载的是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彰显的是共同富裕的初心。我们注重改革统领,以“碳效论英雄”,通过扎实的碳账户建设,在推动碳减排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减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真正实现数字赋能、低碳发展、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