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健康浙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坚持走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

六十年间千万方,缀玉联珠著华章

  60年前,当浙江中医学院在老浙大校园舜水馆开出一个小小门诊部时,谁都不会想到,多年以后,门诊部嬗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幼苗渐成参天树,站上了浙江中医界的前列——

  作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医综合性医疗机构,该院汇集了浙江省众多的业界名医大家,浙江至今仅有的两位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曾经在该院问诊把脉的场景、第三届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如今在该院悉心传道授业的镜头,就是该院别样的风景线;

  作为公立三级中医医院,连年的国家级绩效考核,中山医院均位居前列,在全省数一数二,是浙江省中医龙头医院之一;

  作为中医诊疗优势特色技术支柱的针灸推拿,中山医院高居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全省1000多万老人热切关注的中医康复,中山医院的综合水平全省第一;

  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直属附院和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中山医院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中医人才,堪称“浙江名中医的摇篮”、针灸推拿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作为省级中医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雄厚实力为后盾,以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承担疫情防控、对口帮扶、援非援疆援黔、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等重任……正所谓,六十年间千万方,缀玉联珠著华章。

初心+创新,60年守正中不断升华

  在浙江省中山医院走访,说到历史,听到最多的便是“当年一个小门面,做成如今大医院”的感慨。而该院党委书记马慧娟和院长林咸明一致认为,60年大道前行,有5条主要因素: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大环境支撑;中医姓“中”理念与方向的锚定;守正与创新并重发展思路的坚守;全体员工对“恒德仁术 同心同行”核心价值的追求。“成立门诊部的初心,就为了‘医教相长、传道济民’,而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必定有这5个因素在起主导作用。”马慧娟说。

  回首来时路,这样的成功印记清晰可辨:

  2003年,门诊部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部系合一”,建立了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

  2006年,随着浙江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08年,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浙江省中山医院在改革大潮中横空出世,以全新的形象和势头,拉开了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大幕;

  2016年,紧抓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的战略性机遇,增设滨江康复院区,开启“一院三区”发展新时代;

  2017年,以全国领先的三大强项为基础,作为“发起人”牵头组建浙江省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康复专科联盟;

  2018年,获批成立浙江省脑卒中中医康复防治中心、脊柱病中医药防治中心;

  2021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承载着重大技术创新重任的全新平台——科技综合楼,将在该院60周年庆当天启用。

  在杭州市繁华的庆春路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路交叉口,一幢15层高楼上,“浙江名中医馆”6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是一个称得上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省级层面经典案例,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经原省卫生厅批准,集中医诊疗、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学术交流、技术传承等于一体的名中医馆,是浙江省中山医院庆春路院区职能承载的最强支撑。

  名中医馆由第一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组织创立,旨在以中医馆作为浙江中医药改革创新的重大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医名家,发挥名医聚集效应,提升中医药服务全省百姓健康的质量。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里真的成了一个我省中医名家最集中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的医学翘楚、大师被老百姓广为传颂——国医大师葛琳仪,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岐黄学者、针灸大家方剑乔,国医名师、方剂学大家连建伟,针药并济的儒医姚新苗,推拿圣手范炳华,“佛心妙手”何若苹以及陈木扇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陈学奇等。患者一走进名中医馆,迎面就有可能见到名闻遐迩的中医大家……师者云集,后学者众,创新在守正中不断升华。

  就这样,怀着为民初心,中山医院不绝创新,大到体制机制改革,小到流程设置优化。

  网络医院眼下当红,而中山医院3年前就创设了 “网上名中医馆”。“这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的深度融合,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从预约挂号、线上咨询、问诊、开方、审方、移动结算、药品配送到诊后随访、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闭环。”马慧娟谈及“陈年往事”,说中山医院还是全国中医线上诊疗“先行者”。如今,中山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体系,以及全周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服务改革,这棵智慧之树正在“中山”沃土上茁壮成长:

  智慧医院建设的系统推进,正在改造着中山医院的就医流程、服务模式和管理体系——全面升级HIS、电子病历系统、病案质控系统;完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和科研数据中心建设,实现集约化管理和移动端办公;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决策模型;加快构造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中心……

传承+育人,60年特色花开杏林春

  开车沿着杭州中河高架向南,从复兴大桥西望,你可以看到钱塘江畔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建筑群。这是浙江省中山医院与浙江慈爱康复医院共同组建,并由中山医院负责同质化运行管理的浙江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即该院滨江康复院区。作为浙江省康复医疗示范基地、康复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康复医学对外合作交流基地,院区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交融、亚专科细分、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质量同时关注的临床康复一体化建设。

  也正因为其特色鲜明,并领跑全国中医药康复专业,国内外著名的康复机构美国杜肯大学、美国南阿拉巴马州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等纷至沓来,伸出合作之手。

  该院历任领导班子都清醒地认识到,中医是中山医院的立院之本。唯有坚持中医姓“中”,走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定向发力,久久为功,才能造山筑峰,成就事业。

  事实上,对于中山医院来说,“点突破、面提升”式的中医特色建设,始于医院重组冠名“中山”的当年,2008年。以针灸、推拿、骨伤、康复、治未病、老年病等中医特色专科为先导和重点,中医脑病、呼吸、肿瘤、风湿肾病、脾胃病、妇科、儿科、乳腺甲状腺外科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科为两翼,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中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近视眼防治,以及精准医学、微创外科理念引领下的肿瘤靶向治疗、经脐单孔“无痕”疝修补等领先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以更好解决临床问题和人才梯队、批次建设相协调的机制,全面推动特色建设。

  这是一个让业界津津乐道的故事。针灸是该院的两大标志性品牌学科之一。为了强化针灸特色,打造全国针灸高地,该院放下身段,主动当学徒,选派医生到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去收集、学习当地特色针灸技术。结果是,“除了一般的针灸,飞针、头皮针、腹针等全国特色针灸技术,后来在中山医院都可以体验到。过去我们学习过的医院,反过来派人向我们学习了。”如今的中山医院,拥有50余人的针灸硕博士团队,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成了真正的“国家队”——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奠定了在全省、全国的“龙头”地位。

  去过浙江省中山医院就医的病患和家属,无论进入哪个院区,都强烈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中医味”。统计数据表明,中医药服务占比,中山医院连续多年高居全省榜首。

  中山医院至今13年的中医特色建设,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10余个,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创新团队、省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康复能力规范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作为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除承担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任务外,该院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培养点、硕士培养点超过了两位数,为省内外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中医人才。

服务+任务,

60年情系百姓康健梦

  江南初冬暖,天山早飞雪。

  近日,八千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来了电话,浙江省中山医院派驻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与本院联系,商量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援疆效果。

  类似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浙江省中山医院。

  立院60年,以医济民的情怀,始终涌动在这家医院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心里。浙江省中山医院是我省最早开始将医疗资源、人才下沉的省级医院之一,从2013年承担此项工作起,该院已通过全面托管、重点帮扶、对口支援、专科合作等形式,先后帮扶了省内9家中医院,远至浙闽边界的庆元县中医院,近到10余分钟高铁路程的德清县中医院,都留下了中山医院专家们的足迹。省域之外,该院还承担了贵州省赤水市中医院的对口支援任务。

  我省2名中医在四川大凉山做了一件暖心事——开展巡回医疗活动,这是中山医院医生参与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众多感人故事中的小小一个。

  这样的故事,还在国外书写。

  2年前的11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刚落幕,一个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作就来了:“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州地区医院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是中山医院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也是浙江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响应党中央“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号召成立的首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意义重大。

  这个中心,开设了多个中医诊疗区,可开展针灸、推拿、康复、功法、放血、拔罐、盐浴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颈源性头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痛经、膝关节炎、脑瘫、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该院派驻的医疗专家在当地医院开展中医技术推广,并通过健康讲座、教授养生功法“八段锦”,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的中医治未病理念传递给白俄罗斯民众。短短两年时间,众多白俄罗斯居民体验了中医的神奇,“去看中医”几乎成了当地居民生病时的常用语。

  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的建设,得到了中白双方的高度肯定。中心既是浙江省与白俄罗斯医学领域交流的平台,也是两国人民在文化领域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心的滚动建设,稳固了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白俄罗斯的友谊桥梁,并由此推进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及中医药国际化步伐。此外,中山医院还承担了中国-罗马尼亚中医药中心建设任务,选派人员赴古巴、日本、法国、葡萄牙、阿塞拜疆、新加坡、美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派出医务人员赴纳米比亚执行援非医疗任务,积极推动传统医学走出国门,获得点赞无数。

  医院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就是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对于一个省级中医医院来说,必须始终坚持医院的公益属性,全力服务好百姓健康。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该院上下书写了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全院15个党支部255名党员集体请战,76名党员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参与制订《浙江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研制推广抗疫中药制剂15万份助力复工复产复学;根据国家卫健委部署,牵头组建由省内100多名专家组成的浙江省心理咨询服务队伍,面向全国公众开通3条心理援助热线,为百姓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派驻纳米比亚和罗马尼亚的3名青年医务人员,积极投身海外抗疫。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中山医院再一次走在全省前列。优化服务流程,加快环境建设;完成医保电子凭证、舒心就医、西湖益联保、三代社保卡等项目改造;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搭建一站式聚合支付平台,扎实推进刷脸就医、医后付、一站式医事服务、用血服务不用跑、健康医保卡、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等十项举措……老百姓从中得到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统计表明,中山医院门诊病人满意度和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排名省级医院前列;看病少排队“心”级指数,排名省级医院前列。

  笔者在中山医院采访时看到的一个细节是:该院把原本固定的花坛,做成了移动花坛,目的只有一个:随时方便患者。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医院就医,会有怎样的温暖感受。

  “浙江中山,杏林满园,实践了多少健康的梦想;求是求本诚信创新,让爱的真谛在天地间传唱……”一首院歌,正是浙江省中山医院走过的60年、将走的下一个60年最好的写照。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16 六十年间千万方,缀玉联珠著华章 2021-12-14 浙江日报2021-12-1400006;浙江日报2021-12-1400007;浙江日报2021-12-1400008;23491130 2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