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刊

宁波17年派出39321名农村工作指导员

帮到点上 扶到心里

王丹静 勇祖轩

  “村里还有什么需求,就跟新一任的农指员说。”见到阔别已久的村支书,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的竺石磊拉着他的手仔细嘱托。不久前,竺石磊和四名同事相约来到余姚市棠溪村,因为他们有过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村工作指导员。

  从全域到精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一到组团,17年来,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成为宁波联系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帮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共同富裕的幸福路上扎下了根,也结出了累累硕果。目前宁波已派出39321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其中市级选派1548名。

  17年一任接着一任干

  2008年,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和棠溪村结为帮扶共建单位。首任农指员进村,头件事就是修路。2011年5月,一条打通经济动脉的棠溪公路建成通车。

  “帮到点上,才能扶到心里。”2015年,竺石磊作为第六任农指员到任。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他,帮着修建停车场、设置农村公路标志牌、给老车站路面铺设沥青……当他“交棒”时,村子不仅完善了公路大循环,还完成了村路小循环。

  有路,村就“活”了。棠溪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新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变化:“村子这些年从负债到创收,村民收入增加了10倍左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精准帮扶,不只是棠溪村。自2004年起,一任接一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飞赴宁波的山海,沉到广阔农村的新舞台上各显身手。

  “我们将接好接力棒,把汗水撒在希望的田野中……”今年9月,在宁波市派村第一书记和第十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动员会上,来自宁波市经信局的冯学军代表发言。

  眼下,新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已整装启程。此次在宁波市级选派的120名和区县(市)选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中,同步遴选了100名符合条件的中共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更大力度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从单一式帮扶

  到组团式帮扶

  收到隔壁村农指员的求助短信时,象山高塘岛龙珠村农指员汪财生正在田间给农民讲课。短信说,一位瓜果种植大户遇到了麻烦,急需检测土壤成分。讲课结束后汪财生便带上工具,前往隔壁村取样本。

  “技术服务是流动的,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汪财生是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实验中心主任,这些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高塘岛,从龙珠村起步的红心火龙果种植技术也跟着他成为高塘岛的明星产品。

  从单一式帮扶到组团式帮扶,汪财生的感受尤为深刻:“以前各管各的,现在抱团共享服务、平台、资源,实现了跨区域协作。我们这一片的农指员,连下乡都约着一起!”

  农指员还组建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宣传等多个专业服务团队。余姚市组织有专业技能的农指员进村入户,结合村户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组团帮扶措施;奉化区农指员则组建电商平台服务团队,协调联系电商企业,集中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

  今年,宁波的组团式帮扶又有了新变化。第十三批农指员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国企、高校和金融机构,队伍里新增了一大批懂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建设规划的农指员。

  【观察者手记】

一线磨炼成长成才

王丹静

  驻村帮扶,是一段经历,是一份体验,更是一份财富。只有迈过语言、生活、交通、家庭等一道道“关卡”,克服打破原本工作生活节奏后的种种不便和困难,沉到一线的农指员们,就能在广阔农村里努力汲取成长成才的养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可以说,在深入山区海岛村庄、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劳动“零距离”的过程中,来自各个单位部门的年轻干部从“带着感情做”到“做出感情来”,既磨练成了“一身汗两腿泥”的“编外村民”,也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17年来,宁波各地各部门坚持“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工作导向,把驻村帮扶制度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一大批干部在驻村岗位上熟悉了基层、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能力。特别是一批年轻干部在过程中接了地气,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

  经历磨炼方成长,努力付出有收获。据统计,近两年来,近五分之一的宁波市派农指员被提拔重用。其中,宁海县直接把驻村干部的实绩表现作为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93名第一书记因表现优秀得到提拔、648名农指员获评省市荣誉。

  (作者为浙江日报宁波分社记者)


浙江日报 专刊 00020 帮到点上 扶到心里 2021-12-10 浙江日报2021-12-1000005;浙江日报2021-12-1000006;浙江日报2021-12-1000007 2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