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创新浙江

践行初心使命·矢志自立自强

致敬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

  12月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科技厅联合指导开展的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发布仪式在杭州举行。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经广泛发动、公开征集、资格审查,共有184人参评,投票产生10位获奖者。他们中有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专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报国者;有攻坚克难、勇攀科研高峰的创新领军者;有积极推动中外科技资源交流和合作的“科技合作铺路人”;有用丰硕的科技成果造福民生的科技服务者,代表性强、覆盖面广。

  丁巍伟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5年至今,丁巍伟一直奋斗在海洋科学考察的第一线。16年来,丁巍伟坚持基础研究与海上探测紧密结合的创新原则,在海洋科研领域从事一线基础调查与研究,并将所获得的创新型研究成果转化至实际生产中。

  丁巍伟参加了包括西太平洋综合地球物理在内的十余个海上调查航次,海上工作天数达600余天,获取了大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作为海洋二所唯一代表先后参加了国际地球科学界最为著名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的两次南海钻探航次,获取了大量岩心数据与样品。

  丁巍伟在东海进行的地质与地貌特征的研究,为我国东海外大陆架海域划界提供技术支撑,也为2012年我国向联合国划界委员会提交的《东海部分海域外大陆架划界案》作出贡献;其在渤海、南海的成果已应用至中石油大港油田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生产实践中,为我国边缘海的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和战略性方向作出积极贡献。

  王克剑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王克剑是此次“最美科技人”中最年轻的获奖者,但这位“后浪”一举攻克了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圣杯”难题——无融合生殖,建立了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王克剑立志于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动放弃出国深造机会,扎根水稻所工作。在认识到固定杂种优势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后,王克剑迎难而上,把无融合生殖这一难题作为研究团队的主攻方向,密切学习追踪生殖发育相关领域的科技最前沿,同时在水稻中开展相关的探索工作。在经历多次失败、反复总结经验后,于2019年建立了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水稻种子,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科学界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该项成果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并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如此点评道:“这项克隆种子技术将改变农业产业进程,有望颠覆育种产业形势。”

  Sitlivy Dmitry

  (西特里维·德米里特)

  浙江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浙江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实现氟化工产品替代进口、破除垄断的目标,这背后,来自俄罗斯的西特里维及其团队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氟化工产业遭到西方技术封锁,原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设计院总工西特里维带领中俄专家团队加班加点,耗时3个月解决了中俄两国工业标准差异问题。之后在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西特里维身体力行克服重重困难,其参与研发的悬浮造粒料、分散树脂等多项新产品和新成果打破了国际贸易绿色环保壁垒,弥补了我国氟化工领域的空白。

  西特里维是此次最年长的“最美科技人”获得者,90岁高龄仍坚持工作。27年来,他见证、参与了巨化氟聚合物产业从一片农田起步,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全过程,并帮助巨化集团等多个企业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助力中俄化工产业合作走向深入。

  刘文超

  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语音识别人机交互装置、目的层楼群控系统,以及疫情期间诞生的无接触式按钮、智能召唤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电梯的智能技术,都是刘文超及其团队研发而成的。

  2008年,刘文超创办了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电梯的研究,研发的诸多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扶梯产品中,为中国广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一流的智慧产品及服务,也为国家倡导的制造产业优化与转型贡献了力量。13年来,刘文超带领研发团队取得的研发成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转化的研发成果夯实了西子电梯在电梯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推动行业向“智慧电梯”方向升级发展,让中国民营电梯制造业也能达到外资电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刘 旭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作为科研工作者,刘旭在光学研究之路上取得累累硕果,为我国超分辨光学显微及高清投影显示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990年在法国获博士学位后,刘旭回国潜心超分辨光学成像的基础方法与工程实践研究,注重产学研融合,提出的虚拟波矢调制光学显微技术、光学移频超分辨、FED与移频超分辨相结合的新方法被评为该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作为“973纳米分辨快速光学成像机理与技术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刘旭联合国内光学显微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与产品,实现了我国高端显微镜及部件的产品化,打破我国高端显微镜为国外企业所垄断的状况,使我国的高端显微镜走向市场、走向国际。

  同时,刘旭一直从事光学薄膜与光学成像方面的教学工作,创立了全国大学生光电竞赛,倡导组建“王大珩”班,致力培养高水平光学专业人才。

  孙 钧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

  孙钧从事水果科技推广与产业发展指导工作30多年,对浙江“精品果业”创建发展、水果科技创新转化、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作出重要贡献。

  孙钧率先研究提出“打造精品果业”的浙江水果转型升级思路,引领我省现代果业高水平发展。积极创新果树生产技术,主持完成的有关柑桔、杨梅、梨等多项科研成果有效解决了生产关键问题;集成推广水果设施栽培、控产提质、完熟栽培、冷链物流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推动了水果科技水平的提升,使我省“精品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近5年来全省精品果率提高20%。孙钧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长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结对主体科技帮扶,用自己的科技知识服务生产一线,助力广大乡村实现了绿水青山果满园,增产增收奔共富。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

  不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还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都离不开地下“开路巨人”——盾构来“开山凿路”,而我国首台盾构装备就是由杨华勇及其产学研团队合作研发的。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依赖于国外二手盾构或是高价进口新盾构,这成为当时困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难题。作为流动传体与控制领域专家,杨华勇带领浙大师生常年到访企业厂房、施工现场,经过10多年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国产盾构装备成为世界名牌产品,打破了“洋盾构”从技术到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自主设计制造盾构的大规模应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杨华勇在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理论-原件-系统-装备-应用”完整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机电液装备的自主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周则威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周则威坚持科技创新20年,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根220kV光电复合海缆,解决了新能源海上风电输出的瓶颈问题;研制出世界首根500kV光电复合交流海底电缆,逆转了我国超高压电力跨海输送依赖进口的局面。

  由于海底环境恶劣及诸多不确定因素,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技术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项困难复杂的大型技术工程,我国110kV及以上高压海缆全部依赖进口。为突破这项高难度技术,作为团队骨干,周则威率队反复考察、周密论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于2010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根220kV光电复合海缆,解决了新能源海上风电输出的瓶颈问题,满足了岛屿大型用电的需求。

  2018年,周则威带领团队率先研制出世界首根500kV光电复合交流海底电缆,并于2019年投入运行,开启了我国电网的“特高压时代”,标志着我国在超高压海底电缆领域成功占领技术制高点,对促进我国海洋输电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姜宝珍(女)

  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姜宝珍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外人才引进和科技资源对接与合作。外派墨尔本、芝加哥和龙游等地的工作经历让姜宝珍切身感受到高端科技人才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015年,她一回国便主动要求去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研究院工作,并充分利用自己国内外联络广泛的优势,组织了48场大型院士专家浙江行和义乌行活动,服务185位院士来浙江义乌考察;引进21个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建立科技平台和合作项目,孵化两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组织科技专场活动,如乌克兰和美国一流院士团队科技服务活动。撰写的行业调研报告及工作建议获省委、省政府肯定采纳。

  在科技的道路上,姜宝珍就像一位“工程师”,为地方架起高端科技智力资源的桥梁。

  裘云庆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裘云庆参与了抗疫的“上下半场”,“上半场”在国内抗疫,“下半场”担任中国赴意大利援助医疗组组长,为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地华侨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时期的中国力量。

  裘云庆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乙肝抗病毒、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诊治,尤其在抗肿瘤、抗感染创新药物研究及平台建设、肝炎肝癌等治疗新模式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乙肝难以治愈的国际难题,裘云庆正研发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新型抗乙肝病毒创新药物,研究达国际前沿水平,现已进入临床前研究,并获发明专利3项。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科技厅提供)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1 致敬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 2021-12-10 浙江日报2021-12-1000006;浙江日报2021-12-1000012;浙江日报2021-12-1000017;浙江日报2021-12-1000013;浙江日报2021-12-1000018;浙江日报2021-12-1000014;浙江日报2021-12-1000019;浙江日报2021-12-1000015;浙江日报2021-12-1000020;浙江日报2021-12-1000016;浙江日报2021-12-1000021;浙江日报2021-12-1000027;浙江日报2021-12-1000032;浙江日报2021-12-1000028;浙江日报2021-12-1000033;浙江日报2021-12-1000029;浙江日报2021-12-1000034;浙江日报2021-12-1000030;浙江日报2021-12-1000035;浙江日报2021-12-1000031;浙江日报2021-12-1000036;浙江日报2021-12-1000037 2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