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知识价值实现的热土
周少燕 张留 郑闻呈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0件,全省领先;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创造力指数,领跑全省……被誉为浙江“创造力第一区”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以知识产权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保护和培育知识产权催生强劲动能,逐步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培育了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体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80%,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及两年平均增速均居杭州前列。
如何在更高起点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奋力开创“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关键点上接续发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创新发展之舟拥有更强大的远航动力。
攀高 打造创新高地
“以前我们申请专利授权至少需要一年半,现在只花45天就拿到了专利授权书。”杭州键嘉机器人有限公司专利工程师王娟一脸喜色地说。日前,该公司通过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快速预审通道,仅45天就拿到了授权通知书。
这是今年9月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国字号”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后,通过该中心提交申请并授权成功的首件发明专利,也是“全门类、一站式”集成服务的又一生动实践。
做好知识产权服务,加速创新成果确权。从线下打造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到设立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滨江)巡回审判庭,再到上线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知识产权全事项“最多跑一次”。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3121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领先。
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创造是源头,运用才是目的。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企业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梯度培育计划,指导企业找准定位,结合实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家,27家企业入围全省创造力百强并包揽前7强。
推动“知本”变“资本”,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一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探索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实际贷款额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贴息资助。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区帮助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4.9895亿元,其中,专利质押金额占杭州市的28.71%,全省领先。
另一方面,探索形成数据知识产权质押的新模式,通过对接银行、担保机构、数据公司等多方主体,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采集企业生产、经营链上的各类数据,由区块链存证平台发放存证证书,将数据转变成可量化的数字资产。
以知识产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杭州高新区(滨江)2020年度创新指数为273.9,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科技投入、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及创新环境等4个指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布局 抢占产业高点
知识产权是培育和发展现代化产业的基石。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运用知识产权抢占技术制高点,依托专利技术为产业谋篇布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条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茁壮成长。杭州高新区(滨江)是全国“物联网+”和“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发源地,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都扎根于此,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生态圈。仅物联网小镇的物联网街,短短1791米的街道两侧,坐落着13家上市企业,市值超9000亿元。这条街平均每米的市值,就超过5.03亿元。
产业链成长的背后,是知识产权事业的持续发力。近三年,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复合增速达47.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当好“攀枝花”,抢占制高点。专利代表了产品的未来趋势,跟踪分析全球最新专利信息,企业能够及时把握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杭州高新区(滨江)围绕数字安防、生命健康等区域优势产业,建立了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打造了浙江首个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
“数据库非常接地气,企业很需要。”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介绍,运用专利导航方法,企业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智能视频、智能家居等专利导航,分析全球创新成果,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优势产业迈向国际一流。
争当“顶梁柱”,延长产业链。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全球1.3亿条专利为基底,建设知识产权产业平台。该平台关联整合企业、投资机构、发明工程师以及全量科技文献等多源数据资源,形成17亿条竞合关系图谱数据,通过图谱分析,理清产业链“优势—潜力—薄弱—空缺”环节,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目前,相关产业链图谱已经接入杭州高新区(滨江)经济大脑智能驾驶舱,在政府部门产业分析、园区产业观测、产业创新图谱研究、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方向预测、技术链布局等应用中发挥有效支撑作用。
赋能 助推区域发展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肩负着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重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产业体系高度开放,人才、资本、研发、供应链和市场国际化的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初步具备了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实力。
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PCT(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申请量成为提升知识产权高水平创造,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区PCT申请量达到322件,占杭州全市的31.72%。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进高水平开放,是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杭州高新区(滨江)还积极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建设,引进30多家优质服务机构入驻知识产权大厦,鼓励知识产权服务出口,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水平。
“知识产权+标准”双轮驱动,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占领标准制高点,掌握标准制定话语权,就意味着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而专利,则是企业科技成果的“保护罩”和强心剂。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在5家头部企业开展专利融入标准试点,鼓励企业积极拓宽标准研制路径,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构建含必要专利的“标准+高价值专利”组合。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获批浙江省首批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共梳理18个标准提案、2个国际标准立项、4个国家标准立项、5个行业标准立项,建立5个“标准+高价值专利”组合,探索出了一条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新路径。以2020年7月落户的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仅一年多时间,与辖区内企业交流互动、协作互补,在京瓷复合材料、精密加工技术、信息装备制造、光学编码器研发、碳化硅反射镜研制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以奋进的脚步,迈上新的征程。面向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力争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的滨江经验,更好地为浙江打造知识产权强省探路,为完善全国知识产权治理体系贡献更多滨江智慧、滨江力量,努力让杭州高新区(滨江)成为全球知识价值实现的一方热土。
(本版图片由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