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刊

提升城乡品质 促进产业融合

江北打造“精而强”“富而美”高品质城区

  重现古县城水街合一场景、云集多种潮流业态、推出创意灯光秀……慈城镇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姚江历史文化长廊”和“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两条精品线路的交汇点,开街半年多,拉动消费近800万元,已成为宁波又一网红打卡点。

  今年以来,江北区以开展精品线路、特色街区、亮点工程创建为抓手,持续美化城乡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强化社会治理、统筹产业发展等,美丽生态新样板、和谐生活新图景、区域治理新示范、产业融合新模式在这里不断涌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对于该区全方位打造“创智之城、和美江北”、加快建设“精而强”“富而美”的高品质城区有着重要意义。

  美化城乡环境 提升城市品质

  开埠于1844年的宁波老外滩,坐拥三江口,一直是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展示窗口。今年年初,三江口(老外滩天主教堂)被列为“姚江历史文化长廊”精品线路的起点,同时宁波老外滩步行街被列入了“特色街区”创建名单。

  此前,在不少市民和游客的眼中,老外滩一度是夜生活的代名词,入驻商家中酒吧占比近三成,热闹是晚上9点后的,白天时段的人流量不容乐观;同时,作为步行街,行人无法沿江徒步从老外滩的核心区走到延伸段。

  在“精特亮”创建中,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640米沿江步道全线贯通、三江夜游码头投用、特色景观小品亮相、串联老外滩与周边商圈的人民广场项目正有序推进……在今年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举办时,改造提升的老外滩步行街一亮相,首周就迎来超7万人次的人流量。

  与此同时,喜粤8号等一批知名餐饮店先后落户老外滩并开业;街区内供游客休闲体验的文创类业态越来越丰富:24小时有声城市书房、诺邸书店、宁波首个沉浸式演艺剧场《入戏·老外滩》等都来了,通过全新的观赏体验,老百姓能感受到宁波帮文化、红妆文化、甬剧文化等。仅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核心区累计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营收958万元,宁波老外滩已从十里洋场蝶变为潮流地标。

  不止于老外滩一隅,围绕“精特亮”创建,江北区致力通过美化城乡环境来提升城市品质。

  位于“姚江历史文化长廊”精品线路上的姚江滨水绿道,充分利用青林湾大桥等桥下空间,连接沿线公园、河流、文保单位,周边还汇集中体SPORTS城、奥体中心、宁波市小球训练中心3个体育场馆,与20余个小区一路之隔,日均流量有上万人。附近居民陈忠荣感慨地说:“以前这里是一片废墟,吃完饭只能待在家,自从有了滨江绿道,饭后走走逛逛,空气好,绿化美,还能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江北的“精特亮”创建还从百姓最实际的迫切需求出发,抓好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项目,丰富城乡品质内涵:正在建设的“亮点工程”惠贞高中项目,设计规模30个班,建成后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今年5月投用的万象城,首批入驻商家达400余家,已成为带动甬城消费增长点的又一强劲引擎。

串起生态美景 加速城乡共富

  捉蟹、割稻、挖菜……近日,百余名幼儿园小朋友齐聚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的乡遇·老樟树民宿,体验了一次“小农夫”的生活;就在前一天,这家民宿刚接待完一家电商企业的团队,参加完登山比赛、手工面制作等团建活动后,有员工结束时感慨道:“还想下次再来!”

  今年3月,“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精品线路启动创建,串联起了“两村两湖、一城一寺”,沿线有千年古刹保国寺、鞍山美丽乡村、荪湖旅游度假区、慈城古县城、毛力水库、中国美丽乡村毛岙村等主要景点,按照“全域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该线路沿线的村庄和景点的“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

  借着精品线路的建设,包括乡遇·老樟树在内的鞍山村民宿增加了不少项目,涵盖亲子研学、企业团建、农耕深度体验等;儿童拓展基地、沙滩项目陆续入驻毛岙村;荪湖花海音乐会、慈城非遗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接连上线……这里的旅游模式已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从宁波市区开车仅需半小时,市民就能在这里“见山望水解乡愁”。

  “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精品线路串起了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更串起共同富裕的“发展线”。沿线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选择,收入更有保障,以江北毛岙村为例,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可达20万元至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年前的不到2万元提高到现在的近5万元。

  城市老旧小区居民则借“精特亮”创建享受到城市更新福祉。“文创智岸活力线”精品线路穿过的江北老城中,东鹰花园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屋顶不渗水了、绿化更多了、饭后活动的场所也有了,舒心又方便。”说起改造感受,怡江小区居民李女士是这样说。

  已从“村民”变成“居民”的湾头人胡亚芬,目前最关心的则是特色街区—湾头商圈的“一举一动”。作为原先甬城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所在地,目前该街区正在华丽蝶变,计划建成高品质、现代化的休闲商务区(RBD)。在好产业、好环境带动下,未来的湾头常住人口将超过3万。

  “我原来是种菜的,拆迁安置后住进了湾头的楼房。”现在,房子出租所得、退休金加上年底村集体分红,胡亚芬家真正步入了小康生活,她乐呵呵地介绍道,“万象城、山姆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10分钟都能到,今年我看过了陆上赛艇比赛,还下水体验了一次皮划艇,很刺激。”

  “村民”“居民”一字之变的背后,其实是江北促进空间布局优化的大手笔,也是“精特亮”创建让更多人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民生大文章。

统筹产业发展 提升发展能级

  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阿里云宁波市工业互联网中心等一大批知名平台企业都来了,投用才两年的宁波文创港客厅出租率已达99%,完成注册企业77家,办公人员平均年龄28岁,园区组织、参与各类商展、路演、人才类活动500多场,这里还是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

  全方位打造“创智之城、和美江北”,这是江北区在“十四五”开局立下的“小目标”,“创”指的是打造创业热土、创新高地,“智”则是说打造数字赋能的智慧城市、智能经济。以宁波文创港为代表,江北正集全区之力,借助“精特亮”创建,统筹产业发展,提升发展能级。

  今年7月,江北推进的第二批“精特亮”项目中,“文创智岸活力线”精品线路串联起了泛老外滩风情区、文创港、宁波北高教园区,这是一条集文化赋能时尚港、科技创新大平台、人才摇篮孵化地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活力时尚带。

  同样是第二批推出的“都市经济发展线”精品线路,覆盖了江北的都市工业更新区、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膜幻动力小镇等重要经济板块。“这条线虽然只集聚全市约3.5%的规上工业企业,但却汇集了全市9.5%的境内上市公司、11.1%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这是一条展现工业传承和呈现都市经济迭代升级的智造时光轴。”江北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该区20个亮点工程“大干快上”,今年1至10月实际完成投资约24.64亿元,超额超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重大功能区块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精特亮”

就要奔着问题去

段琼蕾

  在宁波市江北区,过去,打算读高中的学子,家门口只有惠贞高中本部、慈湖中学可选择,要不就只能去别的县市区;老外滩、慈城古县城等知名景点,可参与互动体验的文创类业态很少,不利于引客留客;主打田耕文化的鞍山村和主打红色资源的毛岙村都在发展乡村游,两地开车只要15分钟,但组团引客的次数屈指可数;拥有“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企业数量在宁波居前列,还打造了集聚高端膜材料生产企业、文创企业等的各类产业平台,知名度却不高……

  江北立足于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精特亮”创建直接奔着问题去:

  利用精品线路串联起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轴线,健全完善沿线功能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配套;利用特色街区点亮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城市客厅,注重挖掘特色文化底蕴,引入了沉浸式演艺剧场等多个文创类业态;利用亮点工程引领都市经济与民生福祉的转型升级,长阳科技在建膜材料项目等成了都市工业游的重要点位,鞍山村、毛岙村则被整合成了主打“乡愁”的景观带。

  为促“精特亮”项目提速,江北还通过“正向服务”和“反向倒逼”双管齐下,持续推进项目破难攻坚:成立服务专班,强化节点闭环管理,定制“卡壳”项目的解决方案;实施多部门联动的开竣工违约重大项目执法督查制,加强出让地块批后监管,倒逼项目业主加快建设进度。

  借助“精特亮”创建,江北的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正在进一步加强。

  (作者为浙江日报宁波分社记者)

  首批创建项目

  成绩单

  ● 姚江历史文化长廊、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等两条精品线路,已完成投资81.17亿元;

  ● 宁波老外滩步行街、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两个特色街区,已完成投资4.39亿元;

  ● 金山新能源基地工程等10个亮点工程,已完成投资约15.7亿元。

  (本版图片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7 江北打造“精而强”“富而美”高品质城区 2021-12-03 浙江日报2021-12-0300006;浙江日报2021-12-0300018;浙江日报2021-12-0300019;浙江日报2021-12-0300011;浙江日报2021-12-0300020;浙江日报2021-12-0300013;浙江日报2021-12-0300021;浙江日报2021-12-0300022;浙江日报2021-12-0300025 2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