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担当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省经信厅:擦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税收贡献的重要支柱。当前,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关键。

  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今年9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加快突破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2025年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风从东方来,潮涌钱江畔。

  随着“十四五”的大幕拉开,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高速列车上,省经信厅朝着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继续展现经信作为,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贡献经信力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崛起发展强引擎

  耕耘不辍

  壮大共同富裕的产业根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2.11万亿元,占GDP比重32.7%。再加上第三产业中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部分,占比超过一半。

  显然,制造业作为浙江经济的命脉、富民强省的根基,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进天台县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铝油冷器车间,工人正有条不紊地上料,一排排机器人整齐划一地进行叠片装配……经过在热管理领域近40年的深耕发展,银轮机械已成长为我国热交换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近500个,全部就业员工3600多人,带动全县就业人员5000余人、产业链产值50亿元以上。

  浙江银轮机械并非一枝独秀。

  改革开放以来,从乡镇工业到块状经济,再到标志性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城镇化进程,持续提高了居民收入。

  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制造业集群200多个、超千亿元制造业集群15个,7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全省制造业不仅提供了13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还贡献了1/3以上的税收。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制造业还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R&D投入从853亿元提高到1396亿元,增长了59.4%,占全社会R&D投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4左右。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重46.8%;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5.6%、33.1%和44.2%。

  构筑跃变好生态

  全力攻坚 吹响新一轮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号角

  很多人论及“共同富裕”,总会先聚焦到“分蛋糕”上。其实,做大“蛋糕”,才是分配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为分好“蛋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必须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切实抓好《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地,重点抓好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主体、做好服务四方面工作。”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说道。

  在做强主体方面,实施“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单项冠军培育行动,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共同富裕根基。目前,浙江拥有全国民营500强企业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0家,均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深化企业服务,稳定企业预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持续推进企业减负降本,“十三五”以来累计出台政策12批,为企业减负1.36万亿元,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从2015年底的84.8元下降到2020年底的82.9元。特别是在全国首创“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让企业知道“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累计为企业减负2574亿元,惠及企业3983万家次。

  制造业强则经济兴、百姓富,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都要始终保持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战略定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不久前,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四大攻坚行动,在财税、土地、能耗、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提出到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7万元,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3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以上,制造业(含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制造业R&D经费相当于营业收入比重突破2.3%。

  推进“腾笼换鸟”,就是要让有限的资源空间,培养出更多“金凤凰”。“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是实现提质扩量增效的关键一招,必须举全省之力打好这场硬仗。”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说道。

  蓄势聚能启新程

  “一县一业”

  助力山区26县增收致富

  共同富裕,山区县不能掉队。在浙江奔向共同富裕之路上,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课题。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比较优势,比如淳安的水饮料、仙居的医药、天台的保健产品,都是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推进一产的二产化。这次我们牵线搭桥,促成了娃哈哈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温州文成,就是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最好例子。”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不到半个月,总投资近5亿元,建成投产两年后产值可达10亿元,实现年利税2亿元,年纳税超7000万元,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居民就业、政府税收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这样的项目,自今年8月份以来,省经信厅已经协助山区26县招引落地3个,达成投资意向7个,正在对接洽谈6个。

  不仅要帮助引进项目,更要帮助当地企业成长。作为小微企业发展的特色化基础平台,小微企业园是山区26县破题的“小切口”。省经信厅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品”,把小微企业园建设成为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企业梯度培育的主平台,做大地方特色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居民致富。

  于是梦想照进现实——

  在龙泉市,当地竹木小微企业园带动本地毛竹价格提升10元/百公斤,每年增加竹农收入4800万元;在遂昌县,在茶叶主产区建设数字茶业创业园,完工后可带动3800人就业,增收1.3亿元……

  目前,山区26县共认定小微企业园132个,入驻企业3873家,吸纳就业创业人员6万余人。同时,在建的小微企业园还有68个,建成后可集聚三千余家企业,吸引6万余人就业。

  窥一斑而见全豹。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只是助力山区26县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省经信厅创新产业链山海协作模式,建立标志性产业链延链机制、项目招引帮扶机制、企业人才培育机制,推动发达地区产业向山区26县有效延链,通过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供应关系,通过专家服务团下沉给予技术帮扶,把山区26县的中小企业纳入到“链主”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当中,推动山区26县充分融入全省产业链生态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同富裕“蛋糕”,全省经信人一直在路上。

  (本版图片由省经信厅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省经信厅:擦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2021-11-30 浙江日报2021-11-3000008;浙江日报2021-11-3000011;浙江日报2021-11-3000022 2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