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管住App越界之手不能只靠配合

  APP弹窗广告、超范围采集用户信息、高频次索取权限……今年以来,腾讯公司旗下9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4批次被公开通报。工信部已经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App新产品,以及既有App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这个举措,可谓对腾讯侵权行为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网上聊天时随口提到的某款商品,一转身就在手机上看到其广告推送;打开手机后台一看,自己的相册被毫不相干的App频繁访问……今年6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专门就此进行测试,发现一些App运营方确实会通过技术手段,对“偷听偷看”获得的聊天信息、搜索关键词、输入法记录等进行提取并智能处理,分析用户喜好、需求甚至身份,形成“用户画像”,随之实现广告精准推送。

  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近年来每年都会就手机App侵犯用户隐私、滥用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某些App运营方就是屡禁不止、屡教不改。上述侵权行为,不只来自腾讯,也不只是一次两次。在一次又一次侵权-警告-再犯的叙事里,这些App企业的赖皮相一览无遗,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如何有效管住App“越界”之手,是个值得监管者认真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在工信部采取过渡性行政指导措施后,腾讯公司只是淡淡地表示: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好一个“配合”,你若真配合,也不会一次又一次被采取监管措施了。你若真配合,就更应把防线前置,主动承担起企业责任和应有义务,杜绝侵权。对于App开发者而言,这不是技术难题。被监管后的表态只来一句“配合”,完全体现不出企业在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主动性和对于主体责任的认知。腾讯作为互联网“大厂”,一举一动都有指向意义和带动作用。这个表现,如何令公众满意?

  互联网公司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不推不动”的态度,背后的关键仍是利益二字。正是抵制不了较低成本违法行为和巨大商业收益的诱惑,某些互联网公司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线。要让这样的局面根本改观,首先要纠正企业的这种“配合”心态,意识到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必须执行的法律、不能跨越的雷池。

  还要依靠相关监管部门对App的信息收集行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强化执法力度,提升侵权成本,完善惩戒机制,让法律法规“长出牙齿”。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施行,个人在遭遇手机App“偷听偷看”时,可以积极向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投诉和举报,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手机App开发者赔偿相关损失。这方面,公民应增强维权的主动性,执法者和司法部门亦应为其维权进一步提供便利。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管住App越界之手不能只靠配合 2021-11-26 23409525 2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