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招聘引关注,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在做什么,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路“乡村CEO”
本报记者 李攀 梁亮 唐骏垚 孙良 通讯员 钟玉良
11月24日,杭州市余杭区2021年农村职业经理人拟招聘人员公示结束,共8人入围,他们将于本月底报到,12月初正式入职。本轮招聘自9月启动,吸引了170余人报名。这已经是余杭区三年内第三次面向全国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2019年,招聘公告在区政府网站上一发布,就引发广泛关注,10天内收到60多份简历,最终录用3人。2020年,录用8人。
农村职业经理人被形象地称为“乡村CEO”,他们主要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或控股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等工作。目前余杭区有7位“乡村CEO”,还有1位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到了临平区。也就是说,约五分之四的“乡村CEO”留了下来,但也有一些选择“出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越来越多的人才走向乡村,扎根乡村,产业兴旺才有可能。“乡村CEO”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哪些贡献?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有人愿意留下,有人选择离开?乡村又该如何留住他们?近日,记者走进余杭的一些乡村展开调查。
新面孔来到村庄里
有碰壁也有作为
当“乡村CEO”们邂逅乡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这群年轻人刚好踩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节拍,从中央到省市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但要在基层打开局面,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2019年招来的那批“乡村CEO”中,今年37岁的唐文铭是唯一的坚守者。在武汉上大学时,他学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长达十多年。2019年,他回到家乡余杭,最终顺利成为小古城村的“乡村CEO”。与同一批入职的“乡村CEO”相比,其优势很明显——听得懂方言。
然而,刚到小古城村时,唐文铭还是傻了眼。村里给了他一个听上去光鲜的头衔——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可公司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个人。至于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是什么,还需他们去“探索”。
拿着高收入,不作出一番成绩,怎么面对村里人?唐文铭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他硬着头皮,当客服、做方案、写文案、做设计,后来他招进来一些人,有的负责项目,有的负责策划,总算拉起一支队伍。
两年多来,他带领团队打造了彩虹滑道,建设了苕溪营地、古精灵乐园和村游客服务中心。其中,苕溪营地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的老家距离小古城村不远,小时候常到苕溪边玩耍。2020年4月,这片荒野被简单改造,并于当年8月投入运营。能挣到钱么?起初,唐文铭不太确定。年底一算账,有利润,这让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与唐文铭不同的是,刘松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农业通”。2009年大学毕业后,刘松一直浸淫在农业领域,乡村情怀很浓。去年,刘松通过招聘,到余杭街道永安村就职。此前,包括永安村在内的8个村要打造“稻香小镇”,可是村里近3万亩稻田产出的大米卖不掉,村干部很着急。
本以为能大干一番,可他上任伊始提出的“四个一”规划——一个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本,一个全国数字农业的示范基地,一个永安村自有品牌,一个能对外输出服务的乡村振兴模式,就被村里人评价为“太高大上了”。“受伤”之余,他领悟到,要先做出实绩。
事在人为。刘松从最擅长的农业领域切入,招募组建了专业运营团队,并与16家单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合作伙伴“加持”,村里首批1500亩核心区块的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完成,并开发了“数字稻田认养”小程序,企业或个人可以每10亩8万元的价格“认养”水稻,在手机上实现24小时“云种植”。
渐渐地,永安大米卖出去的多了,村民对刘松的信任度也增加了。“村里来了职业经理人,让我们种上了优质稻,还提高了收购价。”村里种粮大户姚凤贤说。截至目前,“永安大米”累计销售额已达1600多万元,“稻香小镇”共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产生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这都离不开刘松的功劳。
与刘松同一批入职的,还有杨环环。这位1993年出生的姑娘,是湖南常德人,大学学了旅游管理,毕业后做过咨询顾问。她来到黄湖镇青山村当“乡村CEO”后不久,青山村成立了余杭绿水未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由她带领团队运营,确立了发展方向。
作为外地姑娘,杨环环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刚入职时,她运营的村旅游公司职能不明确,而村里对于商业上的事不够了解,相关意识也不强,这让她心生担忧。有一次,她邀请专家来为开民宿、农家乐的村民培训,可村民积极性不高。通过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后来才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支持配合,有好的想法也和她分享。
读懂乡村这本书
不能停留于“诗与远方”
来到村里的年轻人,让村干部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朝气。
在小古城村党委副书记殷伟民看来,唐文铭很专业,既有想法也有干劲。“只要他有想法有创意,我们肯定会支持他。”殷伟民说,在唐文铭努力下,这两年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品牌放在全市都叫得响,像苕溪营地等景点还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
来自村干部的支持,是“乡村CEO”们干好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很多文章中,乡村是‘诗与远方’的寄托,其实乡村工作千头万绪。”唐文铭说,他听到,有的“乡村CEO”总被村里叫去开各种会议,上午开、下午开,“光开会的话,怎么做事呢?”,还有的“乡村CEO”感觉开展工作太难,束手束脚。
对此,刘松也有耳闻:有的村支书不肯把村里资产开放给乡村职业经理人运营,很多项目反复打磨却无法落地;有一名回到本村的乡村经理人,只在外来访客到访时出面,实际工作几乎与导游无异……
刘松要幸运得多。“村里返聘了以前村里管农业的一位副书记,在村民中威信比较高,与村民打交道的事情都基本交给他。”刘松说,担任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后,村委会还给予他一定的人事权和财权。
“定下来的事情就让他放心去做,缩手缩脚是做不好的。”永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水宝说,他与刘松分工明确,他负责村级治理、纠纷解决等村务,刘松运营稻香小镇。
时间久了,“乡村CEO”也逐渐发现,被动等待是不行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求支持,显得特别重要。
让老百姓产生获得感,是唐文铭的一个诀窍。以前,他想开发“一日茶农”活动,邀请茶农合作,可茶农质疑活动会影响茶叶采摘,只想收取固定场地使用费。面对质疑,唐文铭带领团队先干起来。“‘一日茶农’最终吸引两千多组家庭参与,茶农创收两万多元。”唐文铭说,今年很多茶农都希望跟他合作。
“有的‘乡村CEO’开餐厅做民宿,然而这些项目会导致村民家的顾客减少,这会让村民的利益受损,在述职测评中受到影响。”唐文铭说,他更重视引流,有更多客人来了,村民们就能有更多收入。
“要有耐心,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杨环环说,村里每月一次的议事制度被她充分利用起来。议事会上,新老村民代表、业主代表、村委会代表均会出席。借助这个制度,公司初创时聘任了一位村民作为咨询顾问。“有些村的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出现掣肘,主要还是‘谁来拍板’的问题没有解决。”
复盘两年实践
以机制创新盘活人才库
两年多过去,招聘“乡村CEO”的实践,有哪些得与失?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是为了给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的村想发展旅游,有的村想做文创,有的村想发展农业,可是缺少专业人才。
余杭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斐然。如何因地制宜,进一步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2019年,余杭打响面向全国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第一枪。招聘时,区农业农村局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进行判断,通过路演等多道程序才能获得招聘资格。招来的“乡村CEO”被安排到乡村振兴一线,这些村一般有较好基础,而且发展集体经济确有需要。
可是,第一年招“乡村CEO”,相关制度还在完善过程中。比如,年薪和绩效该如何发放;该如何对“乡村CEO”进行考核;村干部和“乡村CEO”该如何相处等等。在唐文铭看来,某些制度没有得到明确,是有的“乡村CEO”离开的原因。
此外,仅凭高收入,难以留住人才。2019年,底薪是每年15万元,绩效另算;2020年招聘时,底薪涨到每年18万元,2021年招聘时,年薪18万元起。可记者了解到,有的“乡村CEO”被录用后,很快跳槽去了收入更高的单位。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看到问题所在,进行相应调整。制定具体的薪酬分配方案,设置考核指标,要求村干部“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动作,比如尽量保障、帮助解决“乡村CEO”的吃住问题,搭建平台促进沟通交流,对“乡村CEO”开展培训,同时会进一步规范管理。
招聘“乡村CEO”,余杭不是孤例。在浙江,杭州临安区、下姜村和安吉县等地都招聘过乡村人才。放眼全国,云南昆明等地也招聘过“乡村CEO”,四川省泸县也招引乡村人才,名曰“田园CEO”。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冯涛介绍,国外也有类似做法,比如选举产生的市长不一定会发展生产,就专门聘用城市经理人,来参与管理和经营。
冯涛认为,乡村治理尤其集体资产运营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村组织就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社会治理工作。“如果说,村干部重在分蛋糕和治理好村庄,那么‘乡村CEO’重在做大蛋糕,重要的职责是经营好农村,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这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前提。”
在冯涛看来,招聘“乡村CEO”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乡村必须以优质条件吸纳人才,而人才必须以自身优势来获得村庄的青睐。要想留住经营管理人才,除了收入以外,还要给年轻人提供平台,让年轻人放开手脚去干,这尤其需在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以机制创新盘活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