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新昌:天姥聚才 共谋新篇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是一座山区县,但小县城藏大气魄,10多年来,新昌县依靠科技创新闯出了一条新昌特色的“小县域,大创新”路子。

  创新蜕变的背后,是新昌县厚植人才“金种子”,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动能驱使。近年来,新昌县坚持“人才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打好“政策引领、创新聚才、引育结合、平台提升、优化服务”等人才发展组合拳,造就了政府重才留才、企业引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人才服务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生动局面。

  无论是“天姥英才”计划还是“天姥雁栖”工程,一样的是新昌对待人才的虔诚与渴求: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天姥英才” 吹响全球人才的“集结号”

  9月23日,首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人才全球创业大赛高端生物医药系列赛专场总决赛在新昌落幕,新昌再次吹响面向全球人才的“集结号”。

  现场,总决赛胜出的多个优质项目落户新昌。其中,吸入胶囊及精密灌装设备开发平台、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分别与浙江汇力胶囊、浙江元拓中药签订了合作协议;医药连续制造工艺研发及生产、智能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纯天然多功能护肤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则签约落户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昌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创新氛围好,是人才创业创新的好土壤,我很想留在这里。”项目负责人皮红军高兴地说。

  “人才政策和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新昌作为创新创业的摇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新昌落户。”新昌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新昌县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铁了心抓创新,强实业促转型,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优、生态好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新昌跻身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首)、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7名),并作为唯一的县市入选浙江省创造力十强县(市区)榜单,作为唯一科技案例入编《新浙江现象案例选》。

  为实现人才“引得进、落得下、扎得深、成得快、长得好”,新昌选择了一条“个性化定制”道路:充分了解高层次人才的技术差异,为人才提供合身的政策、贴心的支持、“般配”的落地企业。

  2020年4月,新昌县出台《关于深化“天姥英才”计划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县的若干意见》,涉及高层次人才、人才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社会事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服务保障等六大块政策93项兑现事项,可谓近年来开放度最广、系统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同时,科学编制出《新昌县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

  “保守估计,今年全年可以实现5000万元以上的销售额。”浙江天雄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君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也是获得第二届“天姥英才”大赛一等奖的高性能结构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新昌的落地“开花”。

  截至2020年底,全县拥有人才总量9.97万人,万人拥有人才量为2277人,副高及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至目前,已引进集聚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3人,自主申报入选省引才计划18人、省“万人计划”5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入选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创新创业人才110人,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250余人,为新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天姥雁栖” 产业、人才同频共振

  “企业订单多,生产紧,新昌技师学院的学生帮了我们大忙。”近日,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件事业部人事经理章炳彬直言,新昌实施“天姥雁栖”工程专项行动,让他们早早受益。

  近年来,随着新昌县招商选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迅速,新昌本地化用工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新昌企业新增缺工数量将达3.3万人以上,技能型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缺口都较大。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昌企业加入到“引才”大战中。

  为保障企业用工,最近,新昌县出台《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用工保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实施细则,围绕人力资源需求,实施“天姥雁栖”工程,提出要构建完备的引人体系、厚重的育人体系、温情的留人体系,打造人力资源要素集聚地。

  《意见》提出实施内拓外引以人强产、扩展布局深度协作、智慧就业智联招聘、以老带新亲情招工、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工匠培育技能提升、安居保障稳岗乐业、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八大专项行动,针对性强,硬核举措不少。

  如针对用工渠道单一问题,新昌将深化劳务协作机制,强化劳务协作力度,实施“310”工程,即在10个劳务输出大市(县)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与10所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办学,开出招才引智专列,在10所全国工科类大学建立引才联络站,多渠道、全方位畅通人员定向输入渠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的住房问题,新昌将加快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统筹解决外来产业工人过渡性住宿问题,打造让外来产业工人在新昌“安心、安身、安业”的“浙里新安”社区,新建宿舍约16万平方米,共建梅渚人才公寓、梅渚职工之家、沃洲职工之家、拔茅职工之家、羽林职工之家等5个项目。2021年梅渚人才公寓动工建设,另4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10月底,新昌县人力社保局聘请马青勇作为新昌的“招工大师”,赴四川省小金县各乡镇开展招聘活动,动员更多的小金县人到新昌工作。马青勇是小金县一名在农村基层服务了25年的村干部,为帮助当地村民增收,2021年带领18名人员到结对的新昌县务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小金县员工稳定就业人数达到了35名。为了更好地推进“亲情招工”,新昌县正着力培育马青勇这样的“招工大师”,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如雁来栖”。

  “我们将着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提技能、优环境,健全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能力强匹配,职工生活环境与发展环境双提升的用工保障机制,实现县外产业工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双丰收,喊响‘乐业新昌、职等你来’的城市口号。”新昌县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说。

“天姥服务”

用心引人才,用情留人才

  前不久,浙江理工大学新一批硕士研究生正式入驻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从而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是新昌县破解人才“引育留”问题、助力产业升级的创新之举。

  同时,围绕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昌县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政策,依托新昌技师学院,“订单式”培育一批产业工人和技术能手。2020年,新昌县把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等内容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培育。目前,该县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7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约为40%。

  用心引人才,用情留人才。当前,新昌县正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中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标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创新的力量和人才的支撑。新昌县一如既往地为全县人才创新创业、企业蓬勃发展提供最好的资源、最佳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助力人才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保障有“温度”。新昌县深化县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落实驻企服务员、人才服务专员、服务人才专项例会等制度,常态化解决人才困难和问题。同时,设立全省首个“爱企日”,每月27日书记县长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拿出诚意办好“关键小事”,紧盯人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吃下“定心丸”。如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进人才租赁住房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人才公寓存量不足问题。目前,新昌县智能装备小镇人才公寓(504套)已完成进度的50%。完善人才子女就学制度,在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绿卡”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实施意见》,对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类提供子女入学指标,更好解决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难题。政策出台后,县纪委县监委聚焦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跟进监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履职尽责,主动对接做好服务,同时通过联审、回访等方式加强监督,防止出现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现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针对产业工人,新昌县一样拿出了关怀,提出实施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创业保障、生活保障等五大保障,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新昌县主要负责人表示:眼下,杭绍台铁路即将建成运营,新昌县将迎来“高铁时代”,到杭州的铁路出行时间只需半小时左右,这对于新昌接轨杭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乘着高铁的东风,相信不远的将来,天下英才聚新昌,万类霜天竞自由。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新昌:天姥聚才 共谋新篇 2021-11-25 浙江日报2021-11-2500006;浙江日报2021-11-2500010;浙江日报2021-11-2500015;浙江日报2021-11-2500013 2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