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技术骨干齐聚“竺士杰创新工作室”
一场学习会,掀起“头脑风暴”
记者 王凯艺 共享联盟浙江海港工作站 曾叙砜
本报宁波11月23日电 (记者 王凯艺 共享联盟浙江海港工作站 曾叙砜)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提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指示,今天我们就在这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起交流切身感悟。”23日一早,全国劳动模范、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与一批技术骨干,围坐在穿山港区的“竺士杰创新工作室”里,围绕《决议》里提到的贯彻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开拓创新等,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自2011年成立以来,“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已诞生3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带出了上百名技术能手。细数着墙上的成果展示,回眸创新历程,竺士杰对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开拓创新”感受很深。这些年来,团队正是靠持续激发“创新因子”,促使“桥吊竺士杰操作法”不断迭代升级,为港口“硬核”力量注入新动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逐浪前行,“全球第一大港”始终与时俱进。“‘双碳’背景下,我们码头目标到2024年绿电比例达30%至40%,超3000万度电都将来自光、风、氢等绿色能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助理张乾能自豪地说,绿色发展理念早已在宁波舟山港“生根发芽”,“绿色港口”的发展主线日益清晰。
“的确,绿色化、智能化是港口发展趋势。眼下,穿山港区正在进行远控智能化桥吊改造,然而新的装备也让传统操作模式面临‘瓶颈’。”竺士杰刚抛出问题,工程部桥吊技术主管朱琳杰就接过话茬:“两台还在调试,到年底我们码头共有4台远控自动化桥吊正式投用。从目前作业情况看,与在大船上抓箱子比,远控桥吊在小船作业中‘快、准、稳’都有所欠缺,这对传统桥吊司机的挑战不小。”这也是接下去“桥吊竺士杰操作法”4.0版在编制中亟须攻关的核心课题。
从会议桌移步至模型教具前,这些“技术咖”一边演示桥吊,一边继续探讨。竺士杰向大家介绍,眼前的仿真桥吊模型前两天刚完成最后一部分的组装调试,工作室已开启全面“实景模拟”培训模式,可以多角度还原生产作业现场状况,帮助新司机们详细了解作业全流程,提升独立上岗的实践能力。
听完介绍,张乾能抛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日后只需一副VR眼镜和一套触感设备,码头工人就能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完成各类培训和实践操作,类似的前沿技术还能在港口应用场景率先落地。“设想一旦实现,工人的作业环境将大大改善,降低疲劳感、提高职业寿命。这对整个行业都是颠覆性的。”竺士杰说,只要敢于创新,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