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环卫工刘文革苦练舞蹈频频获奖——
我有一个梦,“舞林”显身手
本报记者 何贤君
他是义乌一名环卫工。脱下橙色的工作服,换上舞衣舞鞋,他又是一名激情四溢的舞者,粉丝成群。前不久,他受央视之邀参加《乡村大舞台》节目的录制。节目播出当天,他火遍了义乌人的微信朋友圈……
他叫刘文革,来自河南周口市,今年53岁,来义乌18年,是义乌市环境集团稠城环卫所的环卫工。自从迷上舞蹈后,多年来他勤学苦练,考取了国家二级舞蹈教师证。
这些年,刘文革辗转全国各地参加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亲切地称刘文革为“马路舞者”。
初学
这个形象
和舞蹈毫不沾边
踮起脚尖、扬起双手、扭动腰肢……早上6时,刘文革出现在义乌燕燕舞蹈培训基地的练舞房里。他独自面对镜子,苦练国标舞和拉丁舞基本功。半个小时后,其他学员陆续赶来,此时的刘文革早已汗流浃背。
扫地和跳舞,几乎成了刘文革日常生活的全部。“今天的上班时间是中午12时到晚上8时,所以上午是我的舞蹈时间。”刘文革一边抹汗,一边告诉记者。
2003年,刘文革和爱人来到义乌打拼。那会儿广场舞刚刚兴起,每到夜幕降临,他总喜欢去广场上动一动。“我曾经练过10多年武术。跟着音乐跳舞,我好像找回了当年练武的感觉。”刘文革说,后来,他结识了一帮跳国标舞的朋友,一下子就“陷”进去,“发现很多动作和武术是相通的。”
刘文革正儿八经开始学舞是在2014年。他第一次踏进燕燕舞蹈培训基地的场景,舞蹈老师祝燕燕记忆犹新:“穿着球鞋运动服,那个胖哦。一双腿一点也不直,根本就不是练舞的坯子。”零基础入门的人,祝燕燕见得多了,但像刘文革这个年纪的,还真少见,“他这个形象,和舞蹈毫不沾边啊。”
不过,刘文革的表现让人意外。“身体看上去僵硬,但一跳起来很有韧性。一个动作,练几次就能大致掌握。”祝燕燕说。
苦练
等红灯这几十秒
我也要好好利用
苦练,不仅仅在练舞房里。
中午11时,结束上午的练习后,刘文革回到他只有10多个平方米的出租房。简单冲洗后,开始准备午饭。烩面、馒头塞了满满一冰箱,在义乌这么多年,他还是保持了在家乡时的饮食习惯。烧水、煮面、就餐……简简单单,只花了15分钟。
离上班还有点时间,刘文革打开手机视频,学习舞蹈步伐。“练国标和拉丁,最关键的就是基本功,一天也不能落下。交谊舞里的慢三步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聊起舞蹈,刘文革一下子来了劲头。他站起身给记者示范:“前进时脚步发力的顺序是脚跟到脚尖,后退时是脚尖到脚跟,讲究的是优美的起伏和升降感。”
一开始学慢三步伐,刘文革吃了不少苦头。因为随着音乐节奏变化,有时候脚尖要长时间定住,就像跳芭蕾舞一样。“我一次次练习,一立10多分钟是常事。”刘文革脱下鞋子,只见他的脚趾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
刘文革负责清扫的路面在稠州东路,12时不到,他已经上岗了。刘文革置身于车水马龙间,手拿扫把和簸箕,认真清扫着路面,此时的他就像换了个人。
等待红灯时,刘文革踮起脚尖练习,他说:“等红灯这几十秒,我也要好好利用,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平日里,趁着工作休息的间隙,刘文革也会找个空地,复习当天学习的舞蹈。“一开始路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成名
舞蹈带来快乐
我只想分享快乐
从初学到真正跳出一支像样的舞蹈,刘文革花了一年时间。“跳得有模有样,比很多有底子的人跳得都好。”这让祝燕燕意外不已。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刘文革还主动提出要参加比赛。
2015年,刘文革在杭州第一次参加交谊舞赛。当走上舞台,面对浙工大体育馆的上万名观众时,他紧张了。“腿抖得厉害,整个身子都是晃动的,怕自己跳得不好啊。”令人欣喜的是,交谊舞壮年组有100多人参赛,刘文革拿了第四名。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刘文革高兴坏了。“一直觉得自己能跳好,这一下,信心更足了。”从此之后,刘文革更加努力地练习。6年多来,他跑了全国几十个城市,参加了七八十场比赛,开启了他的拿奖生涯。
华尔兹、探戈、伦巴、恰恰……如今的刘文革,各种类型的舞蹈都能来一段。他获奖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经常有人慕名联系刘文革,请他教舞蹈。只要有时间,刘文革都不会拒绝。他还组建了自己的教学群,经常在群里分享教学视频和自己的练舞心得。
有舞友劝刘文革去当舞蹈老师,收入比环卫工高。刘文革笑着说:“舞蹈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只想把这种快乐和更多人分享,就这么简单。眼前,我还是要把环卫的本职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