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为何湖区成创新者“香饽饽”

  前不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在无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从生态湖区迈向创新湖区,这并非孤例。美国西雅图南联合湖区、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上海淀山湖、杭州南湖等,都围绕创新湖区这个新领域,接受着世界级科技要素的汇聚。

  为什么打造湖区创新高地能够成功?

  一是优越的自然禀赋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城中湖让知识创造者享受到闹市的一方宁静,既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又距繁华一步之遥,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是数字时代重构了创新地理空间网络体系。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经济区位理论,城市原有垂直分工体系被打破,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网络结构。像上海淀山湖科创走廊,即使落户在青浦这样的远郊,只要有网络,也可以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不用再担心生产资料分发效率的问题。

  三是建设创新湖区可以兼顾公共利益最大化。大部分湖区都与城市核心区相对分离,环湖建设创新群落,主要以低密度、开放型空间为主,不仅不影响原有的公共景观功能,还能赋能并增强这里的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超常规力度打造世界级科创高地。世界级的科创,需要世界级的环境,而湖区是个明智的选择。目前我省设立的6家省实验室,绝大部分都与湖相关。除了省实验室外,我们还需要培育一批中间梯队的科创平台。目前,嘉善正聚焦祥符荡科创绿谷建设,打造全域科创新格局。嘉善祥符荡科创绿谷不仅坐落在3400亩的祥符荡上,还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启动区,为沪苏浙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之地,具备在全省率先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现实条件。

  坚持高点定位,建设长三角协同创新的重要门户。东莞松山湖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苏州太湖科学城定位为“沿太湖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建议嘉善祥符荡科创绿谷定位为“长三角协同创新的重要门户”,积极承接上海资源技术转移和外溢效应,争取建成全省技术创新开放共享的窗口。

  聚焦枢纽资源,发挥核心龙头企业和机构的辐射引爆作用。纵观国内外科创湖区的成功经验,大多数在崛起过程中都伴有重量级平台的带动。因此,祥符荡科创绿谷要重点瞄准国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或企业研究院,着力引进一批“枢纽型”创新机构,形成科创势能。

  树立资本思维,加快构筑“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世界上领先的创新生态体系,都具有物种丰富、竞争充分、共生进化、新奇涌现等特征。在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通过资本汇聚科创要素变得越来越有成效。可由国资领投,广泛吸纳全球知名创业风投机构,设立湖区产业引导基金,加快形成创新资源集中、创新人才汇聚、创新成果丰硕的“水乡磁极”。

  【作者单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为何湖区成创新者“香饽饽” 2021-11-23 23394358 2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