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专刊

新昌 精雕细琢美丽乡村山区样本

  山乡巨变一夕间,诗画江南尽村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昌县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大花园“璀璨明珠”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逐步绘就“生态优、乡村美、产业兴、文化盛”的美丽乡村画卷。

  在新昌县的工笔描摹下,一个个望得见巍巍青山、看得见潺潺碧水、赏得到田园风光、记得住浓浓乡愁的美丽乡村已经崭露头角,如珍珠一般散落在这秀美风光中,勾连共绘出浙江美丽大花园的靓丽风景线,积蓄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让百姓有了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全域精细着笔

“绣”出美丽山乡新图景

  一踏入棠村村,仿佛闯入了一个江南秘境。

  村口,几面高低错落的影壁组成一处别致的建筑小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充分融合江南建筑中马头墙的元素。绕过影壁,是悠长的老街,青石板路旁的池塘里,一池碧水被锦鲤搅得波光粼粼,夕阳映照,余晖折射到老台门里,一片金黄。干净的环境、清爽的道路、古朴的建筑,展现出新时代下新农村的全新面貌。

  美丽乡村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模样的直观窗口,也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还是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空间载体。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让美丽乡村‘入画来’,更好地协调田园景观、乡村建筑、自然风光,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在山乡留住世外桃源式的乡村。”新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来新昌走一走,你会由衷地感叹,美丽乡村,让城市更加向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整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加强经验总结和典型示范、巩固提升现有基础和成效的同时,新昌县一如既往地紧紧盯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细微问题,结合“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画工笔画的精神,用“绣花般的功夫”精雕细琢,真正让村庄绿起来、景色美起来、颜值靓起来,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45个;省A级景区镇12个;省A级景区村165个,其中3A级景区村26个;2020年11月,该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深化、贵在特色。为了保存好新昌县独有的乡村韵味和文化肌理,在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当地充分结合自身条件,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既注重农村环境的“面子”,更突出乡村振兴的“里子”,持续注入传统文化和乡风乡情基因,把保留原生态风貌与引入新时代元素相结合,融汇出美丽山乡的最美风景。

  同时,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坚持以景区为标准、以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为抓手、以增收为根本,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3A景区村和乡村振兴先行村建设集聚,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有规划、有资源、基础条件好的村相结合,不断构建乡村美丽典范,将一个个美丽村庄相互串接。据统计,2021年以来,新昌县全县整合资金10.97亿元,共开展县级精品节点村提升项目28个,开展“五星·3A”村创建32个、美丽庭院示范景观带项目9个,集中改造提升农村流槽型公厕436座。

  同时,围绕“串珠成链、功能集成、引领示范”主题,重点推进美丽乡村丹霞风情、湖畔茶香、天姥古驿、七彩烟山、竹海水韵“五区五线”建设,突出打造“云上茗香”风景线,推动实现美丽乡村从“点”到“线”再到“带”的升级,集成开发美丽乡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做好美丽乡村片区化、组团化打造,让“景在村里,村在景里”的全景新昌照进现实。

瞄准乡愁产业 “拓”出乡村发展新空间

  “记得住乡愁”是人们对于乡土的浓浓情结,饱含了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殷切期待。遍寻新昌美丽乡村,你会发现这是一片纯净而古朴之地,有着历史积淀的深厚底蕴,有着自然造物的雄奇瑰丽,青山叠起静穆无言,静水流深万载千里,那山、那水、那人,仿佛定格了时间。

  “顺应当下人们对于‘乡愁文化’的感怀,我们进一步梳理自身的乡愁资源,激扬起乡村里那些老底子的历史人文积淀,加强对乡土资源的活化、转化、市场化,大力发展‘乡愁产业’,因地制宜地构筑起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让乡村古镇‘活起来’。”新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古村,就是一段历史。位于澄潭街道的梅渚村,坐拥宋代古村的千年繁华,有“沉醉不知归路”之美。在古今迭变中,梅渚村立足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坚持文化铸魂,产业立根,日益绘就起一幅古今交融、共同富裕的完美画卷。村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建筑30多处,其中祠堂6个、庙宇3座、台门20多个、古街300多米。

  ——“夜宿梅渚可以干什么?”

  ——“可以看一场零距离的数字水幕电影。”

  为了激活古村落的夜经济,梅渚村对宅前塘水进行环境整治,同时安装制作了水幕电影,每晚在古镇拉开一场水幕大戏,有声有色。

  水幕电影还只是牛刀小试。“我们希望通过夜游经济升级,在古镇建设中融入非遗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社交空间等多元化、沉浸式体验的本地生活方式,将梅渚古镇建设成为村落式文旅生活小镇。”梅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黄黎明介绍道。

  以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工作为契机,梅渚村以“宋风美学”为定位,引领古村形象突破,同时拉开古村美丽经济的产业链。据悉,目前已提升宅前塘周边景观,打造浪漫花街,引入剧本杀、民谣酒吧、书画工作室、花开的小院民宿、深夜食堂等多种新业态;开发“梅渚威士忌”“诗路小泥人”“梅渚伴手礼”等吃、玩、用三大系列业态产品;打响“老黄讲坛”“梅渚老电影”等品牌。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梅渚村游客突破8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总营收71.2万元。截至10月中旬,梅渚古村累计接待游客29.3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90万元。

  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业为基,新昌县各地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快车道,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依托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落等资源,新昌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成功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新昌丝茶古道星空成功入选浙江省12条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十三五”期间,乡村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0.5%,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4%。

激活乡创因子 “趟”出增收富民幸福路

  在新昌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重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挖掘“一村一品”,释放地方特色优势,与农创客、村民们共同找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凝聚共建合力,这样才能让美丽乡村持久美丽、持久振兴。

  在今年的国庆长假,外婆坑村为做好假日经济忙得不亦乐乎。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说起了令人高兴的烦恼——“很多生意都来不及做!”据他估算,今年该村单单玉米饼的销售肯定达到750万元以上,比去年增长200多万元。其中有一半的贡献,是因为该村引进了一个乡村运营公司——新昌吾乡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外婆坑村里的玉米饼、茶叶、黄精、溪鱼,绿色的山、清澈的水、秘密的丛林……在吾乡公司的眼里,农村里的生产、生活、生态都是旅游资源。今年3月一经成立,吾乡公司迅速着力打造“外婆”IP,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传播、统一招商,树好“外婆”新形象,探索增收新路子,建立运营新机制,给外婆坑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来源。除了拓展农产品销售之外,吾乡公司还积极拓展研学游。今年8月,挂牌成立哈凡营地外婆坑户外实践基地,顺利开拓了研学游项目。据介绍,今年国庆期间有3批大型的研学游团队来到外婆坑村开展研学活动。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关键在于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新昌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吸引88名新乡贤回乡投资,计划投资总额达30.9亿元。农业科技转化逐步提升,绍兴市首个农创客发展联合会落地新昌,县级农创客联合会成员超百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浙江日报 专刊 00036 新昌 精雕细琢美丽乡村山区样本 2021-11-15 浙江日报2021-11-1500010;浙江日报2021-11-1500011;浙江日报2021-11-1500014;浙江日报2021-11-1500018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