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5版:专刊

柯桥 做好“融”文章
重构乡村振兴价值链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竞相绽放,而在柯桥,这片土地上既有老绍兴的温柔婉约,也有现代时尚的律动激情,交融互汇之间,共同铺就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基调,激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

  深化推进“千万工程”,柯桥区以融合为笔,坚持走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之路,加速实现环境共美、产业共融、家园共管、资源共享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为乡村振兴“画龙点睛”。尤其近年来,柯桥更是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目标,牢牢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挖掘越地特色资源禀赋,率先推进“数字乡村、气质乡村、兴旺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迭代升级,大力推动人才、资金进乡村,推动村干部能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两进两提”取得新成效,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村,推动全区农村从点状积累到整线推进、再到全域提升,全面构建“一核引领、文化赋能、五维突破、全域大美”新格局,为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区域发展之路贡献乡村力量。

底色共美:

聚焦全域美丽,提质升级乡村美好生活

  漫步柯桥,群峦吐翠、苕水流碧、城湖相映,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全域美丽大画卷徐徐展开,处处皆是风景:柯岩风景区泛舟鉴湖、安昌古镇梦回水乡、南部山区乡村旅游野趣盎然……眼下的柯桥,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载体,驱动美丽乡村实现从整洁美到精致美的升级、从环境美到产业美的突破,构建起愈加完善的产业链,乡村业态日益多元丰富,而这正是“千万工程”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的生动写照。

  柯桥区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夯实发展的生态底色。目前,柯桥已经建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全省新时代美丽城镇优秀县(市、区),两次捧回治水“大禹鼎”银鼎,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再现了“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江南水乡美景。

  同时,柯桥贯彻“全域提升、全境整洁、全民获益”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聚焦全域美丽的大图景,不断深耕、精细着笔,持之以恒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加速重构空间秩序,以全域共美串接各个美丽空间载体,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推动乡村美丽迭代、美美与共,加快推进“5带16片32核”全域创建进程。目前,柯桥区已成功创建会稽诗路、山阴兰桂、鉴湖渔歌、水乡记忆、钱杨印象这5条党建示范带,创建23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乡村,不仅要生态好、颜值高,更要生活美!我们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打造美丽乡村,不断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下沉,加大山区财政补助力度,加速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让农村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深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柯桥正以“城乡无界”的广度,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一个个惠及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譬如,将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和城郊村、中心村延伸,让农民也能享受便捷的用气服务;以未来村庄建设为抓手,整合文化礼堂、便民服务中心等职能,加快打造一批“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的未来村庄;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乡村“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工作,促进现代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让乡村百姓拥有更多数智获得感和体验度。

  会稽山水,幸福田园。经过这些年的接续努力,柯桥将美好环境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让一个个美丽乡村澎湃无限活力。

联动共创:

强化运营思维,打造景村镇美丽共同体

  美丽,更是一种生产力。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柯桥区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努力把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现实生产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如今,一张以广袤乡野为背景的“乡村产业网”脉络日渐清晰,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续写了柯桥美丽经济的新篇章。

  美丽乡村以其延展性和兼容性,正成为连接旅游风情小镇、特色小镇、美丽城镇美美与共的关键“链接点”。依托这些美丽载体,柯桥区以敞开式的发展思路,实施联动组团式共建,打造出一系列特定主题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将当地的美丽资源串珠成链。同时成功打造出了花满棠棣、禹裔冢斜、富桂香林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提档升级,推出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注重运营思维,牵牢市场融合的牛鼻子,我们将人才振兴与乡村规划、产业振兴作为融合发展的着力点,突出‘专业人做专业事’,积极引入运营团队,借助市场力量,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广泛汇聚资源要素,吸引更多人才、资本、科技‘上山下乡’,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增强乡村‘引关圈粉’的能力。”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叶家堰和三佳作为绍兴市第一批乡村振兴先行村的打造,正是沿用了这样的思路,实现了“鉴湖里”从乡村建设到乡村经营,从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蝶变升级。据介绍,这两个村素有“鉴水流韵,渔歌风情”的美誉,并且,紧临柯岩风景区,与大香林、东方山水等景点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鉴湖渔歌风情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鉴于此,当地与柯桥旅发集团展开合作,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的综合功能和带动作用,以柯岩、大香林、兜率天等大景区人流作支撑,将游线延伸到“鉴湖渔歌乡村振兴示范带”来,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同时对游线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最终形成了以大景区为核心、“景区+美丽乡村”联动发展的模式,为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先试示范点注入新的动力。

  “景区+美丽乡村”,不只是单纯的物理叠加,更激发出了化学反应,不仅延长了旅游线路,提升了游客的多维度体验,而且美丽乡村也借由景区的溢出效应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在导流的基础上,寻找到了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切入口和有效路径。

  不仅如此,村与村之间更加紧密相连,共同绘就发展蓝图。2017年以来,漓渚镇依托花卉产业特色,将“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重新梳理了当地的乡村资源,大力实施“三个千亩”——“千亩花市、千亩花田、千亩花苑”,以连点、串线、成片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5条精品旅游线路。如今,漓渚13个村社的美丽景致像一片片盛开的花瓣,共同绘就出花香漓渚的壮美画卷。

  筑梦千里沃野,柯桥区突破村域、镇域界限,重构空间秩序,顺应集群化发展趋势,鼓励邻近村抱团发展,组建党建共富联盟,带动项目共建、产业互补、设施共享,引导各类要素流向乡村。

乡村共富:

盘活沉睡资源,

育强村集体经济“筋骨”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盘活土地,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土地价值,点燃农民创新创业的激情,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课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体现在摸清家底、激活“沉睡”资源。位于平水镇王化村的长塘头自然村,乡贤宋如华投资5000万元,租赁(租期20年)该村70户202间农房面积约4200平方米及宋家店村、王化村闲置集体房屋约4000平方米,打造“金秋年华”农旅养老养生综合体项目。盘活的闲置农房及土地,不仅为村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益,同时养老中心还推出厨师、服务员、种植员等稳定工作岗位,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无独有偶,紧邻的剑灶村,通过引进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浙江海丰花卉,构筑起以菊花为主题,发展集种苗繁育、花卉种植、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三产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在增加集体经济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就拿其花卉养殖基地来说,一下子激活了村里1500多亩土地,土地租金从每亩400元涨到了现在每亩1000元以上,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联合开发的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的“海丰花园”引来了大批游客,其中10%的门票收入归剑灶村集体。如今,该村约90%的土地实现了统一流转,建起了蒲公英现代农业开发项目、水果种植及采摘基地十味果园、画江南写生基地、铸剑工作室、越窑青瓷体验基地等,点绿成金,凝聚乡村振兴底气。

  再如棠棣村,“现在我们村里95%以上的地种上了花卉苗木,95%以上的人从事花卉苗木种植,95%以上的收入来自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真正藏富于民的村。”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如是说。

  棠棣村不仅做足花卉苗木集群化发展,同时插上电商翅膀,打响当地“千年兰乡”的美名。一走进棠棣兰花数字工厂,兰花独有的清幽香气袅袅而来,一盆盆清雅常绿的兰花整齐地摆放在立体式展架上,依托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了兰花大棚“云管理”。而在一旁兰艺馆的转角处,当地的兰花种植户正对着镜头直播,向网友展示手边的一盆兰花,悉心讲解兰花养护知识。

  不仅如此,棠棣村还深挖农旅和兰文化资源,铺展开乡村生活、花木产业、亲子研学三大场景为核心的“蓝图”,下设艺术名家村上客、研学大本营、兰香天下、智慧农谷等20余个细分农旅项目,启动“花young五月”系列活动,涵盖野外涂鸦、荧光骑行、星空音乐会、开心农场认领等多项活动,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柯桥区,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多元渠道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强筋骨”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之所以能做到“牵一发能动全身”,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进而撬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究其本源,归功于柯桥以党建引领“四治融合”所汇聚的蝶变力量,不断推动乡村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彰显出基层治理的活力与张力。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柯桥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35 柯桥 做好“融”文章
重构乡村振兴价值链
2021-11-15 浙江日报2021-11-1500010;浙江日报2021-11-1500013;浙江日报2021-11-1500014;浙江日报2021-11-1500012;浙江日报2021-11-1500021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