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专刊

文章导航

洞头 百岛千姿 俯仰皆景

  面向大海,更能感知风的方向。头枕青云,耳听清风,来到东海之滨,瓯越胜境——洞头,“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这里被称为“百岛之县”“东海明珠”。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在这里,打造人居典范,关于生态绿色的畅想正加快落地:自2017年创成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以来,洞头继续坚持贯彻落实省市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等系列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为总目标,以“五四竞赛”活动为主载体,因地制宜推进洞头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成为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

  春华秋实,默默耕耘。洞头先后荣获了国家海洋公园、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20余张国家级名片。

  美丽之路,且歌且行。以美丽乡村为金钥匙,洞头开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乡村更美、产业更丰、农民更富,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以创新为笔、生态为墨、民生为本,奋力书写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海岛范例。

山海相逢美如画

  蔚蓝的天,晴朗得不染杂尘,淡蓝的海,辽阔得无边无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海岛的底色,更是洞头美丽乡村的重要依托。洞头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做好保护、修复、提升三篇文章,焕发海岛美丽乡村的生态气息。

  在东岙沙滩,白净沙滩映衬着碧海蓝天,沙滩边环绕着渔家民宿。久居闹市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这是蓝色海湾蝶变之路的一个缩影,洞头连续实施两期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完成东沙渔港疏浚、东岙沙滩修复等一批项目,建成11.4公里的海洋生态廊道,重现海岛美景,全国蓝色海湾现场会在洞头举行,并作为全国海洋生态修复的典型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同时,建设全省首个国家海洋公园,建成150公顷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入选全国十大“美丽国家海洋保护区”。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高屋建瓴、全面擘画,更需基层探索、创新创造。

  “五农五化”干劲足,“五四竞赛”活力显。洞头全力实施“五农五化”即农村美化、农房亮化、农民转化、农地彩化、农耕文化行动,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五四竞赛”,比出成绩,拼出活力。“五”是比“一个计划、一批项目、一笔资金、一套机制、一项增收”,“四”则是“四个来”,让城市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通过评选,对乡村振兴先进村、优胜村给予奖励,对后进村庄进行督促约谈,还设立了超1亿元海岛振兴基金,激荡社会资金潮涌渔农村。

  通过“五四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各街道乡镇和村社共建美丽乡村热情,全区已有51个村参加比拼,培育出了中国美丽乡村东岙村等多个典型村。

  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环境整治为支点,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力,洞头不断开展全域建设,乡村颜值迎来大提升。

  洞头建立以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机构,制定出台《洞头区花园村庄人居环境督考办法(试行)》《洞头区乡村振兴星级示范村评比办法》,强化日常考评督查和绩效考评,激励各村奋力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大建大美”组合拳,率温州全市之先达成农村治污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剿灭劣V类水,实现城乡治污设施运维一体化、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全覆盖,乡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并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南方典型样本。

  精致打造全域大花园,实施花园公路、花园景区、花园渔港、花园公厕等十大花园细胞工程,建成52个A级景区村,花园村庄覆盖率达87%,成为全省首批无违建县和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县,纳入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已创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44个,已建成霓屿紫菜新田园风景线等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6条,街道乡镇覆盖率100%。

未来乡村促共富

  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用新科技和新场景创造新生活,洞头不断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打造“留住乡村记忆的场景”,争创共同富裕新典型。

  在北岙街道“古渔村”未来乡村,石墙青瓦,绿树掩映,300余栋保存完好的特色虎皮石头房整齐划一。在保持古渔村虎皮石房的建筑特质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植入“手术刀式”微改造,打造“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集群6家,区域内涵盖省级“银宿”、温州十大市级示范性精品民宿,并成功入选民宿集聚区助推乡村振兴省级改革试点,全面激活“东海石厝”建筑魅力。美学效应也撬动了美丽经济,今年来,新建成投用的伴House、月半湾等花园式民宿累计营收2238万元,真正实现了“石墙青瓦屋变金屋”。

  而在未来乡村交通场景打造上,这里坚持以岸线环境修复和生态景观保护为核心,以“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新建2公里的环岛西片生态廊道及临崖栈道,串联起了凸垄底与白迭的慢行路网,为当地村民及游客带来“通行便捷、亲海休闲”的人行交通空间,呈现“十步一小景,百步一大景”的壮美画卷,为古渔村未来乡村的发展带来了蓬勃新生机。

  在东屏街道半屏同心未来乡村,未来乡村生产场景和文化场景已经落地。通过建设韭菜岙文旅融合园、海峡云村金岙101项目等,串联发展星光经济带、招引社会资本投资、改建闲置石头房等方式,强化经济产业,打造未来乡村群众致富增收生产场景。

  文旅交融,美丽经济之花盛开。“半屏同心”,文化IP创意十足。

  “半屏同心”,就是两岸同心之意。依托浙江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浙南人工第一沙滩韭菜岙沙滩等载体,不断挖掘、展示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半屏同心”未来乡村文化场景。目前已完成同心之家提升项目,以实物、情景展现形式还原两岸历史渊源、文化交流等;推出半屏山系列伴手礼套装,加快本土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打造蟹壳画非遗体验馆1家,建成半屏文创1.1中心,打造文创孵化中心,招引文创业态入驻,进一步浓厚、弘扬文化传承和精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2年,8个未来乡村将全面开工,洞头将继续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理念,实施“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备案项目库、一位领衔区主要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同推进机制,将洞头“五海”优势、闽瓯文化等元素和“艺术乡村特色”民宿理念进一步融入未来乡村建设并加快进程,奋力打造“海上花园”重要展示窗口。

产业发展智为帆

  靠海吃海,渔业是洞头的特色产业。“中国羊栖菜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洞头“两菜一鱼”特色产业已全面迈入“国字号”行列。如今,万顷海洋牧场已成“蓝色粮仓”,捕捞船队浩荡出海,海上休闲旅游风生水起……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这里的渔业发展扬起智慧风帆。

  今年,洞头以养殖海区为突破口,通过汇集捕捞养殖、品牌产值、主体信用等关键数据,构建“渔业产业地图”,打造海区慧管、养殖慧服、产销慧接、安全慧知四大应用场景,补齐政府监管短板、规范企业标准生产、回应消费者对渔产品安全关注、落实渔业区域品牌授权规则,以示范基地带头引领洞头渔业企业发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看得舒心、鲜得入心、买得顺心。

  以大黄鱼养殖为例,在渔业产业地图上,通过感应系统和智能传输设备,对养殖海区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参数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大黄鱼养殖水域环境,对可能造成的生产风险进行有效应对。通过统一发布产品信息,收集网络平台的反馈数据,引导消费者进行线上下单。平台完成订单引导后,由企业接收订单,启动产品销售流程。

  半小时响应,隔日即送达。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半小时内响应,检查、拉网、捕捞、核对等全部工序一气呵成,每晚10时前将收到的订单产品准备完毕,进入生鲜物流运输,让全市消费者在第二天就能吃上新鲜生态大黄鱼。

  数字化赋能,让新鲜美味更近了,同时也更安全了。在大黄鱼品质保障方面,洞头建立大黄鱼一键溯源应用,引入区块链机制,接入浙农码,保障信息真实可靠。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可获悉每条鱼的品名、等级、基地、饵料投放、投入品使用情况、生长周期、运输物流等信息,将大黄鱼全生命周期信息一览无余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

  以数字助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除了“一张图”,还有“渔小二”。洞头率全国之先研发“渔小二”自助办证系统,获批成为全国渔船证书“一网通办”试点,已在全省复制推广;成为全国唯一的渔船“电子证照”试点单位。率全省之先成功研发渔船电子交易平台“丰收海商通”,交易金额累计高达5.6亿元以上。

  千帆竞发破浪行,奋楫勇进拓新途。接下来,洞头将接续奋斗,以海上花园为总目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百岛洞头更加美丽耀眼!

  (本版图片由洞头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28 洞头 百岛千姿 俯仰皆景 2021-11-15 浙江日报2021-11-1500010;浙江日报2021-11-1500013;浙江日报2021-11-1500016;浙江日报2021-11-1500012;浙江日报2021-11-1500020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